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模组和水处理设备,加热模组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泵体,设置于架体上,泵体的出口与第一通道的入口相连通;发热管,设置于架体上,发热管的入口与第一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发热管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模组,通过将泵体与发热管设置在架体上,实现了加热模组各个部件的集成装配,减小加热模组的整体体积,提高加热模组结构的整体性。并且,通过在加热模组上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减少了管路的设置,减少了液体流通道路上连接口的设置,从而也避免了液体从管路连接口泄露;同时,也避免了管路容易老化损坏而导致加热模组使用寿命较低的现象。组使用寿命较低的现象。组使用寿命较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模组和水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和一种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具有加热功能的水处理设备中,用于对水加热的各个元器件布置位置比较分散,导致产品整体体积较大,并且,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进行连接,容易腐蚀损坏,产品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模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水处理设备。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模组,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泵体,设置于架体上,泵体的出口与第一通道的入口相连通;发热管,设置于架体上,发热管的入口与第一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发热管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加热模组,包括架体、泵体和发热管,其中,泵体和发热管均设置于架体上,并且,架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用于液体的流通。具体地,泵体的出口与第一通道的入口相连通,通过泵体为液体提供驱动力,将液体从泵体的入水口吸入并从泵体的出水口排出,进入第一通道;进一步地,发热管的入口与第一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在泵体的驱动下,液体流经第一通道进入发热管,发热管对液体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发热管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通,经过加热的液体从发热管流出,进入第二通道,进而可以从第二通道的出口排出,以供用户进行使用,进而完成了加热模组对于液体的加热过程。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模组,通过将泵体与发热管设置在架体上,实现了加热模组各个部件的集成装配,不仅方便了加热模组的装配,还能够减小加热模组的整体体积,提高加热模组结构的整体性。并且,通过在加热模组上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使得液体在加热模组的内部进行流动,无需设置管路,从而进一步地简化了加热模组的结构,提高了加热模组结构的整体性,更加便于装配。并且,减少了管路的设置,也即减少了液体流通道路上连接口的设置,从而也减少了液体从管路连接口泄露的现象出现;同时,也避免了硅胶管路、塑料管路等传输管路容易老化损坏而导致加热模组使用寿命较低的现象。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加热模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架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一通道设置于第一盖板上;第二盖板,第二通道设置于第二盖板上;发热管的一端与第二盖板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接;支架,支架的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盖板相连接,泵体与支架相连接。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架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
板和第二盖板相连接,具体地,第一盖板与支架之间以及第二盖板与支架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连接,方便安装于拆卸。通过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支架的设置,实现了架体的可拆分结构,并且可以将发热管的一端与第二盖板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盖板相连接,以实现对发热管的固定,从而方便了发热管、泵体等部件与架体之间的连接与拆卸,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模组装配的便利性。
[0012]进一步地,第一通道设置于第一盖板上,将泵体的出口与发热管的入口直接与盖板上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进行连接,即可实现泵体和发热管与架体的连接,同时,将第二通道设置于第二盖板上,发热管的出口与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接,从而结合了发热管的结构特点,保证了加热模组的正常运行。
[0013]进一步地,通过支架的设置,不仅可以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相连接,同时还可以将泵体与支架相连接,以进一步将泵体与架体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加热模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4]具体地,在装配时,首先将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盖板上第一通道的入水口相连接,然后将发热管的入口与第一盖板上第一通道的出口相连接,然后将发热管出口端穿过支架内,发热管的出口与第二盖板上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最后将第一盖板与支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将第二盖板与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模组还包括第三通道,设置于第一盖板上,第三通道与泵体的入口相连通。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模组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通道,用于与泵体的入口相连通,从而使得泵体运行时,能够通过第三通道将外部的液体经泵体输送至加热模组内,以实现加热模组的运行。具体地,第三通道开设于第一盖板上,泵体的入口与第三通道的出口相连通,液体从第三通道的入口流入。通过第三通道的设置,进一步减少了的传输管路的设置,从而减少了液体的泄露,同时延长了加热模组的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地,第三通道的入口的朝向,可以根据加热模组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具体地,第三通道的入口可以朝向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朝向竖直方向设置。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模组还包括排水部,设置于第一盖板上,排水部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用于排出加热模组内剩余的液体。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模组上还可以设置有排水部,用于将加热模组内残留的液体排出至加热模组外部,从而方便用户对加热模组进行清洁。具体地,排水部可以设置于第一盖板上,并且与第一通道相连通,这样,将排水部打开,发热管内残留的液体以及泵体中所残留的液体均可以通过第一通道流至排水部中排出加热模组外部。通过排水部的设置,使得用户在停止使用加热模组时,直接通过设置在第一盖板上的排水部将加热模组内的液体直接排出,液体无需经过第一通道、发热管以及第二盖板上的第二通道进行排出,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加热模组的便利性。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模组还包括:第一接口,设置于第一盖板上,第一接口与第三通道相连通;进水温度探测器,与第一接口相连接。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和进水温度探测器,其中,第一接口设置于第一盖板上,并且与第三通道相连通,进水温度探测器与第一接口连接,用于对流经第三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测温,也即对进入加热模组内的液体进行温度检测,以供用户了
解到进入加热模组内的液体的温度,从而方便用户对加热模组进行控制,进而得到适宜温度的液体。
[0022]进一步地,第一接口与第三通道相连通,因此,第一接口的功能与第三通道入口的功能可以互换,也就是说,进水温度探测器可以设置于第一接口内,当进水温度探测器设置于第一接口内时,液体可以通过第三通道的入口进入加热模组;进水温度探测器还可以设置于第三通道的入口处,此时,由于第一接口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液体可以通过第一接口进入第三通道,进而进入加热模组内。根据加热模组的具体工作环境,可以选择通过第三通道的入口或者通过第一接口来与外界连通,进而实现第三通道入口朝向的改变,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模组使用的便利性。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模组还包括水流检测器,设置于第三通道的外壁;或第三通道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泵体,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泵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相连通;发热管,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发热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发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发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支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泵体的入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排水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加热模组内剩余的液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进水温度探测器,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的外壁;或所述第三通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尧,罗金柳生,马飞达,桂东,马向阳,南春来,任浩南,曹江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