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79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鞍座,鞍座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座管,座管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套接孔,座管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升降调节组件,座管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压持锁紧组件,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座管顶部一侧外壁上的安装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升降调节组件的设置,通过使用者拧松压持螺母,使安装轴能自由的转动,使用者转动手轮,通过安装轴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和齿槽的配合传动下,带动连接柱在套接孔内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实现鞍座的升降调节,鞍座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通过拧紧压持螺母进行锁紧,整体调节较为便捷精确。整体调节较为便捷精确。整体调节较为便捷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鞍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鞍座通俗的说就是安装在自行车座管上,用来提供坐姿支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0003]现有的自行车鞍座常采用螺栓结构进行鞍座与座管之间高度的固定,在需要进行鞍座的高度调节时,需要拧松螺栓再通过抽拉进行鞍座高度的调节,升降调节较为不便,无法进行鞍座高度的逐级进给调节,从而不利于鞍座的精确调节,且鞍座连接柱和座管之间的连接处没有自润滑的能力,需要人工定期上润滑油,较为不便,因此设计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三自行车鞍座连接结构,升降调节较为不便,无法进行鞍座高度的逐级进给调节,从而不利于鞍座的精确调节,且鞍座连接柱和座管之间的连接处没有自润滑的能力,需要人工定期上润滑油,较为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鞍座主体,所述鞍座主体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座管,所述座管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套接孔,所述座管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升降调节组件,所述座管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压持锁紧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座管顶部一侧外壁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端部贯通于套接孔的内部,所述通槽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中部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齿槽,所述安装轴贯穿于安装块外部一端的外壁上分布开设有连接螺纹 ,所述连接螺纹 的外壁上螺合连接有压持螺母,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外壁上对应压持螺母开设有压持槽,所述安装轴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手轮,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联动润滑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联动润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一侧底部外壁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涡轮泵,所述涡轮泵的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涡轮泵的吸液端连接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底端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外壁上螺合连接有储油罐,所述涡轮泵的泵液端连接有泵油管,所述泵油管的顶端安装有喷嘴,且喷嘴位于套接孔的顶部一侧外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压持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座管顶部一侧外壁上的筒管,所述筒管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筒管位于弹簧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
外壁上固定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贯穿于筒管外部的一端连接有卡合锥块,所述限位块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于筒管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杆的中部从弹簧内部穿过。
[0009]优选的,所述端盖的底端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储油罐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吸油管贯穿于储油罐的内部,且储油罐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升降调节组件的设置,通过使用者拧松压持螺母,使安装轴能自由的转动,使用者转动手轮,通过安装轴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和齿槽的配合传动下,带动连接柱在套接孔内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实现鞍座的升降调节,鞍座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通过拧紧压持螺母进行锁紧,整体调节较为便捷精确;
[0013]2、联动润滑组件的设置,鞍座的升降调节过程中,第一齿轮转动中通过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传动,从而也会带动涡轮泵进行转动工作,涡轮泵工作通过吸油管将储油罐内的润滑油吸出,通过泵油管在喷嘴处喷出,润滑油喷涂在套接孔的顶部,配合连接柱在套接孔内的升降调节,能使润滑油全面的涂覆在连接柱外壁和套接孔内上,实现鞍座升降调节结构的自润滑。
[0014]3、压持锁紧组件的设置,连接柱在套接孔内的升降移动中,使用者需要通过拉把向外拉动拉杆,从而带动限位块和插接杆向一侧移动,过程中限位块压缩了弹簧,从而使卡合锥块从齿槽内移开,使连接柱能自由的升降移动调节,在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放开拉把,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柱和卡合锥块进行复位,使卡合锥块卡合插装到齿槽内,实现连接柱位置的固定,实现鞍座高度调节后的压持锁紧固定,对鞍座固定起到多层保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3为为本技术座管和安装块501连接处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端盖和储油罐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压持锁紧组件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鞍座主体;2、连接柱;3、座管;4、套接孔;5、升降调节组件;6、联动润滑组件;7、压持锁紧组件;
[0022]501、安装块;502、通槽;503、安装轴;504、第一齿轮;505、齿槽;506、连接螺纹;507、压持螺母;508、压持槽;509、手轮;
[0023]601、安装板;602、涡轮泵;603、第二齿轮;604、吸油管;605、端盖;606、储油罐;607、泵油管;608、喷嘴;6051、内螺纹;6061、外螺纹;
[0024]701、筒管;702、弹簧;703、限位块;704、插接杆;705、卡合锥块;706、拉杆;707、拉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6]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7]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鞍座主体1,鞍座主体1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固定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底部设置有座管3,座管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套接孔4,座管3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升降调节组件5,座管3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压持锁紧组件7;鞍座主体1下方的连接柱2插装在座管3内的套接孔4内,进行自行车鞍座的安装;通过连接柱2在座管3内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鞍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主体(1)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固定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底部设置有座管(3),所述座管(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套接孔(4),所述座管(3)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升降调节组件(5),所述座管(3)的顶部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压持锁紧组件(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在所述座管(3)顶部一侧外壁上的安装块(501),所述安装块(50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通槽(502),且通槽(502)的端部贯通于套接孔(4)的内部,所述通槽(502)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安装轴(503),所述安装轴(503)的中部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齿轮(504),所述连接柱(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齿槽(505),所述安装轴(503)贯穿于安装块(501)外部一端的外壁上分布开设有连接螺纹 (506),所述连接螺纹 (506)的外壁上螺合连接有压持螺母(507),所述安装块(501)的一侧外壁上对应压持螺母(507)开设有压持槽(508),所述安装轴(503)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手轮(509),所述安装块(50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联动润滑组件(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升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润滑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501)一侧底部外壁上的安装板(601),所述安装板(601)的顶部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涡轮泵(602),所述涡轮泵(602)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鸿颇路晓丁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美德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