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25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护膜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PCC09J7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所述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护膜层(1),Prime层(2),PET基材层(3),光学胶层(4)和离型膜层(5)。当偶联剂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领域,尤其涉及IPC C09J7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机用内防爆膜,是一种可以贴在手机玻璃后盖的一层PET防爆膜。可以有效缓冲撞击,防止后盖或屏幕爆裂。近年来手机后盖玻璃越来越朝着轻薄、色彩多样等方向发展,防爆膜用手机玻璃后盖上不仅要起到安全的作用,消费者开始关注具有美观的装饰性的内防爆膜。目前手机后盖防爆膜主要是以PET膜为基材,背面涂布胶黏剂,正面进行印刷和电镀加工后与玻璃贴合,但这种防爆膜只能用于平面以及双曲面的弧边加工,然而在3D曲面结构的曲面部分难以进行加工,因而很难实现PET材料与3D曲面的完全贴合。
[0003]CN201811655303.1提供了一种3D曲面手机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手机后盖,内防爆膜依次设置聚酰亚胺膜层、粘结层和离型膜层的三层结构,解决了PET防爆膜无法与3D曲面完全贴合的技术问题,但其表面附着力无法电镀以及转印图案,不具有装饰美化手机外壳的作用。
[0004]CN201810719323.4提供了一种3D玻璃背盖内防爆膜,应用于玻璃背盖,不同与常见的三层结构,增加了可转印电镀的印刷层,便于进行UV转印印刷,产品稳定性高,粘性强,同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低雾度,但由于使用光引发剂,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黄变老化等现象,影响透光性以及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使用五层复合结构设计,通过优化组分间的配比以及固化方式,制备得到了可电镀转印,应用于3D玻璃背盖的内防爆膜,其具有优异耐候性抗黄变性的性能,同时兼具了良好的附着力与透光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如图1所示,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护膜层(1),Prime层(印刷层)(2),PET基材层(3),光学胶层(4)和离型膜层(5),所述保护膜层(1)的厚度为25

50μm;所述Prime层(2)的干胶厚度为1

2μm;所述PET基材层(3)的厚度为50

75μm;所述光学胶层(4)的干胶厚度为15

30μm;所述离型膜层(5)的厚度为100

125μm;所述防爆膜的总厚度为200

260μm;所述离型膜层材料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07]优选的,所述离型膜层(5)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公司产品,型号为:LX125A

20)。
[0008]所述保护膜层(1)材料选自PE(聚乙烯),CPE(氯化聚乙烯),CPP(流延聚丙烯),EVA(乙烯

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膜层(1)材料选自PE(本公司产品,型号为:DL30

V03AGE)。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膜层(1)的厚度为30μm;所述Prime层(2)的厚度为2μm;所述PET
基材层(3)的厚度为50μm;所述光学胶层(4)的干胶厚度为25μm;所述离型膜层(5)的厚度为125μm;所述防爆膜的总厚度为232μm。
[0011]所述光学胶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光学胶100份,紫外光稳定剂0.1

0.5份,交联剂0.1

0.5份,偶联剂0.001

0.1份。
[0012]优选的,光学胶选自日本综研公司型号为:PS83。
[0013]优选的,紫外光稳定剂包括:2

(5



2H

苯三唑
‑2‑
基)
‑6‑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苯酚(CAS:3896

11

5)、2

(2'

羟基

5'

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CAS:2440

22

4)、2,2'

二羟基

4,4'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CAS:131

54

4)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的,紫外光稳定剂为2

(5



2H

苯三唑
‑2‑
基)
‑6‑
(1,1

二甲基乙基)
‑4‑
甲基苯酚(CAS:3896

11

5)。
[0015]优选的,交联剂选自日本综研公司型号为:E

5AX。
[0016]优选的,偶联剂包括: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AS:2602

34

8)、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AS:2530

85

0)、γ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AS:13822

56

5)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进一步优选的,偶联剂为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AS号:13822

56

5)。
[0018]当偶联剂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交联剂E

5AX的重量比为1:50

100时,胶体兼具优异的粘结力及透光性能,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布着Si—O键,与玻璃基材中的氢键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使得光学胶层与玻璃基材间的粘结力增大,但随着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量的增加,有机硅在固化后会向胶膜表面迁移,致使胶膜表面能下降过多,使得粘结力开始降低,而交联剂E

5AX的加入,与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复配使用后,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的适当的交联密度,更好地将γ

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固定在三维网络中,使得胶体兼具优异的粘结力及透光性能。
[0019]优选的,光学胶层(4)中偶联剂和交联剂的重量比为1:50

100。
[0020]进一步优选的,光学胶层(4)中偶联剂和交联剂的重量比为1:60。
[0021]当苯并三唑类紫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护膜层(1),Prime层(2),PET基材层(3),光学胶层(4)和离型膜层(5),所述保护膜层(1)的厚度为25

50μm;所述Prime层(2)的干胶厚度为1

2μm;所述PET基材层(3)的厚度为50

75μm;所述光学胶层(4)的干胶厚度为15

30μm;所述离型膜层(5)的厚度为100

125μm;所述防爆膜的总厚度为200

260μm;所述离型膜层(5)材料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保护膜层(1)材料选自PE,CPE,CPP,EVA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4)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光学胶100份,紫外光稳定剂0.1

0.5份,交联剂0.1

0.5,偶联剂0.001

0.1份;所述Prime层(2)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类预聚体100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

50份,氟系表面活性剂1

5份,纳米二氧化硅粒子0.1

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4)中偶联剂和交联剂的重量比为1:50

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4)中紫外光稳定剂与交联剂的重量比为0.3

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4)对手机后盖玻璃的剥离力大于16N/2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rime层(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

100n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rime层(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与氟系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2:0.5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3D手机玻璃后盖内防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rime层(2)中聚氨酯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龙男柯跃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