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88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2P通信技术,尤其涉及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实现方案为:第一用户端确定待共享数据,基于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并将共享配置信息以广播形式发布;第一用户端响应于服务器的打洞指令,并通过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第一用户端接收第二用户端通过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共享请求;响应于数据共享请求,第一用户端通过直连传输通道向第二用户端发送数据共享请求对应的待共享数据。通过服务器打洞技术,协助数据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之间建立直连传输通道,提升用户端之间共享数据的稳定性,并且共享数据不经服务器转发,可以降低服务器的宽带以及磁盘空间大小。以及磁盘空间大小。以及磁盘空间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P2P(Peer

to

Peer,即点对点网络通讯技术)通信技术,尤其涉及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很多用户不使用电子阅读程序进行线上阅读,而是习惯用电子阅读程序阅读本地书籍,为了增加电子阅读更多可读资料,丰富阅读书籍,许多应用程序增加了本地书分享功能。为了规避本地书存储在服务器上而出现的风险,所有的本地书籍都是存储在分享的用户个人设备上。本地数据的分享与下载是通过P2P的技术方案实现,即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直接进行数据交互,不通过server(服务器)进行缓存与转发。而用户端设备自身受到电量以及网络的限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有较大起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共享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000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0005]第一用户端确定待共享数据,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并将所述共享配置信息以广播形式发布;
[0006]所述第一用户端响应于服务器的打洞指令,并通过所述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07]所述第一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共享请求;所述数据共享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端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共享数据;
[0008]响应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所述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对应的所述待共享数据。
[000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0010]第二用户端获取第一用户端发布的待共享数据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
[0011]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共享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
[0012]所述第二用户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后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打洞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13]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的所述待共享数据。
[001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0015]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端的数据共享请求;
[0016]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对应的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
[0017]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发起的打洞请
求,并基于所述打洞请求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端之间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18]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装置,包括:
[0019]信息发布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共享数据,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并将所述共享配置信息以广播形式发布;
[0020]响应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服务器的打洞指令,并通过所述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21]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共享请求;所述数据共享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端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共享数据;
[0022]数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对应的所述待共享数据。
[0023]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装置,包括:
[0024]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用户端发布的待共享数据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
[0025]地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共享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
[0026]打洞请求模块,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后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打洞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27]数据接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的所述待共享数据。
[0028]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装置,包括:
[0029]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用户端的数据共享请求;
[0030]地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对应的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
[0031]打洞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发起的打洞请求,并基于所述打洞请求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端之间建立直连传输通道。
[0032]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
[0033]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
[0034]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
[003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服务器打洞技术,协助数据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之间建立直连传输通道,提升用户端之间共享数据的稳定性,并且服务器仅向被分享者提供分享者地址,不提供具体的共享数据,共享数据不经服务器转发,可以降低服务器的宽带以及磁盘空间大小。
[003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37]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0038]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的步骤图;
[0039]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用户端通过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的步骤示意图;
[0040]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协助打洞的流程图;
[0041]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协助打洞的原理图;
[0042]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于P2P技术的数据分享原理图;
[0043]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用户端发布共享配置信息的步骤图;
[0044]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数据共享方法的步骤图;
[0045]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用户端请求服务器打洞的步骤图;
[0046]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数据共享方法的步骤图;
[0047]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第一用户端确定待共享数据,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并将所述共享配置信息以广播形式发布;所述第一用户端响应于服务器的打洞指令,并通过所述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所述第一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共享请求;所述数据共享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端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共享数据;响应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所述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共享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与第二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服务器的通知发送的探测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转发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二用户端已向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所述探测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第二反馈信息,从而建立所述直连传输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的通知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所述探测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是所述第一用户端预先向所述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存储于所述服务器中的。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服务器的通知发送的探测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用户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心跳消息,与所述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端确定待共享数据,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并将所述共享配置信息以广播形式发布包括:选择所述待共享数据;判断所述待共享数据是否支持共享;响应于所述待共享数据支持共享,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响应于所述待共享数据不支持共享,返回所述选择待共享数据;对所述待共享数据进行审核;响应于所述待共享数据通过审核,通过广播形式发布对应的所述共享配置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待共享数据未通过审核,进行审核失败原因分析:判断所述待共享数据审核失败的原因是否为所述共享配置信息有误;响应于所述共享配置信息有误,返回所述基于所述待共享数据生成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响应于所述共享配置信息无误,将所述待共享数据标记为不合格,并返回所述选择待
共享数据。8.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第二用户端获取第一用户端发布的待共享数据对应的共享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共享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共享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后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打洞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所述第二用户端通过所述直连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的所述待共享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后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打洞请求,通过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用户端建立直连传输通道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所述打洞请求;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所述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端向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探测信息;响应于所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端发送所述探测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端在发送所述探测信息之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在接收所述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之后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从而建立所述直连传输通道。10.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端的数据共享请求;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对应的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的地址信息发起的打洞请求,并基于所述打洞请求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端之间建立直连传输通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打洞请求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和所述第二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华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