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90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底板与机架,底板上垂直安装有立柱,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卡座件,卡座件设有卡槽,底板上安装有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底板上安装有上压电动缸,机架上安装有下压电动缸。应用中将门把手的端部插入到卡座件的卡槽内,通过底板上设置的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分别检测门把手水平段两端到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门把手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控制模块根据门把手水平段两端到底板之间的距离控制上压电动缸或者下压电动缸启动对门把手施加向上或者向下的压力,从而调整门把手的平整度。从而调整门把手的平整度。从而调整门把手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门把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玻璃门常安装在办公室区域或者厨卫区域中,为了方便人们对玻璃门进行推拉移动,需要在玻璃门上安装门把手。
[0003]常见的门把手都是利用一定长度的管状型材制作而成的,制作门把手时需要在管状型材的两端进行90度折弯,再将管状型材的端部位置固定安装在玻璃门上。为了保证安装后门把手与玻璃门整体的观赏性,需要保证门把手安装后的平整度,即需要保证门把手折弯位置的角度为90度。现有技术中管材折弯设备完成管状型材的折弯工序后普遍采用人工方式检查门把手折弯角度是否满足要求,并针对不符合要求的门把手人为地进行二次加工,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门把手件平整度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以及调整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底板与机架,所述底板上垂直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卡座件,所述卡座件设有与待调整的门把手形状尺寸相同的卡槽,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以及所述卡座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均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上压电动缸,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下压电动缸,所述上压电动缸位于所述下压电动缸的下方且所述上压电动缸位于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所在的直线上,所述卡座件的高度位于所述所述上压电动缸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之间;
[0007]所述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压电动缸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电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螺母柱,所述卡座件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母柱相匹配的螺栓柱,所述卡座件的所述螺栓柱与所述立柱的所述螺母柱螺纹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和/或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滑轨、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滑槽、滑块以及操作杆,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或者所述第
二红外测距模块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卡设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操作杆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相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配置有两个,所述下压电动缸通过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压电动缸通过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步进电机、丝杆以及移动座,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移动座并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上压电动缸或者所述下压电动缸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相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延时继电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所述延时继电器与所述上压电动缸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相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座件的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在对门把手进行平整度检测以及调整时,需要将折弯后门把手的端部插入到卡座件的卡槽内进行固定,通过底板上设置的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分别检测门把手水平段两端到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门把手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控制模块根据门把手水平段两端到底板之间的距离控制上压电动缸或者下压电动缸启动对门把手施加向上或者向下的压力,由于门把手的端部卡在卡槽内,因此能够对门把手水平段与端部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门把手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中底板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底板100与机架200,所述底板100上垂直安装有立柱300,所述立柱300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卡座件400,所述卡座件400设有与待调整的门把手形状尺寸相同的卡槽410,所述卡槽410从所述卡座件400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底板100上还安装有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以及所述卡座件400在所述底板100上的投影均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底板100上安装有上压电动缸600,所述机架200上安装有下压电动缸700,所述上压电动缸600位于所述下压电动缸700的下方且所述上压电动缸600位于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所在的直线上,所述卡座件400的高度位于所述所述上压电动缸600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700之间;
[0021]所述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压电动缸600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70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以及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输入的数据,选择启动所述下压电动缸700或者所述上压电动缸60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所在位置靠近所述立柱300,而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所在位置远离所述立柱300,当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到门把手水平段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到所述门把手水平段的距离时,证明门把手靠近所述立柱300的一端较高,此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上压电动缸600启动,相反当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510到门把手水平段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520到所述门把手水平段的距离时,证明门把手靠近所述立柱300的一端较低,此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下压电动缸700启动。
[00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对门把手进行平整度检测以及调整时,需要将折弯后门把手的端部插入到所述卡座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底板与机架,所述底板上垂直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卡座件,所述卡座件设有与待调整的门把手形状尺寸相同的卡槽,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以及第二红外测距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以及所述卡座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均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上压电动缸,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下压电动缸,所述上压电动缸位于所述下压电动缸的下方且所述上压电动缸位于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所在的直线上;所述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与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压电动缸以及所述下压电动缸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螺母柱,所述卡座件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母柱相匹配的螺栓柱,所述卡座件的所述螺栓柱与所述立柱的所述螺母柱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把手平整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红外测距模块和/或所述第二红外测距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亚江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阿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