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3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柱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柱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CD柱内板、C柱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CD柱内板具有边框、以及由边框围绕而成的车窗窗口;C柱加强板连接于边框中的前边框上,D柱加强板连接于边框中的后边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柱结构,在C柱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之间设置CD柱内板,则可以将C柱加强板、D柱加强板、以及同时作为车窗框架的CD柱内板连接为一体,CD柱内板作为车窗框架的同时,也形成对D柱的结构加强,可以有效改善D柱及其周边结构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改善D柱及其周边结构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周边结构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周边结构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柱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门柱结构。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对车辆的需要已不仅限于作为代步工具,还会有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如今的轿车或者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其D柱均是从侧围顶部向着后备箱的框架倾斜过渡,呈倾斜状布置。但是,在一些复古的个性化车型中,为了追求车辆外观的豪华、优雅、复古风格,基于造型需求,其D柱进行了隐形化设计,D柱基本呈竖直姿态,连接于车顶的角部和后轮罩总成之间,与传统三厢轿车存在极大差异。这种造型结构会降低车辆后部D柱所在区域的扭转刚度,且使该区域的结构对振动的响应灵敏度提高。
[0003]车辆行驶时,路面激励、动力总成激励等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让车内的驾乘人员感到烦躁;而车辆的D柱作为连接C柱与后备箱框架结构的重要结构件,其结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车辆整个后部的弯曲、扭转强度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同时,D柱及其周边的结构性能也会直接影响后悬架传递至该位置时振动能量的衰减程度。
[0004]因此,当采用上述的复古式竖直姿态的D柱造型时,有必要对其自身及其周边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改进,以保障该位置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以便于保持车辆良好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门柱结构,以便于改善D柱及其周边结构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门柱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CD柱内板、C柱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所述CD柱内板具有边框、以及由所述边框围绕而成的车窗窗口;所述C柱加强板连接于所述边框中的前边框上,所述D柱加强板连接于所述边框中的后边框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D柱加强板位于所述后边框的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所述D柱加强板和所述后边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不低于300mm。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CD柱内板面向车辆后方一侧的D柱内板;所述D柱加强板扣合于所述D柱内板而成上,所述后边框的边缘位于所述D柱内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D柱加强板和所述后边框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投影的形状呈“S”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CD柱内板一体冲压成型,所述边框中的上边框连接车身上纵梁,并具有沿着所述车身上纵梁向着车辆前方延伸的延展段;所述延展段位于所述前边框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且所述延展段的延伸长度在150mm~200mm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门柱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支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位于所述CD柱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顶部连接所述CD柱内板,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底部连接后轮罩总成,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前侧连接所述C柱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后侧连接所述D柱加强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采用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的边缘设有翻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上设有减重孔。
[0014]进一步的,在车辆左右两侧的后轮罩总成之间设有后备箱框架;所述后备箱框架具有位于所述车辆的侧围的侧框架,所述D柱加强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后轮罩总成上,所述侧框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D柱加强板上,所述侧框架的下部连接于所述后轮罩总成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侧框架上设有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贴附在所述侧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上成型有呈拱形的凸起,所述侧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凹腔。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所述的门柱结构,在C柱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之间设置CD柱内板,则可以将C柱加强板、D柱加强板、以及同时作为车窗框架的CD柱内板连接为一体,CD柱内板作为车窗框架的同时,也形成对D柱的结构加强,可以有效改善D柱及其周边结构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改善D柱及其周边结构的抗扭转强度和振动衰减性能。
[0018]此外,基于D柱加强板内部型腔的设置,D柱加强板的外侧板的板体会具有外凸部分。衔接在外侧板的侧部边缘上的后边框向着车辆的前方延伸,通过在后边框上设置若干处弯折结构,由外侧板和后边框形成的整个结构,在两者的横截面上(即水平截面上),两者的形状大体会呈“S”形。这样的设计,不仅可提升D柱在自身高度方向上的支撑强度;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D柱加强板以及CD柱内板也可以对振动的传递起到良好的衰减作用,有利于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00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本技术所述的门柱结构。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的门柱结构所具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柱结构所在的车辆骨架的局部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柱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所示主要部件的爆炸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柱结构的正视图;
[0025]图5为图4中A

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C柱加强板;10、下段;11、中段;12、上段;
[0028]2、D柱加强板;20、D柱内板;200、型腔;201、侧部边缘;
[0029]3、后轮罩总成;30、后轮罩内板;31、后轮罩外板;32、连接部;
[0030]4、后备箱框架;40、侧框架;400、底壁;401、侧壁;402、凹腔;41、前横板;
[0031]5、第一加强支架;
[0032]6、第二加强支架;60、底板;61、侧板;610、凸起;
[0033]7、CD柱内板;70、上边框;700、延展段;71、下边框;72、前边框;73、后边框;74、车窗窗口;
[0034]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加强板(1)、D柱加强板(2)、以及CD柱内板(7);所述CD柱内板(7)具有边框、以及由所述边框围绕而成的车窗窗口(74);所述C柱加强板(1)连接于所述边框中的前边框(72)上,所述D柱加强板(2)连接于所述边框中的后边框(7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加强板(2)位于所述后边框(73)的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所述D柱加强板(2)和所述后边框(7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不低于3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CD柱内板(7)面向车辆后方一侧的D柱内板(20);所述D柱加强板(2)扣合于所述D柱内板(20)上,所述后边框(73)的边缘位于所述D柱内板(20)和所述D柱加强板(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加强板(2)和所述后边框(73)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投影的形状呈“S”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D柱内板(7)一体冲压成型,所述边框中的上边框(70)连接车身上纵梁,并具有沿着所述车身上纵梁向着车辆前方延伸的延展段(700);所述延展段(700)位于所述前边框(72)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且所述延展段(700)的延伸长度在150mm~200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