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27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体成分分析仪
,特别涉及一种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脂肪秤或者说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利用人体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以及测量的人体生物电阻抗,作为输入参数,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和其他医学手段的对照回归分析得到人体成分分析算法,从而输出人体的成分参数,例如体脂肪率、体水分率、体肌肉量等等,以便于人们进行健康分析和参考。目前,不同的厂家具有不同的算法,但是这种算法通过大量模拟样本(重量通过砝码机模拟、阻抗通过电阻模拟等)在体脂秤等设备上测量,可以得到上述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具体数值,经过拟合分析就容易反向获得上述的人体成分分析算法,非常容易破解,不利于脂肪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3]如专利申请201310712626.0公开了一种基于八段阻抗模型的人体成分分析的方法,包括:根据输入电流和测得电压,利用八段人体阻抗模型,获得六个关于人体阻抗的有效表达式;利用人体五段阻抗模型,获得左右上肢阻抗值差值和左右下肢阻抗值差值;计算得到每段人体阻抗的表达式;根据至少两组以上的不同的输入电流和每段人体阻抗的表达式,获得至少两组以上的人体阻抗值;选取最佳的一组八段阻抗值,并根据选取最佳的一组八段阻抗值,确定拟合模型;使用多组已知样本在拟合模型中训练,获得拟合模型的未知系数,并获得人体成分预测公式;根据人体成分预测公式,对未知样本进行分析,获得人体成分参数。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分析出来的人体成分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地是提供一种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该方法加入步长变化的环节,在工作点远离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扰动步长相对较大,在工作点接近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步长相对较小。这样既能在稳态时减少功率损失,又能在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时提高动态响应和系统稳定性,从而达到预定控制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该方法加入斜率比较的变步长,变步长扰动观察扰动观察法,这样既能在稳态时减少功率损失,又能提高跟踪速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光伏电池的P

U曲线按照斜率分为四段,其中,在Ⅰ段,斜率为正值;在Ⅱ段,在Ⅲ段,Ⅱ~Ⅲ段临界点斜率为0;在Ⅳ段,斜率为负值;在Ⅰ段和Ⅳ段选
用大步长,而Ⅱ、Ⅲ段采用小步长(即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大;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小)这样既能提高跟踪速度,又能减少功率损失。
[0008]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照条件剧烈变化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上误判现象,对于此类易误判现象,可采取比较斜率大小的方法进行判定。具体如下:
[0009]令当光照快速变化,此时可由此判定光照已发生剧烈变化,此时将锁定步长变化范围,或是保持此次周期内扰动步长为0,以有效减小误判;
[0010]当扰动步长较小,光照快速变化,此时可由此判定光照已发生剧烈变化,此时将锁定步长变化范围,或是保持此次周期内扰动步长为0,以有效减小误判。
[0011]本专利技术加入步长变化的环节,在工作点远离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扰动步长相对较大,在工作点接近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步长相对较小。这样既能在稳态时减少功率损失,又能在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时提高动态响应和系统稳定性,从而达到预定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P

U曲线图。
[0013]图2是光照快速变化产生向右扰动的误判的示意图。
[0014]图3是光照快速变化产生向左扰动的误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方法,将光伏电池的P

U曲线按照斜率分为四段,如图1所示。在Ⅰ段,斜率近似为某一正值;在Ⅱ段,斜率近似为零;在Ⅲ段,Ⅱ~Ⅲ段临界点斜率为0;在Ⅳ段,斜率近似为某一负值。根据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控制思想,在Ⅰ段和Ⅳ段选用大步长,而Ⅱ、Ⅲ段采用小步长(即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大;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小)这样既能提高跟踪速度,又能减少功率损失。
[0017]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照条件剧烈变化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上误判现象,如图2、3所示。其中,图2是光照快速变化产生向右扰动的误判的情况,图3是光照快速变化产生向左扰动的误判的情况。
[0018]对于此类易误判现象,可采取比较斜率大小的方法进行判定。如图2所示,G=
200W/m2时,令当光照快速变化,G=400W/m2,电压由a1扰动至b1点,此时可由此判定光照已发生剧烈变化,此时将锁定步长变化范围,或是保持此次周期内扰动步长为0,以有效减小误判;G=200W/m2时,在a2点扰动步长较小,光照快速变化,G=400W/m2,电压由a2扰动至b2点,此时可由此判定光照已发生剧烈变化,此时将锁定步长变化范围,或是保持此次周期内扰动步长为0,以有效减小误判。由于图2与图3具有对称性,故图3分析同理。
[0019]因此,本专利技术加入步长变化的环节,在工作点远离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扰动步长相对较大,在工作点接近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步长相对较小。这样既能在稳态时减少功率损失,又能在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时提高动态响应和系统稳定性,从而达到预定控制效果。
[0020]而且,既能提高跟踪速度,又能减少功率损失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

V曲线快速变化情况下的MPPT算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光伏电池的P

U曲线按照斜率分为四段,其中,在Ⅰ段,斜率为正值;在Ⅱ段,在Ⅲ段,Ⅱ~Ⅲ段临界点斜率为0;在Ⅳ段,斜率为负值;当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大;当时,斜率越大,步长越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

V曲线快速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