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的调节方法及眼镜技术

技术编号:369748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镜的调节方法及眼镜。透镜可以包括第一透镜层,第一透镜层可以包括可调区域,则透镜的调节方法可以包括首先获取人眼视物距离,其中,人眼视物距离为人眼与人眼注视的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之后,再根据人眼视物距离和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确定可调区域的光焦度。从而可使第一透镜层的该可调区域能够适应不同的人眼视物距离的人眼调节负荷变化的需要,从而可改善透镜的近视防控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的调节方法及眼镜


[0001]本申请涉及到光学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透镜的调节方法及眼镜。

技术介绍

[0002]近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眼部疾病,据估计全球约有15亿人患有近视。近年来,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逐年上升。近视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近年来近视发病的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0003]目前,当近视发生时,通常是通过佩戴近视眼镜来解决。但是,近视眼镜只能解决视远的问题,在近距离读写时近视眼镜会使物象焦点更加后移,这恰恰加重了近距离用眼的负担,从而加剧近视的发展,以造成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0004]为了对近视进行有效的防控,基于光学技术的视近下加光方法被提出。目前的具有视近下加光的透镜,其下光区在近视度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正的光焦度,从而可通过透镜的上光区看远,通过下光区看近,并且下光区可以让双眼由集合较强的看近状态转化为相对放松的望远状态,以缓解和消除看近带来的视近疲劳,从而有效达到防控近视发生及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的具有视近下加光的透镜的下光区的加光度数固定,其无法适应不同视物距离的人眼调节负荷变化的需求,从而影响近视防控效果。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人眼视物距离灵活调节类似下光区等区域的光焦度的透镜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的调节方法及眼镜,以使透镜的可调区域的光焦度根据人眼视物距离灵活调整,以起到有效的近视防控效果。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该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层,该第一透镜层包括一个可调区域,该可调区域可为第一透镜层的可视区域的一个局部区域,例如下光区;该可调区域也可以为第一透镜层的整个可视区域。另外,该可调区域的光焦度与人眼的视物距离呈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从而使第一透镜层的可调区域的光焦度可根据人眼的视物距离的改变,按照二者之间的一元多次多项式关系函数进行改变。从而可使第一透镜层的该可调区域能够适应不同的人眼视物距离的人眼调节负荷变化的需要,以可改善透镜的近视防控效果。
[0007]值得一提的是,人眼的光焦度受眼睛的视野深度和视觉系统模糊耐受程度影响,其通常遵循人眼调节刺激

