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修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67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7
本申请涉及一种套管修复器,涉及井下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中心轴、丢手机构和下引锥,丢手机构安装于中心轴的中部,中心轴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钻杆连接的接口,下引锥固定于中心轴远离接口的一端,套管修复器还包括安装于中心轴上的固定机构和扩张机构,下引锥、固定机构、扩张机构以及丢手机构沿中心轴的轴线依次设置;扩张机构包括卡瓦和卡瓦锥体,卡瓦锥体套设于丢手机构外,卡瓦靠近固定机构设置;固定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中心轴的扶正体和带齿定位环,扶正体具有内腔且靠近下引锥的一端敞口,带齿定位环套设于扶正体的敞口一端。该申请具有减少起下井次数对套管进行修复以提高安全性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修复器


[0001]本申请涉及井下作业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套管修复器。

技术介绍

[0002]套管钻井技术是油气钻井工程的革命性技术,促进了油气的开采技术发展,尤其对于页岩气开采,应用广泛。套管钻井完井后,套管柱直接留在井内,因此对套管保护很重要。然而实际施工时,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情况较多且形式多样,比如椭圆形、哑铃型、剖面型或者断裂、断掉等,若无法修复满足井底工程要求,会导致钻井报废或不能投入生产,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先对套管变形进行判断,然后再对套管进行修复。
[0003]目前判断套管的变形方式有以下几种:

采用打铅印方式;

电测;

井底照相。以上判断套管变形的方式各有不足,其中,打铅印方式判断结果模糊,并且需要不止一次起下钻;通过电测或井底照相,只能粗略的判断井下套管变形的现状,判断结果不能直接指导下一步修复的措施。
[0004]目前套管修复技术中,传统的磨铣和套管补贴方式均不能保证井眼通畅、试压合格等井底工程要求。申请号为200520084582.2的专利公开了液压式井下变形套管修复器,由旋转接头、座封机构、液压增压器、扩管器、变形套管整形器和导向头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组成。
[0005]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井下作业起下钻次数多,影响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目前井下套管修复时起下钻次数多而影响作业安全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套管修复器。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套管修复器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套管修复器,包括中心轴、丢手机构和下引锥,丢手机构安装于中心轴的中部,中心轴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钻杆连接的接口,下引锥固定于中心轴远离接口的一端,套管修复器还包括安装于中心轴上的固定机构和扩张机构,下引锥、固定机构、扩张机构以及丢手机构沿中心轴的轴线依次设置;
[0009]扩张机构包括卡瓦和卡瓦锥体,卡瓦锥体套设于丢手机构外,卡瓦靠近固定机构设置;卡瓦锥体靠近卡瓦的一端外壁呈锥形,卡瓦具有锥形的内孔并且外壁沿周向设有环齿;卡瓦锥体能够向卡瓦移动使得卡瓦撑开并接触套管;
[0010]固定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中心轴的扶正体和带齿定位环,扶正体具有内腔且靠近下引锥的一端敞口,带齿定位环套设于扶正体的敞口一端;下引锥固定有伸入内腔的齿片,带齿定位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扶正体的内腔还设有滑牙片与滑牙片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引锥一次性探明或者修整套管变形,鱼顶。克服了电测、井底成像或者铅印来验证套管变形的井底形状,三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减少了起下钻次数,确保井下安全。扶正体确保套管修复后井下通道的固定确保畅通。带齿定位环根据井底
套管变形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转速、钻压,进行探鱼顶或修整鱼顶,根据下入深度可以确定套管变形深度。锁紧螺钉对下引锥锁紧或者固定,起锁紧作用。卡瓦可以捞获套管变形成斜块的井下落物。
[0012]若井下套管修复正常,无需再进行处理,可以直接把修复工具组合固结在套管修复段,直接作为套管连接器。若丢手困难,遇阻遇卡,可以采用机械丢手阀及加压或转动实现磨、铣、扩、固一体化实现。
[0013]综上,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由下引锥、固定机构、扩张机构和丢手机构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可以单独实现井下作业工序,也可以分组件分别整合完成修复作业,实现探、铣、磨、扩、固一体化作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套管修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去掉扩张机构和固定机构后的结构上示意图;
[0016]图3为扶正体的正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A

