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27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3
一种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使用砂纸将待检试样各面打磨平整;在待检试样除金属涂层表面外的其他各面及对照试样对应的5个面上涂刷无抑菌性的漆形成漆面;采用乙醇溶液擦拭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各面进行灭菌;取细菌样液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获得菌液,将菌液等量地置于不同无菌锥形瓶中,并将灭菌后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分别以无漆面朝下的方式放入不同锥形瓶的菌液中;从各锥形瓶中分别取出0.1mL菌液并根据预期菌落计数结果稀释后培养,并计算每日的抗菌效率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待测试样与对照试样的每日菌落增量差异来表征试样的抑菌效率,可以检测出金属涂层表面抑菌性能随浸泡时间增加的变化过程。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激光熔覆、火焰喷涂等金属表面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在金属基材表面制备出性能更好的涂层,利用这些技术在基材表面添加抗菌金属元素可以制备出抗菌涂层。对金属涂层表面抑菌性能检测需要避免基体抑菌性的影响,因此相应的检测方法一般要求测试菌液只与待测试样的涂层表面接触。现如今抗菌涂层表面的抑菌检测方法一般有贴膜法与抑菌环法。贴膜法是将少量菌液在试样表面进行短期培养,但高抗菌性试样表面难以在该方法下检测出明显差别。抑菌环法则不能准确测得具体抗菌率。若想准确测得不同高抗菌性试样表面间的差异,需要将试样表面与更多菌液稀释液接触及对所接触菌液进行更长时间跨度的检测,因此如何仅将试样表面与大量菌液接触进而长时间检测菌液细菌量是个迫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可以得到涂层表面对细菌的影响过程。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0005](1)使用砂纸将矩形板状待检试样各面均打磨平整;
[0006](2)在打磨好的待检试样除金属涂层表面外的其他各面以及对照试样对应的5个面上涂刷无抑菌性的漆并在干燥环境中晾干而形成漆面;
[0007](3)采用70%乙醇溶液擦拭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各面进行灭菌,5min后利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自然干燥;
[0008](4)取细菌样液并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获得菌液,然后将菌液等量地置于不同无菌锥形瓶中,并将上述步骤(3)制备的灭菌后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分别以无漆面朝下的方式放入不同锥形瓶的菌液中;
[0009](5)在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放入菌液后,从各锥形瓶中分别取出0.1mL菌液后封住瓶口并放在温度为25~30℃的试验台上,然后将取出的菌液根据预期菌落计数结果按1:10、1:100或1:1000的比例稀释后并分别滴至不同的放于培养皿中的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并涂抹均匀,在37℃的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计算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并记录,此日记作第0个培养日,之后每24h重复从锥形瓶中取菌液、计量与记录的操作,并计算每日的抗菌效率。
[0010]在步骤(1)中,所述砂纸的目数为80目、120目、240目、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或1500目。
[0011]在步骤(2)中,所述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的尺寸为长20mm
×
宽20mm
×
厚10mm。
[0012]在步骤(4)中,所述每个锥形瓶中菌液的总量为100mL。
[0013]在步骤(4)中,所述细菌样液的菌种选用铜绿假单胞杆菌。
[0014]在步骤(5)中,所述0.1mL菌液从1:102的比例开始稀释并根据最终菌落密度向上或向下改变稀释梯度,再次培养,直到方便计数。
[0015]在步骤(5)中,所述每日的抗菌效率计算公式为;
[0016]抗菌效率=[(λ
0x

λ
0x
‑1)


tx

λ
tx
‑1)]/λ
0x
,其中,λ
0x
与λ
0x
‑1分别在第x个培养日与第x

1个培养日从对照试样所在锥形瓶中取出的菌液的菌落数,λ
tx
与λ
tx
‑1分别为第x个培养日与第x

1个培养日从待测试样所在锥形瓶中取出的菌液的菌落数。
[0017]本专利技术根据待测试样与对照试样的每日菌落增量差异来表征试样的抑菌效率,可以检测出金属涂层表面抑菌性能随浸泡时间增加的变化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0021](1)在两块Q235钢板的表面分别用不同激光参数熔覆抑菌改性表面,然后用线切割机从每块钢板上切割长20mm
×
宽20mm的熔覆层作为待测试样,并分别编号为A,B;
[0022](2)依次使用80目、120目、240目、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及1500目的砂纸将各待检试样各面均打磨平整;
[0023](3)在打磨好的各待检试样除抑菌改性涂层表面外的其他各面以及对照试样对应的5个面上涂刷无抑菌性的环氧水罐内壁漆并在干燥环境中晾晒10天而形成漆面;
[0024](4)用70%乙醇溶液擦拭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各面进行灭菌,5min后利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自然干燥;
[0025](5)取铜绿假单胞杆菌样液并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后往三个无菌锥形瓶中分别倒入100mL,并将灭菌后的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分别以无漆面朝下的方式放入不同锥形瓶的菌液中;
[0026](6)在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放入菌液后,从各锥形瓶中分别取出0.1mL菌液后封住瓶口并放在温度为25℃的试验台上,然后将取出的菌液根据预期菌落计数结果按1:10、1:100或1:1000的比例稀释后并分别滴至不同的放于培养皿中的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并涂抹均匀,在37℃的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计算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并记录,此日记作第0个培养日,之后每24h重复从锥形瓶中取菌液、计量与记录的操作,并按下式计算每日的抗菌效率;
[0027]抗菌效率=[(λ
0x

λ
0x
‑1)


tx

λ
tx
‑1)]/λ
0x
,其中,λ
0x
与λ
0x
‑1分别在第x个培养日与第x

1个培养日从对照试样所在锥形瓶中取出的菌液的菌落数,λ
tx
与λ
tx
‑1分别为第x个培养日与第x

1个培养日从待测试样所在锥形瓶中取出的菌液的菌落数。
[0028]经过15日的检测记录,发现对照试样的菌落数先升高再平稳,待测试样A的菌落数前两日升高后开始下降并在第5日下降至无法测出,待测试样B前四日趋势与对照试样相
似,在第5日增长速率放缓,远低于对照试样,第6日开始下降,第12日降至无法测出。待测试样A的抗菌效率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直至第5日无法检出细菌。待测试样B则在试验初期没有显示出抑菌性,第6日开始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直至无法检出细菌。可以发现在菌液量较大的环境下不同试件释放的有抗菌效用的金属离子浓度随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使用砂纸将矩形板状待检试样各面均打磨平整;(2)在打磨好的待检试样除金属涂层表面外的其他各面以及对照试样对应的5个面上涂刷无抑菌性的漆并在干燥环境中晾干而形成漆面;(3)采用70%乙醇溶液擦拭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各面进行灭菌,5min后利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自然干燥;(4)取细菌样液并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获得菌液,然后将菌液等量地置于不同无菌锥形瓶中,并将上述步骤(3)制备的灭菌后的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分别以无漆面朝下的方式放入不同锥形瓶的菌液中;(5)在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放入菌液后,从各锥形瓶中分别取出0.1mL菌液后封住瓶口并放在温度为25~30℃的试验台上,然后将取出的菌液根据预期菌落计数结果按1:10、1:100或1:1000的比例稀释后并分别滴至不同的放于培养皿中的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并涂抹均匀,在37℃的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计算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并记录,此日记作第0个培养日,之后每24h重复从锥形瓶中取菌液、计量与记录的操作,并计算抗菌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砂纸的目数为80目、120目、240目、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或150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涂层表面长时间跨度抑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待检试样与对照试样的尺寸为长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业林芳斌陈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