调节反应曲线。由于人眼调节刺激为人眼视物距离的倒数,则在不同的人眼视物距离下,人眼调节刺激不同,相应的调节滞后量也不同,从而使可调区域增加的光焦度不同。因此,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使可调区域的光焦度与人眼调节刺激之间呈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从而便于确定可调区域的光焦度。
[0008]在本申请中,在具体设置第一透镜层,第一透镜层可包括两个固态透镜,该两个固态透镜均具有曲面,且两个固态透镜的曲面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这样可使该可调区域的
光焦度由该两个固态透镜的光焦度叠加得到。又因为两个固态透镜的曲面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因此,随着该两个固态透镜的错位移动,可以使两个固态透镜的曲面相对设置的部分发生错位移动,从而使两个固态透镜的叠加部分的光焦度改变,以使可调区域的光焦度改变。
[0009]在本申请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镜层在设置时,可以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挡板。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薄膜基板。另外,挡板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挡板可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边缘设置一周,该挡板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连接,以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挡板之间围设形成一个密闭的储液室。储液室内填充有光学液体,挡板上还可以设置有液体进出通道,该液体进出通道用于供光学液体充入储液室,也可以用于供光学液体从所述储液室排出。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薄膜基板,则在随着储液室内的光学液体的体积的改变,光学液体对于弹性薄膜基板的支撑力改变,从而使弹性薄膜基板的曲率改变,以使第二透镜层形成对应的光焦度。
[0010]除了上述的设置方式外,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镜层可以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且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另外,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液晶区域,该第一液晶区域包括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可随施加于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发生偏转,并在可调区域形成对应的光焦度。
[0011]另外,由中央区域到周边区域的方向上,第一透镜层可以包括多个套设的环形菲涅尔瓣。这样,可以将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环形菲涅尔瓣的内圈和外圈处,从而可在第一透镜层形成多个套设的环形电压差区域,并使与各个环形电压差区域相对应的第一液晶区域的液晶分子在对应的电压差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以形成对应的光焦度。
[001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施加于各个环形电压差区域的电压差,可使对应各个环形电压差区域的第一液晶区域形成的光焦度改变。基于此,通过合理设计,在由中央区域到周边区域的方向上,可使第一透镜层上形成的光焦度呈渐变设计。
[0013]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使至少一个环形菲涅尔瓣的内部可以包括多个子环形菲涅尔瓣,该多个子环形菲涅尔瓣的光焦度相同。通过将菲涅尔瓣进一步分割成多个子环形菲涅尔瓣,可以使第一透镜层形成的光焦度呈连续渐变的效果,从而可有效的减少第一透镜层的像跳干扰的产生,其可提高人眼使用的舒适性。
[0014]由上文介绍可以知道,在环形菲涅尔瓣的电压差发生改变时,施加于对应的第一液晶区域的电压也随之改变,则其光焦度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而在本申请中,由中央区域到周边区域的方向上,可使各个环形菲尼尔瓣的光焦度呈线性关系,以减小第一透镜层的像跳干扰。
[0015]在本申请中,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在施加于第一个环形菲涅尔瓣的电压差发生改变时,施加于其它各个环形菲涅尔瓣的电压差均可随之改变,且其变化趋势相同。另外,还可以使距第一个环形菲涅尔瓣最远的环形菲涅尔瓣的电压差与第一个环形区域的电压差的差值增大。这样,在由中央区域到周边区域的方向上,可通过改变第一个环形菲涅尔瓣的
光焦度,来实现对各其它环形菲涅尔瓣的光焦度的调整,并实现对第一透镜层的离焦度数的调整,其可满足用户在近视度数增加后,离焦度数相应增加的生理特性,从而达到近视防控的目的。
[0016]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透镜还可以包括第二透镜层。其中,第一透镜层和该第二透镜层可以相层叠设置,以通过第一透镜层和第二透镜层的光焦度的叠加来满足透镜的光焦度的要求。
[0017]在具体设置第二透镜层时,第二透镜层可为液晶透镜。在由中央区域到周边区域的方向上,第二透镜层包括多个条形菲涅尔瓣。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透镜层可形成柱面液晶透镜,其可用于实现对人眼散光的矫正。
[0018]另外,在本申请中,还可以使至少一个条形菲涅尔瓣的内部包括多个子条形菲涅尔瓣,该多个子条形菲涅尔瓣的光焦度可以相同。由于分割后的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层,所述第一透镜层包括可调区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人眼视物距离,所述人眼视物距离为人眼与所述人眼注视的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人眼视物距离和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确定所述可调区域的光焦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眼视物距离和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确定所述可调区域的光焦度,包括:根据人眼调节刺激和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确定所述可调区域的光焦度,所述人眼调节刺激为所述人眼视物距离的倒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多组离散数据拟合得到所述一元多次多项式的关系函数,所述离散数据包括人眼视物距离和光焦度的对应关系。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层的下光区。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人眼的疲劳状态参数;在所述疲劳状态参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可调区域的所述光焦度按照预设的范围和/或速度变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疲劳状态参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可调区域的所述光焦度按照预设的范围和/或速度变化,包括:在所述疲劳状态参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出疲劳预警信号;获取用户指令;当所述用户指令指示开启疲劳调节训练时,控制所述可调区域的所述光焦度按照预设的范围和/或速度变化。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第二透镜层,所述第一透镜层和所述第二透镜层相层叠设置;所述第二透镜层为液晶透镜层,所述第二透镜层包括多个液晶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人眼的注视点在所述第二透镜层上的位置;根据所述注视点在所述第二透镜层上的位置,确定第一光学区和第二光学区的位置,所述注视点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区,所述第二光学区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区的周边;根据所述第一光学区和第二光学区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光学区包括的所述液晶区域和所述第二光学区包括的所述液晶区域;控制所述第一光学区内的液晶区域形成第一光焦度,控制所述第二光学区内的液晶区域形成第二光焦度,所述第一光焦度和所述第二光焦度不同。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光学区内的液晶区域形成第二光焦度,包括:由所述第一光学区到所述第二光学区的方向上,控制所述第二光学区内形成多个依次增大的第二光焦度,每个所述第二光焦度由一个或多个所述液晶区域形成。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离焦度数和目标屈光度;根据所述目标屈光度确定所述第一光学区的光焦度;根据所述目标离焦度数确定所述第二光学区的光焦度。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用于眼镜,所述眼镜还包括光源,所述获取人眼的注视点在所述第二透镜层上的位置,包括:通过所述光源向所述人眼发射光束;获取所述光束在所述人眼的眼球表面形成的亮斑的位置;获取瞳孔中心与所述亮斑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瞳孔中心与所述亮斑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注视点在所述透镜上的位置。11.一种透镜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眼视物距离,所述人眼视物距离为人眼与所述人眼注视的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祥张友明孙立峰冯军廖文哲胡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