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136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包括下卡接座和侧边连接卡合组件,所述所述下卡接座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侧边连接卡合组件设置于下卡接座的左右两端,所述上卡接组件包括上卡接座和齿形板,所述上卡接座的上端设置有半边卡接头。该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与现有的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相比,通过半边卡接头与卡接槽的连接,以及两边卡接板的连接,均可进行各个夹持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根据实际线束数量来进行安装,提高实用性,通过插接头与插接固定组件之间的卡合连接提高卡合固定的稳定性,通过齿形板与挤压固定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束线进行挤压,进行限制,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束线夹持
,具体为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很多根线缆与相应的端子电连接,在连接时需要通过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进行连接,方便线束能够整齐排列节省安装空间,也方便后续出现故障时方便排查。
[0003]现有公开号CN209142057U,名为“一种线夹以及线夹组件”的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用于线束通过的过线孔的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具有用于卡持扎带的固定部,通过设计具有卡持扎带固定部以及过线孔的线夹,固定部用于防止扎带从线夹本体上滑脱,过线孔用于套设线束,使得线束可以穿过过线孔并固定在线夹本体上,在使用时,线夹可以通过扎带固定在车体上,实现线束的布置固定,线夹固定线束方便且牢靠,简化线束布置工艺,提高线束的抗磨损能力,提高线束以及线夹的安全性。
[0004]上述中通过简化线束的布置工艺,提高抗磨效果,但是线夹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固定的线束有限,不能进行连接固定,提高束线的数量,对于安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降低装置的适用性,针对上述情况,现在提供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包括下卡接座和侧边连接卡合组件,所述所述下卡接座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侧边连接卡合组件设置于下卡接座的左右两端,且侧边连接卡合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卡接组件,所述上卡接组件包括上卡接座和齿形板,且上卡接座的内部设置有齿形板,所述上卡接座的上端设置有半边卡接头。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侧边连接卡合组件包括连接板、卡接板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远离下卡接座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卡接板,且卡接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卡接座的内部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固定组件,且下卡接座的内部上端中部设置有防护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固定组件包括插接仓、弹性板和挤压垫,所述插接仓的内部左右两壁均设置有弹性板,且插接仓的内部底壁连接有挤压垫。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卡接座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且上卡接座与插接头为焊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圈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固定组件,且挤压固定组件包括挤压弹簧和防滑槽,所述挤压弹簧的内侧连接有防滑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圈与挤压弹簧为固定连接,且挤压弹簧与防滑槽为弹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半边卡接头与卡接槽的连接,以
及两边卡接板的连接,均可进行各个夹持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根据实际线束数量来进行安装,提高实用性,通过插接头与插接固定组件之间的卡合连接提高卡合固定的稳定性,通过齿形板与挤压固定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束线进行挤压,进行限制,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
[0014]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下卡接座结合侧边连接卡合组件与上卡接组件将束线进行固定夹持的,此时两边的半边卡接头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半边卡接头形成的整体能正好与卡接槽进行卡合,此设置可以让两个夹持单元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然后在下卡接座的左右两端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卡接板相互交错卡合,然后让连接孔对其,再从外部连接一根连接杆进行连接形成固定,通过此设置可以将各个夹持结构单元之间形成连接,根据实际线束数量来进行安装,提高实用性;
[0015]2.本技术在使用连接过程中,是将线穿在下卡接座的内部,然后通过上卡接座向下带动插接头进行挤压,让插接头挤压弹性板,然后抵在挤压垫上,以此固定在插接仓中,通过此设置可以让插接头与插接仓进行更加紧密的连接,进而使得上卡接座与下卡接座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此设置可以提高卡合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线脱落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的侧边连接卡合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卡接座;2、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01、连接板;202、卡接板;203、连接孔;3、上卡接组件;301、上卡接座;302、齿形板;4、插接头;5、插接固定组件;501、插接仓;502、弹性板;503、挤压垫;6、防护圈;7、挤压固定组件;701、挤压弹簧;702、防滑槽;8、卡接槽;9、半边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包括下卡接座1和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下卡接座1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卡接槽8,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设置于下卡接座1的左右两端,且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的上端设置有上卡接组件3,上卡接组件3包括上卡接座301和齿形板302,且上卡接座301的内部设置有齿形板302,上卡接座301的上端设置有半边卡接头9,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包括连接板201、卡接板202和连接孔203,连接板201远离下卡接座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卡接板202,且卡接板20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203,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下卡接座1结合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与上卡接组件3将束线进行固定夹持的,此时两边的半边卡接头9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半边卡接头9形成的整体能正好与卡接槽8进行卡合,此设置可以让两个夹持单元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然后在下卡接座1的左右两端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卡接板202相互交错卡合,然后让连接孔203对其,再从外部连接一根连接杆进行连接形成固定,通过此设置可以将各个夹持结构单元之间形成连接,根据实际线束数量来进行安装,提高实用性。
[0021]如图1和图3所示,下卡接座1的内部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固定组件5,且下
卡接座1的内部上端中部设置有防护圈6,插接固定组件5包括插接仓501、弹性板502和挤压垫503,插接仓501的内部左右两壁均设置有弹性板502,且插接仓501的内部底壁连接有挤压垫503,上卡接座301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4,且上卡接座301与插接头4为焊接,在使用连接过程中,是将线穿在下卡接座1的内部,然后通过上卡接座301向下带动插接头4进行挤压,让插接头4挤压弹性板502,然后抵在挤压垫503上,以此固定在插接仓501中,通过此设置可以让插接头4与插接仓501进行更加紧密的连接,进而使得上卡接座301与下卡接座1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此设置可以提高卡合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线脱落影响美观,防护圈6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固定组件7,且挤压固定组件7包括挤压弹簧701和防滑槽702,挤压弹簧701的内侧连接有防滑槽702,防护圈6与挤压弹簧701为固定连接,且挤压弹簧701与防滑槽702为弹性连接,通过齿形板302与挤压固定组件7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束线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包括下卡接座(1)和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接座(1)的内部下端开设有卡接槽(8),所述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设置于下卡接座(1)的左右两端,且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的上端设置有上卡接组件(3),所述上卡接组件(3)包括上卡接座(301)和齿形板(302),且上卡接座(301)的内部设置有齿形板(302),所述上卡接座(301)的上端设置有半边卡接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连接卡合组件(2)包括连接板(201)、卡接板(202)和连接孔(203),所述连接板(201)远离下卡接座(1)中轴线的一端连接有卡接板(202),且卡接板(20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束线接端排列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接座(1)的内部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固定组件(5),且下卡接座(1)的内部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翼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