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80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车辆的设计数据;步骤S2、利用上述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步骤S3、利用上述整车模型,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步骤S4、判断上述外摆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为是,则结束校核;若为否,则对上述设计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直至该外摆值满足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车辆的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并模拟车辆的真实转弯状态,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从而在车辆设计阶段就能够获得车辆的外摆值,进而能够提高测量效率,降低在外摆值不满足要求时重新设计车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及开发成本。时间及开发成本。时间及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外摆值是指车辆或汽车列车由直线行驶过渡到转弯通道圆行驶时,任何部分超出直线行驶时的车辆外侧垂直面的值,它反映了车辆在转弯时侵占外侧车道的程度。车辆特别是大型货车在进行转弯行驶时,车辆尾部的外摆会对路面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测量汽车外摆值的方法如公开号为CN201821106743,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车辆外摆值测量装置”的专利,是通过实车试验的方式开展,即汽车已生产出来后再对其外摆值进行测量,判断外摆值是否合格。但是通过实车试验进行测量的方法较为费时,测量效率较低,且若测量后发现外摆值不满足要求,则车辆需要重新设计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及开发成本。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S1、获取车辆的设计数据;
[0007]步骤S2、利用上述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
[0008]步骤S3、利用上述整车模型,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
[0009]步骤S4、判断上述外摆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为是,则结束校核;若为否,则对上述设计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直至该外摆值满足要求。
[0010]优选地,在步骤S1,获取的车辆设计数据包括:整车的长度和宽度;整车空载状态下的外轮廓;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前轴和后轴的位置,若是两轴以上车辆,获取所有轴的位置;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前轮和后轮的位置,若是两轴以上车辆,获取所有轴上的轮胎的位置;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的位置。
[0011]优选地,在步骤S1,获取的车辆设计数据还包括左前轮的外转角和右前轮的内转角的设计值。
[0012]优选地,在步骤S2中,根据获得的整车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整车空载状态下的外轮廓,在绘图软件的平面中,绘制出整车线框图;根据获得的前轴和后轴的位置以及前轮和后轮的位置信息,在整车线框图上用直线画出前轴、后轴、前轮以及后轮;根据获得的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的位置信息,在整车线框图上用点标记出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完成整车模型的建立。
[0013]优选地,在步骤S3中,测量车辆外摆值时,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S31、使该整车模型竖直设置在该平面上;绘制出用于代表左前轮中心点绕前轴左主销轴中点旋转时的运动轨迹的左圆弧辅助线、用于代表右前轮中心点绕前轴右主销轴中点旋转时的运动轨迹的右圆弧辅助线;
[0015]步骤S32、在上述平面中做出以下校核辅助图形:在该平面上作直径为25m的圆D1,其圆心为O1;将整车模型移至圆D1内,使整车模型与圆D1满足以下条件:圆心O1和左后轮中心点的连线与圆心O1和右后轮中心点的连线重合,且整车模型的左上角与圆D1相接触;
[0016]步骤S33、转动左前、右前轮,使车辆状态与圆D1满足以下条件:左、右前轮中心点分别在左、右圆弧辅助线上,且左前轮中心点与圆心O1的连线垂直于左前轮,右前轮中心点和圆心O1的连线与右前轮垂直;
[0017]步骤S34、测量左前轮处于步骤S33中的状态时的外转角和右前轮处于步骤S33中的状态时的内转角的实际值,若该两个实际值均不大于各自的上述设计值,则执行步骤S35;反之,则对左前轮的外转角和右前轮的内转角的设计值重新设计,直到该外转角和内转角的设计值分别不小于各自的实际值,再进入步骤S35;
[0018]步骤S35、在上述平面中进行以下辅助线的绘制:作出圆D2,使圆D2的圆心与圆心O1重合,并使整车模型的左下角与圆D2接触;而后,作一条辅助测量线,使该直线与整车模型的纵向相平行,且使该直线与圆D2相切;测量该直线至整车模型最左侧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水平距离即为车辆的外摆值。
[0019]优选地,左前轮和右前轮为转向轮。
[0020]优选地,所述绘图软件为CAD。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能够根据车辆的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并模拟车辆的真实转弯状态,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从而在车辆设计阶段就能够获得车辆的外摆值,进而能够提高测量效率,降低在外摆值不满足要求时重新设计车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及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模型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D1与整车模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转角和内转角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D1与圆D2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31]附图中标记:
[0032]11、前轴,12、左前轮,13、右前轮,14、右前主销轴中点,
[0033]15、右圆弧辅助线,21、后轴,22、左后轮,23、右后轮,
[0034]31、整车模型,32、左上角,33、左下角,41、圆D1,42、圆心O1,
[0035]43、圆心O1和右后轮中心点的连线,
[0036]44、圆心O1和左前轮中心点的连线,
[0037]45、圆心O1和右前轮中心点的连线,51、圆D2,61、辅助测量线,b、外转角,c、内转角,e、水平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3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S1、获取车辆的设计数据;
[0041]步骤S2、利用上述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
[0042]步骤S3、利用上述整车模型,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
[0043]步骤S4、判断上述外摆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为是,则结束校核;若为否,则对上述设计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直至该外摆值满足要求。
[004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能够根据车辆的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并模拟车辆的真实转弯状态,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从而在车辆设计阶段就能够获得车辆的外摆值,进而能够提高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车辆的设计数据;步骤S2、利用上述设计数据,在绘图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步骤S3、利用上述整车模型,测量出车辆的外摆值;步骤S4、判断上述外摆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为是,则结束校核;若为否,则对上述设计数据进行重新设计,直至该外摆值满足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获取的车辆设计数据包括:整车的长度和宽度;整车空载状态下的外轮廓;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前轴和后轴的位置,若是两轴以上车辆,获取所有轴的位置;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前轮和后轮的位置,若是两轴以上车辆,获取所有轴上的轮胎的位置;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获取的车辆设计数据还包括左前轮的外转角和右前轮的内转角的设计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根据获得的整车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整车空载状态下的外轮廓,在绘图软件的平面中,绘制出整车线框图;根据获得的前轴和后轴的位置以及前轮和后轮的位置信息,在整车线框图上用直线画出前轴、后轴、前轮以及后轮;根据获得的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的位置信息,在整车线框图上用点标记出前轴左、右主销轴中点,完成整车模型的建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外摆值的设计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测量车辆外摆值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使该整车模型竖直设置在该平面上;绘制出用于代表左前轮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燕何瑞光张顺利胡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