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包括用于进出水的加热管体,所述加热管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管体内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穿设有容纳通管腔,所述储水腔和容纳通管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石英玻璃管,所述石英玻璃管内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石英玻璃管穿设在容纳通管腔内,所述加热管体包括过水腔管,所述过水腔管内穿设有所述容纳通管腔,所述储水腔的管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的电热丝发出的热辐射可更好地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热利用率高,而且可同时实现水电分离,加热组件不会直接与储水腔中的水直接接触,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器
,具体地说,尤其是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电加热器多采用金属发热芯体置于金属管壳内金属加热管以及以碳纤维作为发热元件的新型碳纤维石英加热管,但这两种加热管使用时,通常浸入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但容易出现触电,因此出现了一种水电分离的加热管。
[0003]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238193A公开的一种水电分离式光波电加热器,包括有光波发热管,在光波发热管的管体外壁上沿长度方向缠绕有金属水管,光波发热管为碳纤维红外线发热管,金属水管缠绕在碳纤维红外线发热管的石英玻璃管外壁表面上。
[0004]上述的结构中,金属水管以缠绕成盘管的方式设置,但这种方式中,金属水管用于通进水源,但光波发热管是通过热辐射进行加热,导致热辐射先对金属水管进行加热,然后在通过金属水管导热到水进行加热,从而导致光波发热管不能直接对水进行热辐射加热,导致热利用率相对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热利用率低、发热丝不可更换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包括用于进出水的加热管体,所述加热管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管体内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穿设有容纳通管腔,所述储水腔和容纳通管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石英玻璃管,所述石英玻璃管内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石英玻璃管穿设在容纳通管腔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体包括过水腔管,所述过水腔管内穿设有所述容纳通管腔,所述容纳通管腔的外壁与过水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储水腔。
[0008]具体地,所述储水腔的管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陶瓷塞固定在石英玻璃管内,该陶瓷塞包括塞头部和塞尾部,所述塞头部和塞尾部内贯穿有接线通孔,所述塞头部密封在石英玻璃管的两端,所述接线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卡接电热丝和接电线的外接线头部的卡口。
[0010]具体地,所述卡口位于塞尾部内。
[0011]具体地,所述塞头部的外壁设有用于衔接石英玻璃管的凹位。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储水腔和容纳通管腔相对独立设置,在储水腔用于存储水,而容纳通管腔内安装石英玻璃管,以使整个储水腔内的水包围石英玻璃管,电热丝发出的热辐射可更好地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热利用率高,而且可同时实现水电分离,加热组件不会直接与储水腔中的水直接接触,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的剖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石英玻璃管和陶瓷塞的组合状态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陶瓷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号说明:1
‑
加热管体,2
‑
加热组件,10
‑
储水腔,11
‑
水腔管,12
‑
容纳通管腔,21
‑
电热丝,22
‑
石英玻璃管,23
‑
陶瓷塞,101
‑
进水口,102
‑
出水口,230
‑
接线通孔,231
‑
塞头部,232
‑
塞尾部,233
‑
卡口,234
‑
凹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包括用于进出水的加热管体1,所述加热管体1内设有加热组件2,所述加热管体1内设置有容纳通管腔12以及与容纳通管腔12的空间相对独立的储水腔10,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石英玻璃管22,所述石英玻璃管22内安装有电热丝21,石英玻璃管22穿设在容纳通管腔12内;本实施例通过将储水腔10和容纳通管腔12相对独立设置,在储水腔10用于存储水,而容纳通管腔12内安装石英玻璃管22,以使整个储水腔10内的水包围石英玻璃管22,电热丝21发出的热辐射可更好地对储水腔10内的水进行加热,热利用率高,而且可同时实现水电分离,加热组件不会直接与储水腔中的水直接接触,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0019]本实施例的加热管体1包括过水腔管11,过水腔管11内穿设有容纳通管腔12,容纳通管腔12的外壁与过水腔管11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水腔10,其中,储水腔10的管壁设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用于进水和出水,从而使得储水腔10和容纳通管腔12相对独立,防止储水腔10内的水进入到容纳通管腔12内。
[0020]其中,电热丝21的两端分别通过陶瓷塞23固定在石英玻璃管22内,该陶瓷塞23包括塞头部231和塞尾部232,所述塞头部231和塞尾部232内贯穿有接线通孔230,所述塞头部231密封在石英玻璃管22的两端,接线通孔230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卡接电热丝21和接电线的外接线头部的卡口233,拆卸时,将加热组件2从容纳通管腔12内拉出即可更换,不需与水接触,提高安全性。
[0021]其中,本实施例的卡口233位于塞尾部232内,塞头部231的外壁设有用于衔接石英玻璃管22的凹位234,使其密封性更好。
[0022]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将电热丝21穿过石英玻璃管22,然后在石英玻璃管22两端套入陶瓷塞23,通过陶瓷塞23固定电热丝21,并且密封石英玻璃管22的内部,然后将石英玻璃管22以及陶瓷塞23插接在容纳通管腔12,储水腔10的进水口101用于进水,令到储水腔10内部存储水,通过电热丝21的热辐射对其加热,出水口102用于出水使用。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热丝21为碳纤维发热丝。
[0024]使用过程中,即使石英玻璃管22破裂,加热组件2的电流也不会直接与储水腔10内的水直接接触,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整个加热组件2可以从容纳通管腔12中抽出,装
卸方便,大大提高使用的便捷,同时,由于电热丝21和接电线相接处会产生一定的缠绕结,即外接线头部,陶瓷塞23设置成两半,可将外接线头部安置于卡口233中,通过陶瓷泥将两半陶瓷塞23紧密拼合,大大提高了外接线头部固定密封在石英玻璃管22中的便捷性。
[002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包括用于进出水的加热管体(1),所述加热管体(1)内设有加热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10),所述储水腔(10)内穿设有容纳通管腔(12),所述储水腔(10)和容纳通管腔(12)为相对独立的腔体,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石英玻璃管(22),所述石英玻璃管(22)内安装有电热丝(21),所述石英玻璃管(22)穿设在容纳通管腔(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体(1)包括过水腔管(11),所述过水腔管(11)内穿设有所述容纳通管腔(12),所述容纳通管腔(12)的外壁与过水腔管(1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储水腔(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分离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军勇,
申请(专利权)人:余军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