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及卧螺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26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边梁,相邻边梁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承载转鼓的承载横梁;其中,在相邻边梁间还设有一块以上的隔板,隔板位于承载横梁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与转鼓对应位置外形匹配的配合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底架。其有益效果是:在确保了载荷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焊接占比,减小了焊接残余应力。减小了焊接残余应力。减小了焊接残余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及卧螺离心机


[0001]本技术属于离心机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及卧螺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对固液混合液进行分离自动卸料的设备,物料经由进料管送入转鼓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进而产生后续的固液分离。
[0003]而离心机在工作时,由于转鼓高速旋转,会引起强烈的震动,且,离心机机转鼓在加入固液混合液后,重量加大,而转鼓以及加入到转鼓中的固液混合液的重量全部由底架承载,故而,现有的离心机在设计时,针对底架的要求是全部焊接加工成型,以便加强连接处的连接,提升载荷。
[0004]然而,离心机的底架中,需要设置用于排出脱液后的固态残渣的排渣口、用于排出液体的排液口,为确保分离后的残渣和液体不再混合,需要分别设置导向板,同时,还需要设置承载横梁以承载转鼓,故而,在狭小的边梁的相对面上,需要焊接的区域占比已经非常大。
[0005]为了确保离心机工作时,从转鼓出口的残渣和液体不再混合,还需要对排液口和排渣口进行分割,也即需要增加隔板,现有的离心机的装配过程中,隔板也同样是采取焊接到边梁上,因此再次增加了焊接面积。
[0006]然而,众所周知,金属材料再焊接时会产生局部高温,在冷却后在焊接处及焊接周边的材料中会产生一定的内应力,也即焊接残余应力,而材料内部的应力极易导致材料断裂,因此,如何在确保载荷的情况下,降低离心机底架的焊接面积的占比,从而减小材料的焊接残余应力,是本领域内首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以解决现有离心机的底架上焊接面积占比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边梁,相邻边梁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承载转鼓的承载横梁;其中,在相邻边梁间还设有一块以上的隔板,隔板位于承载横梁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与转鼓对应位置外形匹配的配合部。
[0010]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边延伸构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L”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集成为一体。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另一端分别朝向两端的所述承载横梁方向倾斜向下的延伸,均通过两边分别与所述边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边梁之间形成有排液口;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承载横梁之间形成有排渣口。
[0014]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包括上罩连接部,所述上罩连接部设于所述边梁上方,上罩连接的端部朝另一边梁延伸,且上罩连接的延伸段与所述隔板相接触。
[0015]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设有用于设置驱动装置的动力平台,所述动力平台由所述边梁自所述上罩连接部的一端处的延伸构成平台支撑段,且所述动力平台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上罩连接部的水平位置。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包括辅助横梁,所述辅助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延伸构成的平台支撑段相连接。
[0017]进一步地,本技术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中所述底架用于配合转鼓的纵剖面为对称设置。
[0018]一种卧螺离心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底架。
[0019]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有益效果是:在确保了载荷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焊接占比,减小了焊接残余应力;具体体现在:
[0020]离心机的设计中,隔板只是起到防止分离后的残渣和液体立即混合的作用,针对底架的结构强度没有任何决定性的作用,故而,将隔板和边梁可拆卸连接,不会影响到底架的载荷;同时,通过将隔板与边梁可拆卸连接,确实有效的降低了焊接面积的占比,达到了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4]其中:1、边梁;2、承载横梁;21、辅助横梁;3、隔板;31、配合部;4、上罩连接部;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3、连接件;6、动力平台;71、第一导向板;72、排渣口;81、第二导向板;82、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6]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边梁1,相邻边梁1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承载转鼓的承载横梁2;其中,在相邻边梁1间还设有一块以上的隔板3,隔板3位于承载横梁2之间,所述隔板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边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3上设有与转鼓对应位置外形匹配的配合部31,示例中,配合部31为缺口;通过在承载横梁2之间,设置至少三块隔板3,从而可以分级多次防止被分离后的残渣和液体顺
从转鼓外表面流到一起,确实有效的保证了离心机的主要用途;更重要的是,将隔板3与边梁1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相比较现有的做法,明显的减少了在边梁1上焊接隔板3所带来的焊接面积。
[0027]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51,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一边延伸构成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组成“L”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1通过连接件53与所述边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与所述隔板3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连接件53,包括但不限于带帽螺栓、不带帽螺栓和/或卡接铆钉等现有已知的连接件53。
[0028]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与所述隔板3可拆卸连接;在底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焊接产生的局部高温,极易造成材料的形变,故而,隔板3的尺寸很难精确把控,然而,通过增加连接板,尤其是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组成“L”形后,更有利于通过连接件53将隔板3可拆卸的与边梁1连接。
[0029]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与所述隔板3集成为一体;实际上,通过将隔板3的两侧端直接向两边折向并延伸构成第一连接板51,则第二连接部即与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边梁,相邻边梁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用于承载转鼓的承载横梁;其中,在相邻边梁间还设有一块以上的隔板,隔板位于承载横梁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与转鼓对应位置外形匹配的配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边延伸构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L”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隔板集成为一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另一端分别朝向两端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利楠屈年凯阮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