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78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及主体压缩装置,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主体压缩装置,主体压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轴、连接器、支撑底座、伸缩杆、橡皮垫、稳定弹簧及压迫底座,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可旋转连接,第二支撑板与支撑底座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器连接,在两个连接器之间连接有传动轴,通过转动传动轴实现伸缩杆的伸缩,支撑底座与压迫底座之间通过稳定弹簧连接,压迫底座外围包绕固定有橡皮垫,橡皮垫用于压迫止血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监测,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利于规模性投入到现场急救中。利于规模性投入到现场急救中。利于规模性投入到现场急救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实生活中,在遇到四肢严重创伤大出血情况下,往往使用传统四肢止血带配合纱布、止血敷料填塞压迫止血,但是遇有交界部位大出血,如腹股沟、腋窝处大出血,由于此处位于躯干和四肢交界处,传统止血带不易扎紧,单纯依靠上述止血敷料、敷料等血效果又不够理想。
[0003]目前,国内外尝试通过设计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实现出血部位的直接压迫止血,部分已初步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该类机械压迫止血装置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类止血装置是通过气囊充气压迫止血,如美国FDA批准的SAM交界部位止血带(SAM Junctional Tourniquet,SJT),但是容易在伤员搬运过程中逐步松动,稳定性不够,且缺乏观察松紧的设计,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止血带松动程度,影响整体止血效果。另一类是通过直接机械压迫止血,国内目前主要是临床上使用的腹股沟十字绷带压迫止血或者沙袋压迫等较为传统止血方法,主要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但是在大动脉出血的现场急救中并不适用。同时,也有诸如美国FDA批准的战备止血钳(Combat Ready Clamp,CRoC),尽管可应用于战现场急救,但是使用前尚需组装,相对繁琐,且存在容易松动,缺乏观察松紧设计、只适用于腹股沟区域出血等不足。
[0004]因此,设计一款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监测松紧、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可以很好解决平时或者战时交界部位大出血等问题,这对于拓展现场大出血急救方式,提升现场急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交界部位止血装置中存在部分不足,实现性能整体优化,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监测松紧、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监测松紧、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解决平时或者战时交界部位大出血等问题,尤其适用于现场急救,能够为现场急救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止血方式。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及主体压缩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主体压缩装置,
[0009]所述主体压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轴、连接器、支撑底座、伸缩杆、橡皮垫、稳定弹簧及压迫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支撑底座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器连接,在两个连接器之间连接有传动轴,通过转动传动轴实现伸缩杆的伸缩,进而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板
与支撑底座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底座与压迫底座之间通过稳定弹簧连接,所述压迫底座外围包绕固定有橡皮垫,所述橡皮垫用于压迫止血点。
[0010]所述第一固定带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支撑底座两侧。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端通过第一卡扣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中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用于起到稳定缓冲作用,当所述第一固定带一定程度放松后,防止立即丧失对主体压缩装置的作用力。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带中间设置有第一咬合收紧装置,所述第一咬合收紧装置用于对穿过第一卡扣装置的第一固定带进一步加固。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固定带主要用于固定在身体上,为主体压缩装置提供受力点。例如,当出血位置为腹股沟时,所述第一固定带用于固定于胯(臀)部水平,当出血位置为腋窝时,所述第一固定带用于固定于斜向环绕对侧肩胛骨的肩峰外侧和同侧腋窝。第一卡扣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即刻松解所述第一固定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通过第二卡扣装置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带中间设置有第二咬合收紧装置;第二卡扣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即刻松解所述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咬合收紧装置用于对穿过第二卡扣装置的第二固定带进一步加固。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固定带主要用于固定在身体上,保持主体压缩装置的压迫点位置的稳定。例如,当出血位置为腹股沟时,所述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于腹股沟,当出血位置为腋窝时,所述第二固定带用于缠绕固定于腋窝。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压缩装置为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的主体部分,主要起到压迫止血点作用。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可旋转,实现主体压缩装置动态调整方向。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为高分子材质,质量轻,透明色,同时具有一定强度。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固定带上。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高分子材质,质量轻,透明色,同时具有一定强度。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共设置4个,沿高度方向,其中两个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器的一端铰接,另外两个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底座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器的另一端铰接,沿宽度方向,4个伸缩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或支撑底座的两侧,4个伸缩杆沿所述传动轴对称设置。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为合金材质,强度大,起连接支撑作用。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设置两个,所述连接器的两端连接两侧的伸缩杆,同时连接器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两个连接器的螺纹孔反向设计,所述传动轴同时与两个连接器的螺纹孔连接,所述连接器配合传动轴用于升实现所述主体压缩装置伸缩。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为合金材质,强度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外表有螺纹,所述传动轴同时与两个连接器的螺纹孔连接。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螺纹间有孔洞,便于锁定插销插入孔洞
内以限制所述传动轴的转动。锁定插销选择合金材质,平时保持部分抽出,压迫止血到位后,按压插入传动轴孔洞中,起到固定传动轴作用。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为六角形,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一端都可以契合进控制旋钮。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的任意一端可连接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传动轴端部的六角形契合后,手动旋转控制旋钮,带动传动轴旋转。控制旋钮可与传动轴六边形末端契合,便于从任意一端通过控制旋钮转动传动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为高分子材质。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旋钮为高分子材质,有一定强度。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底座底端有2个圆柱形突出部,用以帮助稳定弹簧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带(13)、第二固定带(14)及主体压缩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带(13)和第二固定带(14)用于固定主体压缩装置,所述主体压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传动轴(4)、连接器(5)、支撑底座(6)、伸缩杆(8)、橡皮垫(9)、稳定弹簧(11)及压迫底座(12),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6)之间通过伸缩杆(8)连接,所述伸缩杆(8)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器(5)连接,在两个连接器(5)之间连接有传动轴(4),通过转动传动轴(4)实现伸缩杆(8)的伸缩,进而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6)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底座(6)与压迫底座(12)之间通过稳定弹簧(11)连接,所述压迫底座(12)外围包绕固定有橡皮垫(9),所述橡皮垫(9)用于压迫止血点。所述第一固定带(13)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固定带(14)用于固定支撑底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3)的两端通过第一卡扣装置(17)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13)中间设置有拉伸弹簧(15),所述拉伸弹簧(15)用于起到稳定缓冲作用;所述第一固定带(13)中间设置有第一咬合收紧装置(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带(14)的两端通过第二卡扣装置(19)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带(14)中间设置有第二咬合收紧装置(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可旋转,实现主体压缩装置动态调整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界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旭华吴维清熊林平杨海松王亮王海滨张邦可王晨峰彭驰袁金灿曹兆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