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46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包括三选开关S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信号发生器U1、第二信号发生器U2、第三信号发生器U3、第四信号发生器U4、信号延时器U5、运算放大器U6、第一场效应管D1、第二场效应管D2、第三场效应管D3、第四场效应管D4、第一二极管D5、反相器D6、第二二极管D7和第三二极管D8;三选开关S1的输入端接通外界电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脉冲信号;当需要同时输出正双脉冲信号和负双脉冲信号时,则将三选开关S1的开关拨动至三选开关S1的3号端;当需要输出正双脉冲信号时,则将三选开关S1的开关拨动至三选开关S1的2号端;当需要输出正双脉冲信号时,则将三选开关S1的开关拨动至三选开关S1的1号端。的1号端。的1号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为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电子系统中为验证系统整体的可靠性,需要向电力电子系统中导入脉冲信号以得到电力电子系统的脉冲响应结果,现有的脉冲信号发生电路主要是在一个周期内触发一个脉冲信号,但是实际使用时电力电子系统可能遇到极端情况,为得到电力电子系统在极端情况下工作效果,现有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无法模拟出电路的极端情况,缺少一种具有输出正双脉冲信号、负双脉冲信号或同时输出正双脉冲信号和负双脉冲信号的PWM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无法模拟出电路的极端情况,缺少一种具有输出正双脉冲信号、负双脉冲信号或同时输出正双脉冲信号和负双脉冲信号的PWM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三选开关S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信号发生器U1、第二信号发生器U2、第三信号发生器U3、第四信号发生器U4、信号延时器U5、运算放大器U6、第一场效应管D1、第二场效应管D2、第三场效应管D3、第四场效应管D4、第一二极管D5、反相器D6、第二二极管D7和第三二极管D8;
[0007]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栅极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电连接;
[0008]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栅极、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依次电连接;
[0009]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D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D3的源极与所述反相器D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相器D6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
应管D3的栅极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电连接;
[0010]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信号发生器U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发生器U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源极与所述反相器D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相器D6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栅极、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依次电连接;
[0011]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入端和所述信号发生器U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三选开关S1的1号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信号发生器U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信号发生器选用555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延时器选用LP3470芯片,所述反相器D6选用SN74AHC芯片。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设置的信号发生器U1和信号发生器U2用于输出正双脉冲信号,设置的电感L1用于信号发生器U1和信号发生器U2的信号在时间上错开,设置的信号发生器U3和信号发生器U4用于输出正双脉冲信号,设置的反相器D6将其信号取反并得到负双脉冲信号,设置的电感L2用于信号发生器U3和信号发生器U4的信号在时间上错开,设置的延时器U5用于正双脉冲信号和负双脉冲信号错开,本技术具有输出正双脉冲信号、负双脉冲信号或同时输出正双脉冲信号和负双脉冲信号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包括:三选开关S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信号发生器U1、第二信号发生器U2、第三信号发生器U3、第四信号发生器U4、信号延时器U5、运算放大器U6、第一场效应管D1、第二场效应管D2、第三场效应管D3、第四场效应管D4、第一二极管D5、反相器D6、第二二极管D7和第三二极管D8;
[0019]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栅极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电连接;
[0020]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
第二场效应管D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栅极、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依次电连接;
[0021]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发生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D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D3的源极与所述反相器D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相器D6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D3的栅极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电连接;
[0022]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信号发生器U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发生器U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源极与所述反相器D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相器D6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D4的栅极、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2号端依次电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WM双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三选开关(S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信号发生器(U1)、第二信号发生器(U2)、第三信号发生器(U3)、第四信号发生器(U4)、信号延时器(U5)、运算放大器(U6)、第一场效应管(D1)、第二场效应管(D2)、第三场效应管(D3)、第四场效应管(D4)、第一二极管(D5)、反相器(D6)、第二二极管(D7)和第三二极管(D8);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D1)的栅极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电连接;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D2)的栅极、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依次电连接;所述三选开关(S1)的3号端与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延时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雷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