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23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卸料和辅助发酵的领域,尤其涉及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和方法。边侧底壁(6)上布置有朝上的顶升动力部分(15),转动轴(3)以及多个切割叶片(9)位于弧形的第一筛板(17)的容纳空间中,轴承固定支架(13)固定连接着轴承(2),转动轴(3)的端部穿过该轴承(2);本专利不用人手接触可可豆,多个切割叶片(9)将可可搅拌和相对切割,辅助发酵熟化;1.可可豆不用切断了,而是在发酵的过程中不断切割,发酵必然变软,减少了工作量;2.发酵的过程中自动实现搅拌;3.发酵烂熟后,通过不断搅拌将硬的可可豆和如烂泥一样的发酵果肉分离开,方便水冲和分离,不用上手。不用上手。不用上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卸料和辅助发酵的领域,尤其涉及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可豆的发酵在可可栽植区进行,地点包括几千处小型林场和较大的栽植场,实际作业有的很谨慎,有的则很随性,甚至非常轻忽,这取决于林场 资源和农户的技术。因此,可可豆的品质差别很大,从没有发酵的到发酵 过头甚至发霉的都有。
[0003]巧克力制造需要品质好、 发酵完全的可可豆。可可豆荚采收之后,工人会立即打破荚壳,把豆子和含糖果肉堆在一 起,摆放在热带高温环境。微生物立刻摄食果肉的糖分等营养成分并开始 滋长。妥善发酵需2

8天,通常分三个阶段。
[0004]酵母菌,能把糖转化为酒精并代谢果肉中的部分酸类成分。当酵母菌把截留在豆堆里面的氧气耗尽,就改由乳酸菌接手,其中有许多和发酵乳制品以及发酵蔬菜中的乳酸菌是同一个菌种。工人会翻搅豆子和果肉堆以补充气体,此时乳酸菌就得让位,醋酸杆菌继之而起,把酵母产生的酒精转换成乙酸。发酵转化可可豆可可发酵是果肉的发酵作用,不是豆子发酵,不过这也会改变豆子。发酵产生的乙酸渗入豆中一边把细胞腐蚀出小孔,于是细胞内容物溢出,聚集在一起相互反应。形成的复合物涩味降低很多。豆子本身 的消化酶也和储藏蛋白质以及糖分相混,于是这些成分瓦解,这些材料的反应能远比分解前的长链分子更为敏锐,于是在烘焙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多芳香分子。开孔的豆子就会从发酵中的果肉吸收一些风味分子,包括甜、酸、果香、花 香和葡萄酒香。/>[0005]所以,专业手工作坊的发酵处理得当,就能把略带涩味的清淡豆子转化出令人喜爱的风味和风味前驱物。干燥一旦发酵完成,可可农户就动手干燥豆子,通常只是在平坦处铺开晾晒。干燥作业可达数天,若是自己操作不当,还可能滋长有害霉菌,侵染豆子的内部和表面,使其沾染不良风味。
[0006]可可在采收后,会连同果肉与种籽一起取出,之后放入发酵桶内进行发酵。发酵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最终决定了可可风味。而当时所处的气候环境和发酵时间,是最能发酵出可可本身所蕴含的独特风味。可可豆,亦称“可可子”梧桐科常绿天木可可树的果实,长卵圆形坚果的扁平种子,含油53%~58%,榨出的可可脂有独特香味及融化性能。中国于1922年开始引种此种树木,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十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实质上还有堆在木箱中发酵的工艺。
[0007]CN215583084U公开的一种可可发酵机是直接对可可豆进行发酵,但是脱离了果肉发酵的可可豆会损失很多风味。
[0008]技术问题:1.可可豆发酵环境脏乱差,且在最后发酵完成后,还是要将可可豆从烂掉的发臭的果肉残余物取出来,特别恶心,人需要戴着手套,工作环境特别恶劣,黏糊糊的脏东西一
直粘在可可豆上,还容易漏掉部分可可豆。
[0009]2.发酵过程中可能有杂菌污染,造成发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和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11]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装置包含壳体1,壳体1边侧布置有边侧底壁6,边侧底壁6上布置有朝上的顶升动力部分15,顶升动力部分15的动力轴为推动轴16,推动轴16的端部为上铰接位置14,铰接位置14铰接着电机推动板21,电机推动板21上固定有切割电机12;切割电机12的轴为转动轴3,转动轴3上布置有多个切割叶片9,转动轴3以及多个切割叶片9位于弧形的第一筛板17的容纳空间中,弧形的第一筛板17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固定支架13,轴承固定支架13固定连接着轴承2,转动轴3的端部穿过该轴承2;第一筛板17的两侧通过铰接位置19铰接着侧板4;侧板4位于夹持夹层18的开口中,夹持夹层18位于壳体1上;在第一筛板17的边侧包含下料口。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在壳体1的顶端布置有一个可开启的顶盖板8,打开顶盖板8能够朝其中布置物料和加水。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在顶盖板8上布置有加热板20。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在第一筛板17的下方布置有第二筛板5。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在壳体1的最下方布置有底部承载容器7。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第一筛板17为多孔的筛板。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下料口上布置有第一盖板10。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顶升动力部分15为顶升电机。
[0019]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品为可可;可可放置在第一筛板17上,关闭第一盖板10,开启加热板20控制发酵室内部温度为37

