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84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锅底复合结构,包括锅体、发热板,所述锅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锅身和锅底,所述锅底的下表面冲压翻出有多个翻孔;所述发热板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下层板和铝质上层板,所述铝质上层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锅底的翻孔通过挤压而压入铝质上层板内,所述铝质上层板通过挤压而形成嵌入所述翻孔内的第一连接体和包覆于所述翻孔外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翻孔的上表面,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有凹部,所述锅底与铝质上层板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锅底复合结构,不易变形,导热均匀,导热快,可节约能源,具有聚油效果;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锅体轻便,使用方便。用方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底复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炊具
,特别涉及一种锅底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炒锅多为不锈钢、铁或不锈铁材质,其导热性低于铝质材料,但铝锅不宜用于高温煎炒,因为高温或者金属铲在炒菜时与铝锅碰撞、摩擦都有可能使铝成分释放出来,铝锅中的铝在烹饪的过程中会随之溶解到食物中去,且铝比较活泼,遇到含有铁盐的水会替换出铁,导致铝锅中溶解的铝大大增多,从而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增加炒锅的导热性,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多层复合炒锅,将铝质材料设于炒锅的夹层内,但这种炒锅较重,使用不便,且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锅底复合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锅底复合结构,包括锅体、发热板,所述锅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锅身和锅底,所述锅身的外径大于所述锅底的外径,所述锅底的下表面冲压翻出有多个翻孔;所述发热板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下层板和铝质上层板,所述铝质上层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发热板与所述锅底相配合,所述锅底的翻孔通过挤压而压入铝质上层板内,所述铝质上层板通过挤压而形成嵌入所述翻孔内的第一连接体和包覆于所述翻孔外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过盈配合,从而将发热板复合固定在锅底上;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翻孔的上表面,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凹部,所述锅底与铝质上层板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
[0006]优选为,所述锅体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铁、不锈铁。
[0007]优选为,所述下层板的材料包括不锈钢、不锈铁。
[0008]优选为,所述防护层为喷涂于所述铝质上层板外表面的不粘涂料。
[0009]优选为,所述防护层为位于所述铝质上层板的外表面的氮化层。
[0010]优选为,所述锅底、发热板的形状为圆形。
[0011]优选为,所述翻孔呈空心的圆柱状。
[0012]优选为,所述锅身的开口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0013]优选为,所述锅身的上端设有翻边。
[0014]优选为,所述锅身的上端设有直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锅底复合结构,通过在锅底设置翻孔,将锅底通过翻孔挤压复合于发热板上,从而增加了锅底的厚度,使锅底不易变形;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锅底与铝质上层板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的凹部可以达到聚油效果,起到防粘作用;蜂
窝状结构的凹部底部嵌入有铝质上层板的第一连接体,铝质上层板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体直接给食物进行加热,增加导热效果;铝质上层板上方设置的防护层使凹部内的第一连接体具有不粘的效果,同时可以防止第一连接体直接与食物接触,可以提高食物食用的安全性;当发热板的下层板的材料为不锈铁时,锅体具有导磁功能,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使用方便;锅身的壁比锅底复合结构薄,可以使锅体更加轻便;锅身的外径大于锅底的外径,锅身壁薄,在使用时锅身可以直接与灶火接触,有利于传导热量,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锅底复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锅底复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锅底复合结构的挤压前的锅体和发热板的立体示意图一。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锅底复合结构的挤压前的锅体和发热板的立体示意图二。
[0021]附图标号:1、锅身;11、翻边;12、锅底;121、翻孔;2、发热板;21、铝质上层板;22、下层板;23、防护层;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锅底复合结构,包括锅体、发热板2,所述锅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锅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锅身1和锅底12,所述锅身1的外径大于所述锅底12的外径,所述锅身1的开口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锅身1的上端设有翻边11,所述锅底12的下表面冲压翻出有多个翻孔121,所述翻孔121呈空心的圆柱状;所述发热板2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下层板22和铝质上层板21,所述下层板22的材料为不锈铁,所述铝质上层板21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层23,所述防护层23为位于所述铝质上层板21的外表面的氮化层;所述发热板2与所述锅底12相配合,所述锅底12、发热板2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锅底12的翻孔121通过挤压而嵌入铝质上层板21内,所述铝质上层板21通过挤压而形成嵌入所述翻孔121内的第一连接体和包覆于所述翻孔121外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翻孔121与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过盈配合,从而将发热板2复合固定在锅底12上;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锅底12的上表面,所述翻孔121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有凹部3,所述锅底12与铝质上层板21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
[0025]炒菜时,先将油倒入锅中,油进入蜂窝状结构的凹部内,由于凹部底部设有铝质上层板的第一连接体,铝质上层板通过第一连接体迅速导热,使油温升高;铝质上层板上表面的防护层可以防止第一连接体与食物直接接触,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起到不粘的作用;锅身和蜂窝状结构内的锅底的散热速度慢于铝质上层板,锅身和锅底可以对菜起到保温作用。
[0026]本专利技术的锅底复合结构,通过在锅底设置翻孔,将锅底通过翻孔挤压复合于发热板上,从而增加了锅底的厚度,使锅底不易变形;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锅底与铝质上层板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的凹部可以达到聚油效果,起到防粘作用;蜂窝状结构的凹部底部嵌入有铝质上层板的第一连接体,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体直接给食物进
行加热,增加导热效果;铝质上层板上方设置的防护层使凹部内的第一连接体具有不粘的效果,同时可以防止第一连接体直接与食物接触,可以提高食物的安全性;发热板的下层板的材料为不锈铁,锅体具有导磁功能,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使用方便;锅身的壁比锅底复合结构薄,可以使锅体更加轻便;锅身的外径大于锅底的外径,锅身壁薄,在使用时锅身可以直接与灶火接触,有利于传导热量,节约能源。
[0027]实施例2
[0028]锅底复合结构,包括锅体、发热板,所述锅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锅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锅身和锅底,所述锅身的外径大于所述锅底的外径,所述锅身的开口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锅身的上端设有直边,即所述锅身的上端沿锅身向上延伸;所述锅底的下表面冲压翻出有多个翻孔,所述翻孔呈空心的圆柱状;所述发热板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下层板和铝质上层板,所述下层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铝质上层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喷涂于所述铝质上层板外表面的不粘涂料层;所述发热板与所述锅底相配合,所述锅底、发热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锅底的翻孔通过挤压而嵌入铝质上层板内,所述铝质上层板通过挤压而形成嵌入所述翻孔内的第一连接体和包覆于所述翻孔外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过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锅底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发热板,所述锅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锅身和锅底,所述锅身的外径大于所述锅底的外径,所述锅底的下表面冲压翻出有多个翻孔;所述发热板包括复合在一起的下层板和铝质上层板,所述铝质上层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发热板与所述锅底相配合,所述锅底的翻孔通过挤压而压入铝质上层板内,所述铝质上层板通过挤压而形成嵌入所述翻孔内的第一连接体和包覆于所述翻孔外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过盈配合,从而将发热板复合固定在锅底上;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翻孔的上表面,所述翻孔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凹部,所述锅底与铝质上层板之间形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底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铁、不锈铁。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优力富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