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15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卡扣件、外壳和拉带,卡扣件包括活动臂,活动臂的前端设有卡扣部,活动臂于卡扣部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动部;外壳设置在连接器主体的外侧;拉带的一端暴露在外界,拉带的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内侧,拉带位于外壳的内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拉动拉带暴露在外的一端,第二滑动部向后滑动并向内推动第一滑动部以使卡扣件弹性形变以及卡扣部向连接器主体内缩;松开拉带时,卡扣件依靠自身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复位,第一滑动部向前推动第二滑动部使拉带复位。本申请解决了某些用户不便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技术问题。按压操作的技术问题。按压操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连接器的卡扣结构通常连接有按钮。在需要将连接器从对接连接器退出时,需要按压按钮以使卡扣结构的卡扣部向连接器内部缩回,但是对于某些用户而言,并不方便进行按压按钮的操作,比如对于留有美甲的用户的而言。另外,在使用时由于需要预留卡扣结构的按压空间,对于安装时的空间利用度不高,不利于较小安装空间的拆卸。再者,这种卡扣结构在需要将连接器从对接连接器拔出时,至少需要按压按钮的动作和向后拔出连接器的动作,进而会对用户的快捷操作造成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0005]连接器主体;
[0006]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卡扣件包括活动臂,所述活动臂的前端设有卡扣部,所述活动臂于所述卡扣部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动部;
[0007]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侧,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并用于插接至对接连接器,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并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主体插接至所述对接连接器时卡扣在所述对接连接器;
[0008]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暴露在外界,所述拉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拉带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
[0009]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拉动所述拉带暴露在外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部向后滑动并向内推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以使所述卡扣件弹性形变以及所述卡扣部向所述连接器主体内缩;
[0010]松开所述拉带时,所述卡扣件依靠自身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复位,所述第一滑动部向前推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使所述拉带复位。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动部被配置为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前后滑动;
[0012]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向内推动所述第一滑动部;
[0013]所述卡扣件复位时,所述第一滑动部推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向前复位。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在自前向后方向上由内向外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
配合。
[0015]可选地,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斜面的前边沿向前超出所述第一斜面的前边沿。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由所述活动臂向外凸伸形成并凸出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表面。
[0017]可选地,所述活动臂为悬臂,所述活动臂的前端为自由端。
[0018]可选地,所述卡扣部卡扣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拉动所述拉带使所述卡扣部内缩而释锁后,继续拉动所述拉带,所述第二滑动部向后推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带动所述连接器退出所述对接连接器。
[0019]可选地,所述外壳呈套筒状并罩设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侧。
[0020]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形成有线缆连接区域;
[0021]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在线缆的外皮层一端的胶座,所述胶座设置在所述线缆连接区域的后侧,所述线缆内部的芯线从所述胶座穿出并连接在所述线路连接区域;
[0022]所述外壳的后端套设在所述胶座;
[0023]所述拉带由所述外壳与所述胶座之间向后伸出。
[0024]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
[0025]绝缘本体,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卡扣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向上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0026]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
[0027]前屏蔽壳,所述前屏蔽壳的上屏蔽板形成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后侧且向后贯穿所述前屏蔽壳,所述前屏蔽壳自前向后套设在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卡扣部由所述第一通槽向上伸出,所述第一滑动部由所述第二通槽向上伸出;
[0028]上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的前端自上而下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和所述前屏蔽壳的后端,所述上屏蔽壳的上屏蔽板形成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一滑动部由所述第三通槽向上伸出;
[0029]下屏蔽壳,所述下屏蔽壳的前端自下而上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和所述前屏蔽壳的后端,所述下屏蔽壳与所述上屏蔽壳扣合在一起且之间形成有线缆连接区域。
[0030]本申请中,连接器设有拉带,拉带的一端暴露在外界,拉带的另一端位于外壳的内侧,拉带位于外壳的内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部,活动臂上设有与第二滑动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在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时,拉动拉带暴露在外的一端,第二滑动部向后滑动并向内推动第一滑动部以使卡扣件弹性形变以及卡扣部向连接器主体内缩;松开拉带时,卡扣件依靠自身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复位,第一滑动部向前推动第二滑动部使拉带复位。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连接器插接在对接连接器时,在需要拔出连接器时,本申请无需通过按压动作来使卡扣件释锁,只需拉动拉带即可实现卡扣件的释锁,解决了某些用户不便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主体和卡扣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绝缘本体和卡扣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的卡扣件处于释锁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详细说明本申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根据示例中连接器平放时的状态(比如Type

c连接器平放时宽度较大的两个外表面之一者为支撑面)定义“上、下、侧”等方位,其中支撑面和与支撑面相对的表面中的任一者为下表面,另一者为上表面,两侧的外表面即为侧表面;另外,本申请中将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定义为“前”,将与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后”。
[0040]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主体1、卡扣件2、外壳3、拉带9。卡扣件2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卡扣件2包括活动臂21,活动臂21的前端设有卡扣部22,活动臂21于卡扣部22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动部23。外壳3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的外侧,连接器主体1部分位于外壳3的前侧并用于插接至对接连接器(图未示),卡扣部22位于外壳3的前侧并用于在连接器主体1插接至对接连接器时卡扣在对接连接器。拉带9的一端暴露在外界,拉带9的另一端位于外壳3的内侧,拉带9位于外壳3的内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部9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卡扣件包括活动臂,所述活动臂的前端设有卡扣部,所述活动臂于所述卡扣部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动部;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侧,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并用于插接至对接连接器,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并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主体插接至所述对接连接器时卡扣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暴露在外界,所述拉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拉带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拉动所述拉带暴露在外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部向后滑动并向内推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以使所述卡扣件弹性形变以及所述卡扣部向所述连接器主体内缩;松开所述拉带时,所述卡扣件依靠自身形变储存的弹性势能复位,所述第一滑动部向前推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使所述拉带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被配置为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前后滑动;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向内推动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卡扣件复位时,所述第一滑动部推动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向前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在自前向后方向上由内向外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斜面的前边沿向前超出所述第一斜面的前边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由所述活动臂向外凸伸形成并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言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康崴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