45摄氏度;在可可上喷水;让可可充分发酵熟,在此过程中,可可果肉软化;间歇开启切割电机12,多个切割叶片9将可可搅拌和相对切割,辅助发酵熟化;可可发酵完成后,切割电机12启动转动多个切割叶片9将可可豆和腐烂的果肉分离;此时用水辅助冲洗,将完全碎化的腐烂的可可果肉从第一筛板17上冲下去;单独保留可可豆于第一筛板17上;将容器放置在壳体1的边侧,顶升动力部分15推动电机推动板21进一步推动切割电机12以及轴承固定支架13倾斜,进一步带动第一筛板17倾斜,发件好的可可豆从倾斜的第一筛板17落下,进入容器中,实现发酵后的可可豆的收集。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单独保留可可豆于第一筛板17上后还包含开启加热
板20使得温度升至125

150摄氏度对可可豆进行烘干的步骤;让可可充分发酵熟的过程中还包含对可可施加腐熟微生物步骤;腐熟微生物加入的步骤为分段加入,依次分别为酵母菌、乳酸菌、醋酸杆菌。
[0021]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实质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缺陷“且在最后发酵完成后,还是要将可可豆从烂掉的发臭的果肉残余物取出来,特别恶心,人需要戴着手套,工作环境特别恶劣,黏糊糊的脏东西一直粘在可可豆上,还容易漏掉部分可可豆。”本专利不用人手接触可可豆,在发酵过程中,不用人工去搅拌,间歇开启切割电机12,多个切割叶片9将可可搅拌和相对切割,辅助发酵熟化;即,多个切割叶片9的作用同时有三个:1.可可豆不用切断了,而是在发酵的过程中不断切割,发酵必然变软,减少了工作量;2.发酵的过程中自动实现搅拌;3.发酵烂熟后,通过不断搅拌将硬的可可豆和如烂泥一样的发酵果肉分离开,方便水冲和分离,不用上手。
[0022]第二实质的技术效果:相对技术缺陷“可可豆发酵环境脏乱差”,本专利将原来木箱或者木桶发酵,改变为可控的机械类发酵,将粗放型生产改为集约型生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装置包含壳体(1),壳体(1)边侧布置有边侧底壁(6),边侧底壁(6)上布置有朝上的顶升动力部分(15),顶升动力部分(15)的动力轴为推动轴(16),推动轴(16)的端部为上铰接位置(14),铰接位置(14)铰接着电机推动板(21),电机推动板(21)上固定有切割电机(12);切割电机(12)的轴为转动轴(3),转动轴(3)上布置有多个切割叶片(9),转动轴(3)以及多个切割叶片(9)位于弧形的第一筛板(17)的容纳空间中,弧形的第一筛板(17)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固定支架(13),轴承固定支架(13)固定连接着轴承(2),转动轴(3)的端部穿过该轴承(2);第一筛板(17)的两侧通过铰接位置(19)铰接着侧板(4);侧板(4)位于夹持夹层(18)的开口中,夹持夹层(18)位于壳体(1)上;在第一筛板(17)的边侧包含下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顶端布置有一个可开启的顶盖板(8),打开顶盖板(8)能够朝其中布置物料和加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盖板(8)上布置有加热板(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筛板(17)的下方布置有第二筛板(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最下方布置有底部承载容器(7)。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卸筛上物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筛板(17)为多孔的筛板。7.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琴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