A面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推刀块的正视图;
[0019]图6为图5中B

B面的剖视图;
[0020]图7为闭合螺环的正视图;
[0021]图8为图7中C

C面的剖视图;
[0022]图9为下引锥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中心轴;2、刀片支承;3、刀片簧螺钉;4、支承螺钉;5、刀片簧;6、刀片;7、推刀块;71、通孔;72、锥形部;73、环槽;74、凸台;8、止推环;9、闭合螺环;91、套孔;92、挡环;93、扩孔;10、主簧;11、主簧座;12、磨擦块螺钉;13、磨擦块;14、磨擦块弹簧;15、下引锥;16、定位螺钉;17、带齿定位环;18、扶正体;181、轴孔;182、外环槽;183、内腔;19、滑牙片簧;20、滑牙片;21、卡瓦;22、卡瓦锥体;23、安装部;231、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套管修复器。
[0027]参考图1和图2,套管修复器包括中心轴1和依次安装在中心轴1上的下引锥15、扩张机构、固定机构和丢手机构。
[0028]中心轴1分为两段,其中一段的直径小于另一段的直径,直径较大的一端中心设有接口,接口用于与钻杆配合固定;直径较小的一段为安装部23,下引锥15同轴固定在安装部23的端部,下引锥15上开设有与安装部23配合的安装口,安装部23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螺纹段231,下引锥15与安装部23之间螺纹连接。下引锥15能够一次探明或者修整套管变形,克服了电测、井底成像或者铅印来验证套管变形的井底形状,三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减少了起下钻次数,确保井下安全。
[0029]下引锥15位于安装口的周围固定有齿片,齿片可以为一侧呈锯齿状的矩形片,齿
片与下引锥15固定,锯齿一侧远离下引锥15的中心轴线设置。
[0030]中心轴1靠近安装部7的一端安装有刀片6,刀片6的一端具有钩部,安装部23远离下引锥15的一端固定有刀片支承2,刀片支承2与安装部23之间通过支承螺钉4固定,刀片6远离钩部的一端安装于刀片支承2上,刀片6与刀片支承2之间连接有刀片簧5,刀片簧5通过刀片黄螺钉3安装于刀片支承2,刀片簧5的另一端与刀片6连接,使得刀片6能够绕轴转动以靠近或远离安装部23。优选的,刀片簧螺钉3可以有6个,刀片6可以有4个。
[0031]固定机构包括扶正体18、滑牙片20和滑牙片簧19,扶正体18套设在安装部23上,结合图3和图4,扶正体18为空心圆筒结构,扶正体18内部设有圆柱状的内腔183,扶正体18的一端中心开设有与内腔183连通的轴孔181,轴孔181与安装部23的外径相配合,中心轴1的安装部23穿设于轴孔181中,滑牙片20和滑牙片簧19位于扶正体18的内腔183中。扶正体18能够确保套管修复后井下通道的固定确保畅通。如果下引锥15受卡导致无法上提及转动时,通过滑牙片簧19支撑滑牙片20进行井下解卡处理。
[0032]扶正体18远离轴孔181的一端外壁沿周向开设有外环槽182。扶正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修复器,包括中心轴(1)、丢手机构和下引锥(15),丢手机构安装于中心轴(1)的中部,中心轴(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钻杆连接的接口,下引锥(15)固定于中心轴(1)远离接口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套管修复器还包括安装于中心轴(1)上的固定机构和扩张机构,下引锥(15)、固定机构、扩张机构以及丢手机构沿中心轴(1)的轴线依次设置;扩张机构包括卡瓦(21)和卡瓦锥体,卡瓦锥体(22)套设于丢手机构外,卡瓦(21)靠近固定机构设置;卡瓦锥体(22)靠近卡瓦(21)的一端外壁呈锥形,卡瓦(21)具有锥形的内孔并且外壁沿周向设有环齿;卡瓦锥体(22)能够向卡瓦(21)移动使得卡瓦(21)撑开并接触套管;固定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中心轴(1)的扶正体(18)和带齿定位环(17),扶正体(18)具有内腔(183)且靠近下引锥(15)的一端敞口,带齿定位环(17)套设于扶正体(18)的敞口一端;下引锥(15)固定有伸入内腔(183)的齿片,带齿定位环(17)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16);扶正体(18)的内腔(183)还设有滑牙片(20)与滑牙片簧(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扶正体(18)的外壁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磨擦块(13)、磨擦块弹簧(14)和磨擦块螺钉(12),磨擦块(13)通过磨擦块螺钉(12)与中心轴(1)连接,磨擦块弹簧(14)连接于磨擦块(13)和扶正体(1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修复器,其特征在于:丢手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中心轴(1)的推刀块(7)、闭合螺环(9)和止推环(8),推刀块(7)远离下引锥(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南智重庆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