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如电视机。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元件衬底,在元件衬底上元件形成于绝缘表面上。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各自均包括多个元件的源驱动器和栅驱动器。
技术介绍
本申请基于分别于2004年3月19日和2004年4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80739和2004-134759,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作参考。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包括由EL(电致发光)元件所表示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并且利用其诸如高图像质量、宽视角、薄外形、自发光类型的轻重量的优点,预期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发光元件具有其亮度与其中的电流值成比例的性质。为了精确地显示灰度级,有一种采用恒流驱动的显示装置,使恒定电流流过发光元件(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3-323159。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如信息终端和便携式电话已经得到广泛地使用,不过由于这些电子设备使用电池,降低功耗是关键所在。然而,当如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显示装置那样采用恒流驱动时,与发光元件串联的驱动晶体管必须工作在饱和区域。因此,需要高驱动电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源驱动器;第一栅驱动器;和第二栅驱动器,其中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发光元件、用于控制输入像素的视频信号的第一晶体管、用于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不发光的第二晶体管、以及用于存储视频信号的电容器,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在操作上与第一栅驱动器和第二栅驱动器两者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舜平,棚田好文,纳光明,安西彩,小山润,木村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