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林医学院专利>正文

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及其配制和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788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及其配制和修复方法,该培养基包括:螺旋藻蛋白酶降解产物、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吐温80和溶剂。该修复方法包括:将1毫升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液立即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中,8000g离心5分钟,去上清液后加入到所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中;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150转/分,37℃修复20分钟,立即8000g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液终止修复,获得大肠杆菌修复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培养基在20分钟内能高效修复约100%的大肠杆菌亚损伤菌,且在修复时间内,大肠杆菌活菌未见明显扩增,满足精准定量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的需求。足精准定量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的需求。足精准定量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及其配制和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基
和食品微生物检验
,尤其涉及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及其配制和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食源性疾病,危害人类或动物健康。食品变质微生物引起腐败、酸败和发酵等在内的食品变败,一方面造成食品色、香、味和形等在内的感官变化,另一方面破坏了食品成分,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发生变质的食品容易滋生细菌,甚至滋生病原菌和产毒霉菌,从而导致感染性疾病或事物中毒。因此,有必要对食品进行有效保藏和处理,从而控制微生物。
[0003]食品保藏和处理方法,如加热、干燥、冷冻、辐照、酸处理和碱处理等,导致食物中的细菌形成以下三种类型:1)死亡细菌;2)亚损伤细菌;3)活细菌。其中,亚损伤细菌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恢复活力危害健康或变质食品。因此,亚损伤细菌和活细菌同样要重视,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检验和监测。
[0004]在食品微生物分析中,亚损伤细菌由于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而逃避检测,从而造成检测到的食品微生物数量偏低,错误地认为不安全的食品是安全的,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对亚损伤细菌进行有效修复,另一方面要求修复培养基具有极高效率,保障在修复时间内,活菌尚未繁殖,否则容易造成检测到的食品微生物数量偏高。为此,开发一种高效的修复培养基就显得异常重要。
[0005]大肠杆菌被认为是指示食品粪便污染最好的微生物,将有力表征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此外,大肠杆菌中亦有一些菌株能导致肠道感染,如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和粘附性大肠杆菌等。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意义重大。
[0006]乳酸在某些食物中天然存在,或者以抑菌剂的形式加入到食品中。从而乳造成大肠杆菌亚损伤。目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被认为是对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例如文献:(Shi,H.,Chen,Z.,Chen,D.,and Kan,J.(2017).Sublethal injury and recovery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K

12after exposure to lactic acid.Food Control 82,190

195.)。但是该培养基修复效率不高,需要120分钟才能完成约100%修复。而大肠杆菌在营养物质丰富的培养基如TSB中,其细胞分裂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因此,采用TSB进行约100%修复的时间内,活菌进行了大量扩增,将使检测结果偏高,不利于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精准定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修复亚损伤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修复效率不高,一方面,如果未修复或在修复时间偏短的情况下,亚损伤细菌未完全修复,则使检测结果偏低;另一方面,如果延长修复时间,进行使约100%亚损伤细菌完全修复,则在修复时间
内活菌进行了大量扩增,将使检测结果偏高。因此,不利于食品检测中大肠杆菌的精准定量。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包括:螺旋藻蛋白酶降解产物、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吐温80和溶剂。
[0010]优选的,所述溶剂为双蒸水,每升双蒸水包含:100~18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5~15g葡萄糖、3.74~8.51g磷酸氢二钾、0.1~0.7g磷酸二氢钾、以及1~10毫升吐温80。
[0011]进一步的,上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每升双蒸水放入100~18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0~8.0,用至少121℃的高压蒸汽灭菌至少15分钟,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中加入5~15g葡萄糖、3.74~8.51g磷酸氢二钾和0.1~0.7g磷酸二氢钾,最后加入1~10毫升吐温80,振荡混匀后用0.22微米的细菌滤器过滤除菌。
[0012]优选的,所述每升双蒸水包含:所述每升双蒸水包含:110~17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7~13g葡萄糖、4.24~8.01g磷酸氢二钾、0.2~0.6g磷酸二氢钾、以及2.5~8.5毫升吐温80。
[0013]进一步的,上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每升双蒸水放入110~17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3~7.7,用至少121℃的高压蒸汽灭菌至少15分钟,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中加入7~13g葡萄糖、4.24~8.01g磷酸氢二钾和0.2~0.6g磷酸二氢钾,最后加入2.5~8.5毫升吐温80,振荡混匀后用0.22微米的细菌滤器过滤除菌。
[0014]优选的,所述每升双蒸水包含:120~16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9~11g葡萄糖、4.74~7.51g磷酸氢二钾、0.3~0.5g磷酸二氢钾、以及4~7毫升吐温80。
[0015]进一步的,上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每升双蒸水放入120~16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6~7.4,用至少121℃的高压蒸汽灭菌至少15分钟,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中加入9~11g葡萄糖、4.74~7.51g磷酸氢二钾和0.3~0.5g磷酸二氢钾,最后加入4~7毫升吐温80,振荡混匀后用0.22微米的细菌滤器过滤除菌。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的修复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一、将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液转移到离心管中,8000g离心5分钟,去上清液后加入到所述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中;
[0018]步骤二、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150转/分,37℃修复20分钟,立即8000g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液终止修复,获得大肠杆菌修复液。
[0019]优选的,步骤一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液,起始菌量为OD600=0.1。OD600=0.1,相当于108CFU/ml的细菌。
[0020]优选的,步骤一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液,包含L型乳酸溶液造成亚损伤的大肠杆菌。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现有最好的TSB修复培养液在20分钟内只能修复约37.68%的大肠杆菌亚损伤菌,
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培养基在20分钟内能高效修复约100%的大肠杆菌亚损伤菌,且在修复时间内,大肠杆菌活菌未见明显扩增,满足精准定量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乳酸损伤大肠杆菌的亚损伤率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与参照修复培养基TSB修复后菌落数对比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参照修复培养基TSB的修复率对比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藻蛋白酶降解产物、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吐温80和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双蒸水,每升双蒸水包含:100~18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5~15g葡萄糖、3.74~8.51g磷酸氢二钾、0.1~0.7g磷酸二氢钾、以及1~10毫升吐温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双蒸水包含:110~17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7~13g葡萄糖、4.24~8.01g磷酸氢二钾、0.2~0.6g磷酸二氢钾、以及2.5~8.5毫升吐温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升双蒸水包含:120~16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9~11g葡萄糖、4.74~7.51g磷酸氢二钾、0.3~0.5g磷酸二氢钾、以及4~7毫升吐温80。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向每升双蒸水放入100~180g螺旋藻蛋白酶降解物,调节pH值至6.0~8.0,用至少121℃的高压蒸汽灭菌至少15分钟,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中加入5~15g葡萄糖、3.74~8.51g磷酸氢二钾和0.1~0.7g磷酸二氢钾,最后加入1~10毫升吐温80,振荡混匀后用0.22微米的细菌滤器过滤除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酸亚损伤大肠杆菌修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装曾淼李晓雯曾佳琪李艳邹宜志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