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67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包括第一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左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第二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立杆,所述两组立杆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斜拉杆,所述两组斜拉杆的另外一端设置有斜拉脚手板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角钢,所述第一脚手板与第二脚手板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角钢。传统的塔吊附臂翻板为合页可翻样式,当塔吊附臂下部到翻板距离小于翻板长度时,会导致翻板无法打开,从而影响正常提升,否则要将翻板部位的螺栓拆除,但是在拆除脚手板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底部脚手板。如果使用此构件组合将彻底避免类似的问题。合将彻底避免类似的问题。合将彻底避免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

技术介绍

[0002]在施工现场塔吊为保证安全,需要附着与建筑主体上来控制塔身悬臂高度,附着位置根据主体的施工而逐步增加。由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根据规范要求,对于主体结构需至少防护4层,因此塔吊附臂需深入爬架架体内两层的高度(正常需要断开3道脚手板),而塔吊附臂固定与建筑主体上为静止状态,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需根据施工的速度逐步升降,因此架体在升降时塔吊附臂上部的脚手板为避免与之冲突就需要断开,而提升完毕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恢复脚手板,对于普通脚手板的连接是通过螺栓连接,而且是在脚手板下部,这样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安装拆除脚手板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底部脚手板;二是每次提升都要将1~3道脚手板拆除与安装,工作量大而且繁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包括第一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左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第二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立杆,所述两组立杆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斜拉杆,所述两组斜拉杆的另外一端设置有斜拉脚手板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角钢,所述第一脚手板与第二脚手板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角钢,所述两组第一连接角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角钢,所述两组第二连接角钢相靠近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可拆除连接板,所述可拆除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塔吊附臂,所述塔吊附臂的下端设置有塔吊翻板。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立杆,所述两组立杆相靠近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斜拉杆,所述两组斜拉杆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斜拉脚手板连接件,所述第一脚手板与第二脚手板相靠近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角钢,所述两组第一连接角钢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角钢,所述两组第二连接角钢相靠近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可拆除连接板。
[0007]进一步,所述立杆设置有四组且大小相同,所述斜拉杆设置有四组且大小相同,所述斜拉脚手板连接件设置有四组且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角钢设置有两组且大小相同,所述第二连接角钢设置有两组分别固定连接在可拆除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且大小相同。
[0008]进一步,所述四组斜拉脚手板连接件上开设有两个孔,一个与斜拉杆通过螺栓连接,一个与第一脚手板通过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两组第二连接角钢与两组第一连接角钢的大小相同。
[0010]进一步,所述两组第一脚手板与第二脚手板上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孔,所述四组立杆上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孔,所述四组斜拉杆上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孔。
[0011]进一步,所述两组第一连接角钢与两组第二连接角钢上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孔。
[0012]进一步,所述塔吊翻板处于打开状态。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具有以下优点:
[0014]1、使用新型塔吊附臂活动板组合,可以直接在走道板上部拆除与安装螺栓,而且能够保证脚手板不会坠落,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角钢安装与脚手板端部,安装时固定脚手板端部的第一连接角钢长边在下,可拆除的脚手板两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角钢长边在上,通过螺栓将第一与第二连接角钢对穿固定。拆除时把第一与第二连接角钢之间连接的螺栓拆除,然后将活动的脚手板移动至架体内即可,待架体提升完毕后再予以恢复即可;
[0015]2、传统的塔吊附臂翻板为合页可翻样式,当塔吊附臂下部到翻板距离小于翻板长度时,会导致翻板无法打开,从而影响正常提升,否则要将翻板部位的螺栓拆除,但是在拆除脚手板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底部脚手板。如果使用此构件组合将彻底避免类似的问题。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图1中斜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图1中斜拉脚手板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100连接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图1中第二100连接角钢和可拆除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第一脚手板;2、第二脚手板;3、立杆;4、斜拉杆;5、斜拉脚手板连接件;6、第一连接角钢;7、第二连接角钢;8、可拆除连接板;9、塔吊附臂;10、塔吊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
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如图1

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包括第一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左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第二脚手板,所述第一脚手板的前后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包括第一脚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手板(1)的左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第二脚手板(2),所述第一脚手板(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立杆(3),所述两组立杆(3)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斜拉杆(4),所述两组斜拉杆(4)的另外一端设置有斜拉脚手板连接件(5),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角钢(6),所述第一脚手板(1)与第二脚手板(2)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角钢(6),所述两组第一连接角钢(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角钢(7),所述两组第二连接角钢(7)相靠近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可拆除连接板(8),所述可拆除连接板(8)的下端设置有塔吊附臂(9),所述塔吊附臂(9)的下端设置有塔吊翻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塔吊附壁活动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手板(1)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立杆(3),所述两组立杆(3)相靠近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斜拉杆(4),所述两组斜拉杆(4)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斜拉脚手板连接件(5),所述第一脚手板(1)与第二脚手板(2)相靠近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角钢(6),所述两组第一连接角钢(6)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角钢(7),所述两组第二连接角钢(7)相靠近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可拆除连接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昇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