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塔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04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塔筒,所述电缆固定装置包括限位支架、固定支架及固定组件,限位支架用于对电缆进行限位,固定组件用于设置在固定支架上,限位支架位于固定支架和固定组件的上方,限位支架上、固定支架上及固定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沿塔筒的高度方向对应设置,以使同时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的电缆呈竖直设置,且第三通孔用于固定电缆。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有效防止电缆出现不良受力点,防止电缆安装时和使用时的过度磨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及安装效率。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及安装效率。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及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塔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及塔筒。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中,主要通过电缆进线电力传输,而且一般情况下,电缆通常在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内走线和布线,塔筒作为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承力结构,其内部一般设置有塔顶平台、塔底平台及多个中间平台,电缆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中引出经过塔顶平台后引入塔筒内进行布线安装。目前,对于塔筒内的电缆的安装方式,一般是将电缆引到塔筒内壁后进行间隔多点固定,再引入位于塔底平台的电气柜内。
[0003]但是,上述电缆安装结构及方式,需要在塔筒内壁加焊多个焊点用于安装电缆,其影响了塔筒的结构强度,而且在风力发电机运行时,位于塔筒顶部的电缆需要随着机舱进行一定的扭转和摆动,此段电缆一般称之为扭缆段,需要悬垂设置后再引到塔筒内壁上进行安装固定,这就使得电缆存在转折,在安装电缆时需要对其进行提升拉拽,另外,经过风力发电机长时间的运行以及电缆的长时间使用,此种安装方式就可能导致电缆的磨损程度加大,并且,由于电缆处于长时间悬垂情况下,电缆的芯部也可能受损,影响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塔筒内电缆安装结构的合理性,以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包括限位支架、固定支架及固定组件,所述限位支架用于对电缆进行限位,所述固定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限位支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上方,所述限位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上及所述固定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沿塔筒的高度方向对应设置,以使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的所述电缆呈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固定所述电缆。
[0006]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架包括第一框架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中部,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
[0007]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二框架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0008]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三框架及固定夹块,所述第三框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夹块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且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电缆。
[0009]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框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两端通过所述腰型孔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所述固定夹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安装板和所述第三框架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电缆固定装置还包括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用于套设于所述电缆,且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
[0011]可选地,所述电缆固定装置还包括电缆护圈,所述电缆护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及所述第二通孔内。
[0012]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用于设置于塔底平台上,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与所述塔底平台上用于所述电缆穿过的孔对应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电缆固定装置还包括马鞍桥架及电缆壁夹,所述马鞍桥架用于用于转接所述电缆,所述电缆壁夹用于固定所述电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电缆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可以与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内壁连接,且可以将限位支架安装于塔顶平台与塔筒顶部的中间平台之间,在此区间可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支架,电缆可从在塔顶平台上开设的孔内穿过后,再穿过限位支架上设置的第一通孔进行电缆的安装,可有效对此区间的电缆,也就是扭缆段进行限位,防止电缆扭转和摆动幅度过大;同时,可以将固定支架连接于塔筒的内壁,以及可通过例如将多个固定支架分段间隔安装于相邻两个中间平台之间,电缆可从固定支架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内穿过,此处应当理解的是,中间平台也相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孔,而且,通过将多个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和中间平台上,固定组件上设置的第三通孔可对电缆进行例如夹持方式的固定,进而使得塔筒内扭缆段以下的电缆得到了分段式的固定,有效防止了电缆悬垂过长而导致的芯部受损,以及防止了电缆多余的摆动,有效提高了电缆安装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分别对应设置在限位支架上、固定支架上及固定组件上,且均沿塔筒的高度方向设置,使得电缆在安装时和安装后,均竖直设置在塔筒内,防止电缆出现转折点,便于电缆的提拉安装,进而有效防止电缆出现不良受力点,防止电缆安装时和使用时的过度磨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及安装效率。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塔筒,包括上述的电缆固定装置,还包括筒本体及依次设置于筒本体内部的塔顶平台、中间平台、塔底平台,所述电缆固定装置的限位支架连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塔顶平台与所述筒本体顶部的所述中间平台之间,所述电缆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筒本体的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平台之间,且所述中间平台上用于设置所述电缆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筒与上述的电缆固定装置的技术效果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位于塔筒塔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位于塔筒塔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马鞍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壁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位于塔筒塔底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
限位支架,11

第一通孔,12

第一框架,13

第一安装板,2

固定支架,21

第二通孔,22

第二框架,23

第二安装板,3

固定组件,31

第三通孔,32

第三框架,32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支架(1)、固定支架(2)及固定组件(3),所述限位支架(1)用于对电缆(01)进行限位,所述固定组件(3)用于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2)上,所述限位支架(1)位于所述固定支架(2)和所述固定组件(3)的上方,所述限位支架(1)上、所述固定支架(2)上及所述固定组件(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电缆(01)穿过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及第三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21)及所述第三通孔(31)沿塔筒的高度方向对应设置,以使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21)及所述第三通孔(31)的所述电缆(01)呈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通孔(31)用于固定所述电缆(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包括第一框架(12)及第一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3)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2)的中部,所述第一通孔(11)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3)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第二框架(22)及第二安装板(23),所述第二安装板(23)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22)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21)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3)的中部,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第三框架(32)及固定夹块(33),所述第三框架(32)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2)上,所述固定夹块(33)与所述第三框架(32)连接,且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电缆(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