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涉及工业粉尘燃烧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研究除尘系统通风管道内堆积粉尘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问题。该测试装置包括管道系统、风机系统、点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管道系统的部分区域形成有透明视窗,管道系统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风机系统可拆卸连接,点火系统用于引燃管道系统内的粉尘层,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管道系统上且能采集管道系统内的数据,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管道系统内部的粉尘层燃烧情况,数据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均与计算机处理器连接。器连接。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粉尘燃烧
,尤其是涉及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粉尘爆炸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根据大量粉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发现粉尘层阴燃即堆积可燃粉尘在一定条件发生缓慢的受热分解反应,是粉尘爆炸事故的常见诱发因素。
[0003]粉尘爆炸事故常常由于工厂未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系统,或除尘管道内粉尘堆积未及时清理,在一定条件下堆积粉尘升温并发生阴燃,风机开机生产时因风机通风使堆积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进而引燃粉尘云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0004]当前,制定了很多采用热板测试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装置以及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装置,例如G
‑
G炉等。然而,对于如何测试和评价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临界条件,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标准颁布。针对除尘系统通风管道内堆积粉尘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0005]基于此,为研究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临界条件,设置了通风管道,借助电火花作用下使粉尘层发生阴燃,同时通过风机送风控制初始风速与温度,进而提出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与方法。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管道内堆积粉尘层因电火花发生阴燃,因风机送风扬起形成粉尘云,进而发生爆炸的全过程,实现通风管道内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过程的可视化,有效弥补管道内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临界条件研究的不足。为企业除尘系统通风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降低除尘系统通风管道内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研究除尘系统通风管道内堆积粉尘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包括管道系统、风机系统、点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管道系统的部分区域形成有透明视窗,所述管道系统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系统可拆卸连接,所述点火系统用于引燃所述管道系统内的粉尘层,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所述管道系统上且能采集所述管道系统内的数据,所述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所述管道系统内部的粉尘层燃烧情况,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和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均与计算机处理器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管道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隔爆阀,所述通风管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所述隔爆阀,发生通风管道内的粉尘层爆炸时,所述隔爆阀能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通风管道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系统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承烧板,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承烧板进出口,所述承烧板能通过所述承烧板进出口放入至所述管道本体内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的端部的底部还能从所述承烧板进出口拿出至所述管道本体之外,所述承烧板上形成有粉尘层,所述管道本体通过所述承烧板进出口与所述风机系统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管道本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且所述管道本体采用绝缘处理钢质管道,所述透明视窗的材质采用耐高温防爆玻璃,所述承烧板的材质为防爆氧化锆。
[0011]可选地,所述风机系统包括风机和过渡管道,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过渡管道与所述承烧板进出口连通,所述过渡管道为绝缘处理钢质管道。
[0012]可选地,所述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电极和高压发生器,所述点火电极与所述高压发生器连接,能通过移动所述管道本体内的承烧板的位置以调整粉尘层与所述点火电极的放电针尖的间距。
[0013]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温度压力传感装置、温度风速传感装置和粉尘层热电偶,所述温度压力传感装置和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均安装在所述通风管道顶部的中心轴线上,其中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上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的端部,所述粉尘层热电偶安装在粉尘层的点火端,用于测量粉尘层内部温度变化。
[0014]可选地,所述通风管道顶部安装有五个所述温度压力传感装置和一个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其中,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距离所述通风管道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端部的距离为0.2m,所述温度压力传感装置与其相邻的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之间的间距为0.4m,相邻的两个所述温度压力传感装置之间的间距均为0.4m。
[0015]可选地,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所述高速摄像机设置于所述透明视窗外部,通过所述高速摄像机能实时传输所述通风管道内部粉尘层变化情况。
[0016]本技术提供的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研究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临界条件,设置了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的部分区域形成有透明视窗,借助电火花作用下使粉尘层发生阴燃,同时通过风机系统送风控制初始风速与温度,采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透明视窗记录管道系统内堆积粉尘层因电火花发生阴燃,因风机系统送风扬起形成粉尘云,进而发生爆炸的过程,实现管道系统内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过程的可视化,有效弥补管道内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临界条件研究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通风管道;2、透明视窗;3、第一隔爆阀;4、承烧板;5、粉尘层;6、第二隔爆阀;7、过渡管道;8、风机;9、高速摄像机;10、点火电极;11、高压发生器;12、温度压力传感装置13、温度风速传感装置;14、粉尘层热电偶;15、计算机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尘层阴燃诱发粉尘云爆炸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系统、风机系统、点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管道系统的部分区域形成有透明视窗,所述管道系统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系统可拆卸连接,所述点火系统用于引燃所述管道系统内的粉尘层,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所述管道系统上且能采集所述管道系统内的数据,所述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所述管道系统内部的粉尘层燃烧情况,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和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均与计算机处理器连接;所述管道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隔爆阀,所述通风管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所述隔爆阀,发生通风管道内的粉尘层爆炸时,所述隔爆阀能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通风管道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系统连接;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承烧板,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承烧板进出口,所述承烧板能通过所述承烧板进出口放入至所述管道本体内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的端部的底部还能从所述承烧板进出口拿出至所述管道本体之外,所述承烧板上形成有粉尘层,所述管道本体通过所述承烧板进出口与所述风机系统连通;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温度压力传感装置、温度风速传感装置和粉尘层热电偶,所述温度压力传感装置和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均安装在所述通风管道顶部的中心轴线上,其中所述温度风速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上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的端部,所述粉尘层热电偶安装在粉尘层的点火端,用于测量粉尘层内部温度变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鹏飞,赵静,谷晓珂,刘迪,赵浩森,庞磊,杨凯,孙思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