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79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传墨效果的印刷机油墨单元。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墨斗辊、传墨分割辊和印版滚筒,传墨分割辊包括支撑轴和沿支撑轴的轴向均匀间隔套设于支撑轴表面的若干可动部件,每个可动部件包括气阀、活塞、内衬套、弹性件、滚动轴承、套筒和胶套,气阀设于内衬套与支撑轴之间,活塞设于第一凹槽内,内衬套的内孔径向宽度大于支撑轴的径向宽度,弹性件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弹性件另一端抵接内衬套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各个可动部件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接触,传墨分割辊的弹性件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属于罐体印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印刷油墨供给技术的不断进步,制罐行业已实现油墨自动供给和调整,油墨供给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幅度减少生产换模的时间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墨量的精准控制和调整,现有的油墨供给系统主要采用具有传墨辊的印刷机油墨单元实现传墨和印制操作,但是现有的传墨分割辊结构复杂,其内部结构中,用于传墨的可动部件与作为支撑的支撑轴之间通过弹簧接触,从而实现可动部件的移动及归位,但由于弹簧自身的刚度和结构原因,弹簧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滑移,造成可动部件的移动和归位与设计位置产生偏差,从而使传墨效果收到影响,最终影响罐体印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背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传墨效果的印刷机油墨单元,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墨斗辊、传墨分割辊和印版滚筒,所述墨斗辊、所述传墨分割辊和所述印版滚筒之间相互平行且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传墨分割辊位于墨斗辊和印版滚筒之间,传墨分割辊的外径小于墨斗辊表面与印版滚筒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传墨分割辊包括支撑轴和沿支撑轴的轴向均匀间隔套设于支撑轴表面的若干可动部件,支撑轴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和若干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和第二凹槽的数量均与可动部件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支撑轴上相对的两个表面,支撑轴内设有沿支撑轴的轴向延伸的主气道,支撑周内还设有若干第一气道、若干第二气道和若干第三气道,第一气道连通第一凹槽,每个可动部件包括气阀、活塞、内衬套、弹性件、滚动轴承、套筒和胶套,气阀设于内衬套与支撑轴之间,第二气道连通第一气道和气阀,第三气道连通主气道和气阀,活塞设于第一凹槽内,活塞一端与内衬套内壁相接,内衬套的内孔径向宽度大于支撑轴的径向宽度,弹性件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弹性件另一端抵接内衬套内壁,滚动轴承套设于内衬套外部,套筒套设于滚动轴承外部,胶套套设于套筒外部。
[0006]该印刷机油墨单元的传墨分割辊中,通过与外部气源连通的主气道和气阀控制第一凹槽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相对于第二凹槽移动,对内衬套施加压力,克服弹性件对内衬套一侧的弹力而使内衬套相对于支撑轴向着内衬套的另一侧方向运动,实现各个可动部件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接触,传墨分割辊的弹性件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簧套和锥形件,所述弹簧设于簧套内,所述簧套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簧套外壁与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接,簧套能够相对于第二凹槽滑动,
锥形件设于簧套的封闭端,锥形件的锥形端部抵接内衬套的内壁。通过簧套对弹簧进行弹簧径向方向的限位,使弹簧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锥形件与所述簧套一体成型而成,锥形件与簧套同轴心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套内壁与所述锥形件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一定位凹坑,锥形件的锥形端部表面为弧面。第一定位凹坑与锥形件配合,进一步提高弹簧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道垂直于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三气道平行于所述第二气道。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套的内壁设有永磁体,所述支撑轴表面设有与永磁体相接的磁传感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有套设于活塞表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外壁抵接第一凹槽的槽壁表面,密封圈内壁抵接活塞表面。
[0013]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有凹陷于活塞表面的第三凹槽,所述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0014]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中轴线与所述弹性件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5]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与内衬套内壁相接的端部表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内衬套内壁与活塞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坑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通过与外部气源连通的主气道和气阀控制第一凹槽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相对于第二凹槽移动,对内衬套施加压力,克服弹性件对内衬套一侧的弹力而使内衬套相对于支撑轴向着内衬套的另一侧方向运动,实现各个可动部件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接触,传墨分割辊的弹性件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印刷机油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传墨分割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传墨分割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架;2、墨斗辊;3、传墨分割辊;4、印版滚筒;31、支撑轴;32、可动部件;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13、主气道;314、第一气道;315、第二气道;316、第三气道;317、磁传感器;321、气阀;322、活塞;323、内衬套;324、弹性件;325、滚动轴承;326、套筒;327、胶套;3221、密封圈;3222、第三凹槽;3223、定位凸起;3241、弹簧;3242、簧套;3243、锥形件;3231、第一定位凹坑;3232、永磁体;3233、第二定位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
[0024]在本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1、墨斗辊2、传墨分割辊3和印版滚筒4,墨斗辊2、传墨分割辊3和印版滚筒4之间相互平行且均设于机架1上,传墨分割辊3位于墨斗辊2和印版滚筒4之间,传墨分割辊3的外径小于墨斗辊2表面与印版滚筒4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传墨分割辊3包括支撑轴31和沿支撑轴31的轴向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1)、墨斗辊(2)、传墨分割辊(3)和印版滚筒(4),所述墨斗辊(2)、所述传墨分割辊(3)和所述印版滚筒(4)之间相互平行且均设于所述机架(1)上,传墨分割辊(3)位于墨斗辊(2)和印版滚筒(4)之间,传墨分割辊(3)的外径小于墨斗辊(2)表面与印版滚筒(4)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传墨分割辊(3)包括支撑轴(31)和沿支撑轴(31)的轴向均匀间隔套设于支撑轴(31)表面的若干可动部件(32),支撑轴(31)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槽(311)和若干第二凹槽(312),第一凹槽(311)的数量和第二凹槽(312)的数量均与可动部件(32)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分别位于支撑轴(31)上相对的两个表面,支撑轴(31)内设有沿支撑轴(31)的轴向延伸的主气道(313),支撑周内还设有若干第一气道(314)、若干第二气道(315)和若干第三气道(316),第一气道(314)连通第一凹槽(311),每个可动部件(32)包括气阀(321)、活塞(322)、内衬套(323)、弹性件(324)、滚动轴承(325)、套筒(326)和胶套(327),气阀(321)设于内衬套(323)与支撑轴(31)之间,第二气道(315)连通第一气道(314)和气阀(321),第三气道(316)连通主气道(313)和气阀(321),活塞(322)设于第一凹槽(311)内,活塞(322)一端与内衬套(323)内壁相接,内衬套(323)的内孔径向宽度大于支撑轴(31)的径向宽度,弹性件(324)一端位于第二凹槽(312)内,弹性件(324)另一端抵接内衬套(323)内壁,滚动轴承(325)套设于内衬套(323)外部,套筒(326)套设于滚动轴承(325)外部,胶套(327)套设于套筒(326)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4)包括弹簧(3241)、簧套(3242)和锥形件(3243),所述弹簧(3241)设于簧套(3242)内,所述簧套(3242)一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康项月星祝斌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