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27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安装在布置于公路隧道顶部的轨道上,包括行走系统、防护系统、灭火系统、电气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架上,所述驱动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连接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上设有从动轮。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方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两个急停防水盒。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箱体、水泵、喷射机构,所述电气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急停开关、电控箱,所述激光测距仪位于上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喷射曲线和火源位置的变化随时调整喷枪旋转角,从而使水根据喷射曲线精准的喷射至起火点。射曲线精准的喷射至起火点。射曲线精准的喷射至起火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隧道消防
,具体是一种公路隧道用吊挂式轨道运行的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交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涉及公路隧道中的消防问题。在空间相对狭隘的公路隧道中,一旦发生火灾未及时灭火的情况,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现有公路隧道灭火的方式一般为在隧道内间隔摆放消防设施,这种方式在面临突发火灾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置,使火势迅速变大从而造成损失。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剧增的交通流量,如何实现公路隧道内的起火点识别和快速完成定点灭火是越来越急切的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问题,基于隧道内布置的“U型”轨道,通过内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实现运动的移动式灭火装置,以完成隧道内起火点的定点自主灭火。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安装在布置于公路隧道顶部的轨道上,包括行走系统、防护系统、灭火系统、电气系统。
[0005]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架上,所述驱动架上还设有四个导向轮;所述驱动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连接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上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架上也设有四个导向轮;所述驱动架、从动架的下部均设有两个支撑轮;所述驱动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轴组,所述驱动轴组通过同步带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0006]行走系统在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至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完成前进,驱动轮带动连接架及从动轮,从而完成整个装置的行走。在行走过程中需要刹车时,通过反转的电机信号驱动电机,完成刹车。
[0007]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方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两个急停防水盒,所述下壳体的前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水箱架,所述下壳体的后部通过螺钉连接有设备架;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后壳体。
[0008]通过设置上壳体、下壳体、后壳体提供外部防护。水箱架和设备架提供了箱体、水泵、角度调整电机等装置的安装平台。急停防水盒是急停开关的安装平台,具备防水、防尘、防静电等功能。
[0009]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箱体、水泵、喷射机构,所述箱体通过螺钉与水箱架连接,所述箱体的上部设有单向进水阀,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直角转接头,所述直角转接头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螺栓与所述设备架连接,所述水泵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通过弹簧管与喷射机构连接。
[0010]灭火系统在工作时,在收到灭火的信号后,首先由角度调整电机根据初始角信号旋转至指定角度,并开启水泵,按计算路径进行灭火。
[0011]所述电气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急停开关、电控箱,所述激光测距仪位于上壳体上,前后各一个,用于监测在运行轨迹的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所述急停开关位于上壳体上,前后各一个,用于触碰障碍物后机器人将即刻断电,所述电控箱内设有集成控制传输装置、图像识别装置、网桥,所述电控箱的外部设有弹簧电线,通过过线槽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后壳体上;还包括限位开关、球机、辅助摄像头,所述限位开关通过螺钉与所述设备架连接,作为喷射机构的电子边界;所述球机通过螺钉安装在下壳体的下方,为图像识别系统提供数据,用来识别火源和进行环境监测;所述辅助摄像头用于喷射机构进行微调操作。
[0012]电控箱为集成系统,作为整个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数据传输、信号处理、图像识别、姿态控制等。
[0013]优选的,所述喷射机构包括角度调整电机,所述角度调整电机与所述设备架连接,所述角度调整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金属管件,所述金属管件的上端与弹簧管连接,所述金属管件的下端设有喷枪;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辅助摄像头。
[0014]所述角度调整电机的俯仰角运动区间为,以重力的方向为基准,正负105度;所述连接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抱箍连接,夹紧金属管件。所述限位开关为金属感应开关。所述设备架上还安装有两个挡块,作为喷射机构的物理边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喷射机构能够根据喷射曲线和火源位置的变化随时调整喷枪旋转角,从而使水根据喷射曲线精准的喷射至起火点;
[0017]2、本技术的防护系统在设计时考虑了防尘、防水、防静电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由环境可能引起的破坏;
[0018]3、本技术为现代消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满足了公路隧道内起火点的识别和灭火需求,为隧道的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本技术的行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本技术的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本技术的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本技术的喷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本技术的电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1、行走系统,101、驱动轮,102、驱动架,103、导向轮,104、连接架,105、横轴,106、从动架;107、从动轮,108、支撑轮,109、电机座,110、驱动电机,111、驱动轴组,112、同步带;
[0026]2、防护系统,201、上壳体,202、下壳体,203、急停防水盒,204、水箱架,205、设备架,206、后壳体;
[0027]3、灭火系统,301、箱体,302、水泵,303、喷射机构,304、单向进水阀,305、直角转接头,306、水管,307、泄压阀,308、弹簧管,303.1、角度调整电机,303.2、连接板,303.3、金属
管件,303.4、喷枪,303.5、安装板;
[0028]4、电气系统,401、激光测距仪,402、急停开关,403、电控箱,404、弹簧电线,405、限位开关,406、球机,407、辅助摄像头;5、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0]如图1

6所示,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安装在布置于公路隧道顶部的轨道5上,包括行走系统1、防护系统2、灭火系统3、电气系统4。
[0031]所述行走系统1包括两个驱动轮101,所述驱动轮101安装在驱动架102上,所述驱动架102上还设有四个导向轮103;所述驱动架102的后端通过横轴105设有连接架104;所述连接架104的后端通过横轴105连接有从动架106,所述从动架106上设有从动轮107,所述从动架106上也设有四个导向轮103;所述驱动架102、从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安装在布置于公路隧道顶部的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系统、防护系统、灭火系统、电气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架上,所述驱动架上还设有四个导向轮;所述驱动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后端通过横轴连接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上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架上也设有四个导向轮;所述驱动架、从动架的下部均设有两个支撑轮;所述驱动架的下方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轴组,所述驱动轴组通过同步带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方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两个急停防水盒,所述下壳体的前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水箱架,所述下壳体的后部通过螺钉连接有设备架;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后壳体;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箱体、水泵、喷射机构,所述箱体通过螺钉与水箱架连接,所述箱体的上部设有单向进水阀,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直角转接头,所述直角转接头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螺栓与所述设备架连接,所述水泵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通过弹簧管与喷射机构连接;所述电气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急停开关、电控箱,所述激光测距仪位于上壳体上,前后各一个,用于监测在运行轨迹的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所述急停开关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教修杨文玉孙致远杨昊隋慧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