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织物折皱回复性主要采用SDL
‑
M003A型等折皱回复角试验机通过垂直法检测织物折皱回复角,在实验流程中存在较多的误差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布样修剪后会形成一定的毛羽,夹持试样的施压力度不均,转移试样的外界空气挤压无法控制,最终数据读取的人工误差。且该实验的推进需人员分阶段全程参与,因此只适用于小批量试样的检测场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可以实现试样限位折叠与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检测,减少了传统检测方法中转移试样的步骤,提高测试效率。并且该装置能提供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检测数据,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客观和动态测试提供有效的装置基础。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包括加压结构、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结构、定位结构和记录结构;加压结构位于定位结构上方,加压结构中加压器(1)通过水平导轨(2)与定位结构连接;记录结构位于定位结构后上方,用以记录试样数据;所述的加压结构包括加压器(1)、压板(3)和试样抬杆(5);加压器(1)置于夹持滑轨(9)上,可沿夹持滑轨(9)移动,确保在试样宽度中心处进行加压;压板(3)位于加压器(1)的一侧,压板(3)与试样抬杆(5)相连,压板(3)随试样抬杆(5)沿竖直方向移动;试样抬杆(5)将试样抬升至设定高度后,加压器(1)启动,使试样在其与压板(3)之间承受压力;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水平导轨(2)、可调节倾斜板(4)、竖直滑轨(6)、夹持板(7)和夹持滑轨(9);夹持滑轨(9)嵌在可调节倾斜板(4)窄端,且与夹持板(7)相连接;可调节倾斜板(4)窄端两侧与竖直滑轨(6)相连,水平导轨(2)位于可调节倾斜板(4)上腰形孔的正上方;夹持板(7)用于固定试样的一端,使其随可调节倾斜板(4)的夹持端沿竖直滑轨方向移动,调节试样倾斜角度;夹持板(7)可沿可调节倾斜板(4)进行前后移动,确保试样抬杆(5)抬起试样的长度中心;夹持滑轨(9)位于可调节倾斜板(4)上,夹持板(7)可沿其移动;所述的记录结构即摄像机(8),用于捕捉记录试样未固定边在可调节倾斜板(4)一侧的移动距离及起止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保形性正交双向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布样处于水平状态:步骤1: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将试样水平放置于可调节倾斜板(4)上,一端由夹持板(7)夹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周芊彤,李瑞琦,林璟楠,李桦,黄子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