一种透水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89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砖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中心夹垫,所述中心夹垫内腔开设有上大下小的斜向脱模槽口,所述上模底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重合的上竖直腔,所述下模顶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重合的下竖直腔,所述上模、中心夹垫以及下模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推动中心夹垫与下模互相分离的脱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可弹开的中心夹垫结构,带动挤压成型后的透水砖脱离下模,此时透水砖上下两侧均分别与上模以及下模分离,以便于完成脱模,从而实现了透水砖压制后的简易脱模结构。而实现了透水砖压制后的简易脱模结构。而实现了透水砖压制后的简易脱模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透水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透水砖一般由材质为普通碎石的多孔混凝土材料经压制成形,用于一般街区人行步道、广场,是用于地面铺装的产品,渗水砖外形主要由模具预制而成,模具在压制成型后,由于透水砖成品与模具贴合紧密,往往会造成成品与模具难以分模,不便于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模具与成品不便于分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透水砖模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透水砖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中心夹垫,所述中心夹垫内腔开设有上大下小的斜向脱模槽口,所述上模底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重合的上竖直腔,所述下模顶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重合的下竖直腔,所述上模、中心夹垫以及下模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推动中心夹垫与下模互相分离的脱模机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有与下模插接固定的下套筒、与中心夹垫插接固定的中心套筒以及下套筒与中心套筒之间插接滑动的双头膨胀杆,所述中心套筒内开设有与双头膨胀杆配合滑动的套筒内槽,所述套筒内槽顶端套设有上弹簧,所述双头膨胀杆顶端与上弹簧底端抵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上模开设有配合中心套筒插接滑动的上孔,所述下模开设有配合双头膨胀杆插接滑动的下孔,所述下孔内腔低端套设有下弹簧,所述下弹簧顶端与双头膨胀杆底端抵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双头膨胀杆顶部膨胀端与套筒内槽底端阶梯处配合卡接,所述双头膨胀杆底部膨胀端与下套筒底端配合卡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上模与下模上均开设有分别与上竖直腔与下竖直腔相连通的气孔。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上模、中心夹垫以及下模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外孔。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中,采用了可弹开的中心夹垫结构,由于采用了上模、中心夹垫以及下模之间的贴合挤压,以及中心夹垫内腔开设的套筒内槽,可实现上模脱离后,在中心夹垫受到脱模机构带动脱离下模的过程中,带动挤压成型后的透水砖脱离下模,此时透水砖上
下两侧均分别与上模以及下模分离,以便于完成脱模,从而实现了透水砖压制后的简易脱模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阶梯式折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面结构爆炸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上模;11、上孔;12、上竖直腔;2、中心夹垫;21、中心套筒;22、上弹簧;23、套筒内槽;24、斜向脱模槽口;3、下模;31、下套筒;32、下孔;33、下弹簧;34、下竖直腔;4、安装外孔;5、气孔;6、双头膨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水砖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3,上模1与下模3之间设置有中心夹垫2,中心夹垫2内腔开设有上大下小的斜向脱模槽口24,上模1底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24重合的上竖直腔12,下模3顶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24重合的下竖直腔34,上模1、中心夹垫2以及下模3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推动中心夹垫2与下模3互相分离的脱模机构。
[0025]其中,当上模1、中心夹垫2以及下模3互相贴合夹紧时,上竖直腔12、斜向脱模槽口24以及下竖直腔34互相拼接形成的空腔呈上下竖直中心斜向内凹的砖形结构,以用于挤压形成透水砖,同时在透水砖挤压成型后,首先将上模1抽出,再通过脱模机构的设置,在上模1脱离后推动中心夹垫2与下模3互相分离,此时由于中心夹垫2中心处斜向脱模槽口24的设置,使得中心斜向内凹的砖形结构中心处被斜向脱模槽口24带动上移,使得挤压成型的砖形结构从下竖直腔34中被抽出,以完成脱模作业。
[0026]具体的,如图2所示,脱模机构包括有与下模3插接固定的下套筒31、与中心夹垫2插接固定的中心套筒21以及下套筒31与中心套筒21之间插接滑动的双头膨胀杆6,中心套筒21内开设有与双头膨胀杆6配合滑动的套筒内槽23,套筒内槽23顶端套设有上弹簧22,双头膨胀杆6顶端与上弹簧22底端抵接,其中,上弹簧22的设置,用于推动双头膨胀杆6相对于中心套筒21向下运动,使得中心套筒21带动中心夹垫2上移后脱离下模3。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模1开设有配合中心套筒21插接滑动的上孔11,下模3开设有配合双头膨胀杆6插接滑动的下孔32,下孔32内腔低端套设有下弹簧33,下弹簧33顶端与双头膨胀杆6底端抵接,其中,上孔11的设置,可用于中心套筒21的收纳,使得中心夹垫2与上模1的互相贴合,下弹簧33的设置,可用于推动双头膨胀杆6相对于下模3上移,从而推动下模3与中心夹垫2互相远离。
[0028]具体的,如图2所示,双头膨胀杆6顶部膨胀端与套筒内槽23底端阶梯处配合卡接,
双头膨胀杆6底部膨胀端与下套筒31底端配合卡接,其中,套筒内槽23底端阶梯处开口大小小于双头膨胀杆6顶部膨胀端的大小,同时下套筒31开口处大小小于双头膨胀杆6底部膨胀端的大小,使得双头膨胀杆6对中心套筒21与下套筒31之间进行限位。
[0029]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模1与下模3上均开设有分别与上竖直腔12与下竖直腔34相连通的气孔5,其中,气孔5用于透水砖的压制脱模以及透气。
[0030]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模1、中心夹垫2以及下模3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外孔4,其中,安装外孔4用于安装上模1与下模3。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砖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下模(3)之间设置有中心夹垫(2),所述中心夹垫(2)内腔开设有上大下小的斜向脱模槽口(24),所述上模(1)底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24)重合的上竖直腔(12),所述下模(3)顶部开口处开设有与斜向脱模槽口(24)重合的下竖直腔(34),所述上模(1)、中心夹垫(2)以及下模(3)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推动中心夹垫(2)与下模(3)互相分离的脱模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有与下模(3)插接固定的下套筒(31)、与中心夹垫(2)插接固定的中心套筒(21)以及下套筒(31)与中心套筒(21)之间插接滑动的双头膨胀杆(6),所述中心套筒(21)内开设有与双头膨胀杆(6)配合滑动的套筒内槽(23),所述套筒内槽(23)顶端套设有上弹簧(22),所述双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世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