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根荣专利>正文

微波屏蔽垫圈的铜网针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80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波屏蔽垫圈的铜网针织方法,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特征在于工艺参数是:(1).将三根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7~40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7~49mm;(4).当铜丝直径为0.1mm时,每针吃线长度为0.8500~0.9079mm;当铜丝直径为0.12mm,每针吃线长度为0.9210~0.9600mm。本方案涉及微波炉中磁控管所用的微波定向屏蔽铜网垫圈,具体涉及垫圈铜网的编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直径的铜丝给出铜网的针织方法和相关的工艺参数,按照这种方法铜网既不会被拉伤和拉断,又保持了较高的密度和密度分布均匀,采用本方案铜网经剪切、翻边、冲压等后序加工制造的屏蔽铜网垫圈能够获得最佳的使用性能和效果,经日本松下电子公司检测比日本同类产品性能更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控管上用于微波定向的屏蔽铜网垫圈,具体涉及该屏蔽铜网垫圈的一种针织方法。所述磁控管是一种微波发生器,主要应用在微波炉等装置中。
技术介绍
微波炉以其省时、方便、快捷、卫生等独特优点,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使用微波炉。微波炉的核心部件是磁控管,它是一种高频微波发生器,为了使磁控管发出高频微波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一般在磁控管上的输出天线外围套上一片屏蔽垫圈,该屏蔽垫圈外形类似一个垫圈,但这种垫圈不是普通垫圈,而是一种由编织铜网经压制而成的垫圈,其本体由铜网迭压构成。按照磁控管的微波定向要求,屏蔽铜网垫圈制造工艺流程为绕线→针织→剪切→翻边→冲压→成品,其中,绕线工序主要是将三根铜丝合并成一股铜线用于针织;针织工序是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线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剪切工序是将编织好的筒型铜网分割成若干段,每段对应一个铜网垫圈,并将每段的重量控制在一定范围;翻边工序是用手工或机械对每段铜网进行翻卷,翻卷分别从两端开始,由内向外朝中间翻卷,然后将两端翻卷合成圈型状,圈型由一定数量的内圈和一定数量的外圈组成;冲压工序是将翻边成圈的铜网放在一个模腔中压制成垫圈状即可。屏蔽铜网垫圈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磁控管的微波定向效果,而且关系到微波的泄漏量大小。一个好的屏蔽铜网垫圈不仅在尺寸、重量、材质方面有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1、垫圈要达到一定密度要求;2、垫圈中的铜网密度分布均匀;3、垫圈整体定型好;4、垫圈中的铜丝没有拉伤和拉断现象。以往的屏蔽铜网垫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垫圈铜网密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微波泄漏量增加;2、整体定型不好,容易产生变形;3、制造过程中容易拉伤,甚至拉断铜丝,直接影响屏蔽效果。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铜网的编织工艺,也就是说铜网的编织情况从总体上决定了铜网垫圈的质量,而其它制造工艺,比如绕线、剪切、翻边、冲压,相比之下对铜网垫圈质量的影响要小得多。为此,本专利技术在大量试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专用于屏蔽铜网垫圈的铜网针织方法,以克服上述不足,保证屏蔽铜网垫圈的制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直径的铜丝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一、当铜丝的直径为0.1mm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工艺参数如下(1)、将三根直径为0.1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7~40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7~49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8500~0.9079mm。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所述“铜网针织方法”是指由铜丝针织成筒形管网的方法。筒形管网是指类似圆筒形的管网,见附图5所示。所述“机针筒”是指安装织针的筒体构件,参见附图3和图4,机针筒4上设有竖直的针槽5,每个针槽5中放有一根织针,机针筒4外缘的拉簧槽6中放有环形拉簧,该拉簧将环绕机针筒4布置的所有织针压迫定位在针槽5中,织针在编织过程中相对针槽5上、下滑动进行编织。针槽5的数量与织针相同,并在机针筒圆周上等分,针槽底直径7是机针筒4上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筒网8的直径、密度、每针吃线长度密切相关。每针吃线长度是指每编织一针所花去铜线长度,它与每圈吃线的关系为每圈吃线长度=每针吃线长度×织针数。2、本技术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工艺参数为(1)、将三根直径为0.1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8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8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8550~0.8948mm。二、当铜丝的直径为0.12mm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工艺参数如下(1)、将三根直径为0.12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 (2)、织针数量为37~40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7~49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9210~0.9600mm。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有关名词和概念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2、本技术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工艺参数为(1)、将三根直径为0.12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8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8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9342~0.9600m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直径的铜丝给出铜网的针织方法和相关的工艺参数,按照这种方法所编织的铜网制造屏蔽铜网垫圈能够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由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造的屏蔽铜网垫圈经日本松下电子公司检测比日本同类产品性能更好,在350℃保温1小时后,未见至明显的氧化变色,磁控管全负荷调整到最大功率时,微波泄漏指标为0.1。2、本专利技术工艺参数在平针针织方法下铜网中铜丝既不会被拉伤和拉断,又保持了较高的密度,而且铜网密度分布均匀,为铜网的剪切、翻边、冲压等后序加工工艺奠定了重要基础。3、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直径的铜丝将织针数、针槽底直径和每针吃线长度控制在较佳范围内,从而使铜网具备了加工成优良屏蔽铜网垫圈的条件。相反如果每针吃长度太短容易拉伤和拉断铜丝,太长导致密度下降而且不均匀。针槽底直径与织针数量和每针吃线长度相关,太大密度不够,冲压后密度分布不均匀,太小针织比较困难,容易拉伤和拉断铜丝。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屏蔽铜网垫圈主视图;附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机针筒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3的俯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由铜丝针织而成的筒形管网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屏蔽铜网垫圈;2、中心孔;3、压边;4、机针筒;5、针槽;6、拉簧槽;7、针槽底直径;8、筒形管网(简称铜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当铜丝的直径为0.1mm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工艺参数如下(1)、将三根直径为0.1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8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8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8550~0.8948mm。铜丝采用φ0.1mm,H68黄铜丝,织针采用785/96平针38根,并将其安装在机针筒4的针槽5中,机针筒4外缘的拉簧槽6中放有环形拉簧,该拉簧将环绕机针筒4布置的所有织针压迫定位在针槽5中,织针在编织过程中相对针槽5上、下滑动进行编织,针织前将每针吃线长度调整到上述范围,调整时一般将每针吃线长度换算成每圈吃线长度来调整,因为这样比较容易。针织中车速不能过快,否则容易断丝。编织过程中铜网沿机针筒4的中心孔2向下连续移动。实施例二当铜丝的直径为0.12mm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工艺参数如下(1)、将三根直径为0.12mm的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8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8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9342~0.9600mm。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特征在于(1)、铜丝的直径为0.1mm,采用三根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屏蔽垫圈的铜网针织方法,采用筒型机针筒和织针,将铜丝按平针编织成筒型管网,其特征在于:(1)、铜丝的直径为0.1mm,采用三根铜丝合并成一股进行针织;(2)、织针数量为37~40根;(3)、机针筒的针槽底直径为47~49 mm;(4)、每针吃线长度为0.8500~0.9079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根荣
申请(专利权)人:沈根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