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01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包括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底板、回收塔体、圆形盒、矩形管、竖管和电机;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回收塔体,所述回收塔体内设有圆形盒,所述圆形盒的下方设有圆台形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乏汽通过第一阀门和进气管进入到回收塔体内,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横管、竖管、圆形盒和矩形管排入至喷头内喷出,电机通过齿轮使矩形管带动喷头转动,使喷头喷出的冷却水顺着圆台形块的外侧向下流出形成了一个水幕对乏汽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吸收热量后的乏汽通过气泵的出气口排出,通过打开第二阀门使废水通过L形管排出,避免乏汽穿过空隙直接排出到回收塔体外,提高了乏汽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的效率。了乏汽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的效率。了乏汽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塔
,具体为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厂汽轮机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低温低压的乏汽,通过循环水冷却或空气冷却的方式直接将这部分乏汽的热量排向大气,白白浪费掉了,因此要对乏汽进行回收处理,乏汽回收有时称余汽回收,乏汽的回收一般都采用水吸,现有的大都将乏汽排入至回收塔内,通过上方喷头喷出冷却水与乏汽接触,而达到吸收乏汽中热量的效果。
[0003]但乏汽余热回收塔内的喷头因固定而使相邻的两个喷头喷出的冷却水之间容易产生空隙,使乏汽余热回收塔内的乏汽穿过产生的空隙直接排出至乏汽余热回收塔外,使冷却水与乏汽不能充分接触,降低了乏汽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0005]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包括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底板、回收塔体、圆形盒、矩形管、竖管和电机;
[0006]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回收塔体,所述回收塔体内设有圆形盒,所述圆形盒的下方设有圆台形块,所述圆形盒的两侧均连通并固定有矩形管,所述矩形管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喷头,所述圆形盒的顶部连通并固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端延伸至回收塔体的上方连通并固定有横管,所述回收塔体转动套设在竖管的外侧,所述横管的底部与竖管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横管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水管。<br/>[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左侧啮合有齿轮。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塔体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第一阀门。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塔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延伸至回收塔体内,所述回收塔体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右端连通并固定有第二阀门。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塔体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四个竖杆。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机构的内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横板和支撑杆;
[0013]所述回收塔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与圆台形块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固定套设在横管的外侧。
[0015]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乏汽通过第一阀门和进气管进入到回收塔体内,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横管、竖管、圆形盒和矩形管排入至喷头内喷出,电机通过齿轮使矩形管带动喷头转动,使喷头喷出的冷却水顺着圆台形块的外侧向下流出形成了一个水幕对乏汽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吸收热量后的乏汽通过气泵的出气口排出,通过打开第二阀门使废水通过L形管排出,使冷却水与乏汽能够充分接触,避免乏汽穿过空隙直接排出到回收塔体外,提高了乏汽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去掉底板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回收塔体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A区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回收机构;2、底板;3、回收塔体;4、圆形盒;5、圆台形块;6、矩形管;7、喷头;8、竖管;9、横管;10、进水管;11、轴承;12、外齿圈;13、电机;14、齿轮;15、进气管;16、第一阀门;17、气泵;18、L形管;19、第二阀门;20、竖杆;21、支撑机构;22、横板;23、支撑杆;24、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包括回收机构1,回收机构1包括底板2、回收塔体3、圆形盒4、矩形管6、竖管8和电机13;
[0025]底板2的上方设有回收塔体3,回收塔体3内设有圆形盒4,圆形盒4的下方设有圆台形块5,圆形盒4的两侧均连通并固定有矩形管6,矩形管6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喷头7,圆形盒4的顶部连通并固定有竖管8,竖管8的顶端延伸至回收塔体3的上方连通并固定有横管9,回收塔体3转动套设在竖管8的外侧,横管9的底部与竖管8的顶端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横管9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水管10,竖管8将冷却水排入至圆形盒4内,圆形盒4将冷却水排入至两个矩形管6内,矩形管6将冷却水排入至喷头7内,喷头7将冷却水喷出。
[00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竖管8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外齿圈12,外齿圈12的左侧啮合有齿轮14,回收塔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与齿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13工作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转动带动外齿圈12转动,外齿圈12带动竖管8转动,竖管8带动圆形盒4转动。
[00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回收塔体3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气管15,进气管15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第一阀门16,回收塔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17,气泵17的进气口延伸至回收塔体3内,回收塔体3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L形管18,L形管18的右端连通并固定有第二阀门19,在气泵17在抽吸力的作用下,乏汽通过圆台形块5与回收塔体3之间的缝隙穿过,水幕对乏汽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吸收热量后的乏汽通过气泵17的出气口排出。
[00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回收塔体3的底部与底板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四个竖杆20,竖杆20的设置起到了支撑的效果。
[00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回收机构1的内侧设有支撑机构21,支撑机构21包括横板22和支撑杆23;
[0030]回收塔体3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板22,横板22的顶部与圆台形块5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3,回收塔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24,竖板24固定套设在横管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机构(1),所述回收机构(1)包括底板(2)、回收塔体(3)、圆形盒(4)、矩形管(6)、竖管(8)和电机(13);所述底板(2)的上方设有回收塔体(3),所述回收塔体(3)内设有圆形盒(4),所述圆形盒(4)的下方设有圆台形块(5),所述圆形盒(4)的两侧均连通并固定有矩形管(6),所述矩形管(6)的底部连通并固定有喷头(7),所述圆形盒(4)的顶部连通并固定有竖管(8),所述竖管(8)的顶端延伸至回收塔体(3)的上方连通并固定有横管(9),所述回收塔体(3)转动套设在竖管(8)的外侧,所述横管(9)的底部与竖管(8)的顶端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所述横管(9)的右侧连通并固定有进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8)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外齿圈(12),所述外齿圈(12)的左侧啮合有齿轮(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塔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与齿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春臧电宗刘麟李焕军赵志宏梁满仓孙鸿儒刘洋王晓风王晓芳范国强魏唐斌连桂珍昝利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