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文侃专利>正文

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41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B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特别指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常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有A2O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后续增加深度处理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与回流污泥先进入厌氧池完全混合,一方面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充分利用原水中的VFA进行充分释磷,另一方面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回流污泥带入的部分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转化其为N2,消耗了部分碳源。
[0003]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碳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氮通过反硝化菌代谢还原为N2而释放。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一方面水中的残余易生化有机物在异养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另一方面水中有机氮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氨氮,接着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成亚硝态氮,最后亚硝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态氮。另一方面聚磷菌利用厌氧段释磷合成的PHA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进行好氧代谢超量吸磷,从而形成富磷污泥,经泥水分离从二沉池剩余污泥中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
[0004]但是上述A2O处理工艺在除磷脱氮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原水碳源不足带来脱氮除磷效率不高;b、外回流污水中硝态氮的存在导致厌氧池中聚磷菌与反硝化菌竞争VFA(即挥发性脂肪酸)导致释磷不彻底从而除磷效果不理想;c、硝化液内回流的回流比限制了脱氮效率的提升;d、为保证活性污泥硝化菌的丰度,工艺需保证较长的泥龄,这导致了较低的污泥产率,这与除磷所需的短泥龄矛盾,从而限制了除磷效率的提升;e、由于在厌氧阶段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关系,导致活性污泥中聚磷菌的丰度不高,从而影响了除磷效率的提升。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能综合解决原水碳源不足,硝化菌与聚磷菌泥龄矛盾,内回流脱氮限制,聚磷菌丰度不高,难生化有机物的深度脱碳等问题,能显著提高除碳脱氮除磷效率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工艺,所述主体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释磷池、一级反硝化池、一级泥膜好氧池、二级反硝化池、二级泥膜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出水一路流入所述二级反硝
化池,另一路回流至所述一级反硝化池,所述二沉池上端出水,下端设有回流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连通,剩余污泥出口与污泥处理系统连通。
[0009]根据以上方案,还包括旁路工艺,所述旁路工艺包括聚磷菌富集池,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连接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进水端,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出水端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进水端连通。
[0010]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二沉池与所述聚磷菌富集池之间设有泵体,所述泵体将所述二沉池池底污泥泵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内为厌氧环境,且富集有大量聚磷菌。
[0011]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一级反硝化池和二级反硝化池内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菌。
[0012]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与所述二级泥膜好氧池内活性污泥包含多种功能菌。
[0013]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内设置第一弹性填料和第一曝气机构所述二级泥膜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填料和第二曝气机构。
[0014]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填料富集长泥龄硝化菌形成生物膜,所述第二弹性填料富集强效脱碳酶系菌群形成生物膜。
[0015]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填料和所述第二弹性填料的弹性填料密度为100

121根/m2。
[0016]根据以上方案,各池反应参数如下:
[0017]所述厌氧释磷池为厌氧环境,DO≤0.3mg/L,pH=6.5

8.5,污水反应停留时间为1

3h;
[0018]所述一级反硝化池为缺氧环境,DO≤0.5mg/L,pH=6.5

8.5,污水反应停留时间为2

4h,内回流比为200

400%;
[0019]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为好氧环境,DO≤2

4mg/L,pH=6.5

8.5,反应停留时间为3

8h;
[0020]所述二级反硝化池为缺氧环境,DO≤0.5mg/L,pH=6.5

8.5,反应停留时间为3

5h;
[0021]所述二级泥膜好氧池为好氧环境,DO≤2

4mg/L,pH=6.5

8.5,反应停留时间为3

8h;
[0022]所述二沉池所需表面负荷为0.8

1.2m3/m2*h;
[0023]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富集时间在25h以上。
[0024]所述厌氧释磷池、一级反硝化池、二级反硝化池和聚磷菌富集池内均设有搅拌机构。
[0025]根据以上方案,还包括预处理工艺,所述预处理工艺包括粗细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等。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1)本专利技术主体工艺在一级泥膜好氧池后再设置反硝化池去除未通过内循环去除的硝态氮,从而显著提升脱氮效率,同时解除了二沉池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对厌氧释磷的抑制;
[0028]2)本专利技术的一级泥膜好氧池弹性填料中富集长泥龄硝化菌生物膜,能对污水进行充分硝化,二级泥膜好氧池弹性填料中富集强效脱碳酶系菌群生物膜,用于深度去除污水中残余难生化代谢的有机物实现强化去除COD,同时活性污泥中聚磷菌进行强化聚磷,采用这样设置,实现了泥膜耦合泥龄分离,消除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泥龄矛盾。同时实现膜法深度脱碳,可有效去除活性污泥无法代谢去除的残余难降解COD。
[0029]3)本专利技术通过旁路工艺为原水提供充足优质碳源(如VFA与其他易生化小分子有机物),以满足主体工艺脱氮除磷所需;
[0030]4)本专利技术的在接种污泥自身的聚糖菌含量较高时,旁路工艺显著提升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丰度,提高了聚磷菌的竞争力,并且还补充原水中的VFA和其他易生化小分子有机物,保证主体工艺有更高的除磷效果。
[0031]5)本专利技术为短泥龄运行(5

9d),有机负荷相对较高,有利于活性污泥内源碳的富集,为二级反硝化池内源呼吸反硝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从而提升了整体脱氮效率。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流程图。
[0033]图中:1、厌氧释磷池;2、一级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工艺,所述主体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释磷池(1)、一级反硝化池(2)、一级泥膜好氧池(3)、二级反硝化池(4)、二级泥膜好氧池(5)和二沉池(6),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3)出水一路流入所述二级反硝化池(4),另一路回流至所述一级反硝化池(2),所述二沉池(6)上端出水,下端设有回流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连通,所述剩余污泥出口与污泥处理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工艺,所述旁路工艺包括聚磷菌富集池(7),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连接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7)进水端,所述聚磷菌富集池(7)出水端与所述厌氧释磷池(1)进水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6)与所述聚磷菌富集池(7)之间设有泵体,所述泵体将所述二沉池(6)池底污泥泵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7),所述聚磷菌富集池(7)内为厌氧环境,且富集有大量聚磷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硝化池(2)和二级反硝化池(4)内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3)与所述二级泥膜好氧池(5)内活性污泥包含多种功能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3)内设置第一弹性填料(31)和第一曝气机构(32)所述二级泥膜好氧池(5)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填料(51)和第二曝气机构(5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填料(31)富集长泥龄硝化菌形成生物膜,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侃
申请(专利权)人:冯文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