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98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它涉及雾化设备领域。它包括雾化主体、储油棉、第一发热丝、第二发热丝、第一玻纤管、第二玻纤管、PCB控制板,第一发热丝设置在第一玻纤管内,第二发热丝设置在第二玻纤管内,且第一发热丝与第二发热丝均电性连接在PCB控制板上,且第一玻纤管与第二玻纤管的外壁套接在储油棉内,储油棉设置在雾化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并列式双发热丝,两组发热丝采用双气道单启动的方式进行作业,设备能够自切换发热丝单启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每组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在使用在大容量油仓设备时,能够使内部烟油充分的雾化并提高其还原度。烟油充分的雾化并提高其还原度。烟油充分的雾化并提高其还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雾化装置是一种能够将其内部液体通过加热升温而进行雾化作业的一种设备,通过将其液体进行雾化后,方便用户进行使用,而目前,雾化设备内只配有一组发热丝,一组发热丝进行发热作业,其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且在大容量油仓的设备中,一组发热丝的雾化效果较差,其雾化量会变低,影响设备的雾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通过采用并列式双发热丝,两组发热丝采用双气道单启动的方式进行作业,设备能够自切换发热丝单启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每组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在使用在大容量油仓设备时,能够使内部烟油充分的雾化并提高其还原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它包括雾化主体1、储油棉2、第一发热丝3、第二发热丝4、第一玻纤管5、第二玻纤管6、PCB控制板7,所述第一发热丝3设置在第一玻纤管5内,第二发热丝4设置在第二玻纤管6内,且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均电性连接在PCB控制板7上,且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的外壁套接在储油棉2内,储油棉2设置在雾化主体1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雾化主体1包括了吸嘴11、上吸油棉12、油仓上密封硅胶13、油仓14、电池15、油仓下密封硅胶16、MIC硅胶件17、保护外壳18、下吸油棉19、保护底壳110,所述吸嘴11设置在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上,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一端上设有上吸油棉12,且油仓上密封硅胶13另一端设置在油仓14的一端上,油仓14的另一端上设有油仓下密封硅胶16,且油仓14内设有储油棉2,油仓下密封硅胶16上设有下吸油棉19与MIC硅胶件17,MIC硅胶件17上设有PCB控制板7,所述电池15设置在油仓14的外壁上,且电池15与PCB控制板7电性连接,所述油仓14与电池15设置在保护外壳18的内腔上,保护外壳18的一端上设有保护底壳110。
[0006]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棉2上设有用于置放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的玻纤管放置孔201。
[0007]进一步的,所述PCB控制板7上设有通电计数模块701,所述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通过发热丝连接端口702连接PCB控制板7,PCB控制板7一端上设有充电口703,且电池15通过电池连接端口704与PCB控制板7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703为TYPE

C充电口。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并列式双发热丝,两组发热丝采用双气道单启动的方式进行作业,设备能够自切换发热丝单启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每组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在使用在大容量油仓设备时,能够使内部烟油充分的雾化并提高其还原度。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中储油棉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PCB控制板7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PCB控制板7的流程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中双发热丝与双玻纤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雾化主体1、储油棉2、第一发热丝3、第二发热丝4、第一玻纤管5、第二玻纤管6、PCB控制板7、吸嘴11、上吸油棉12、油仓上密封硅胶13、油仓14、电池15、油仓下密封硅胶16、MIC硅胶件17、保护外壳18、下吸油棉19、保护底壳110、玻纤管放置孔201、通电计数模块701、发热丝连接端口702、充电口703、电池连接端口70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

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雾化主体1、储油棉2、第一发热丝3、第二发热丝4、第一玻纤管5、第二玻纤管6、PCB控制板7,所述第一发热丝3设置在第一玻纤管5内,第二发热丝4设置在第二玻纤管6内,且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均电性连接在PCB控制板7上,且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的外壁套接在储油棉2内,储油棉2设置在雾化主体1上,所述储油棉2上设有用于置放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的玻纤管放置孔201。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通过玻纤管放置孔201安装放置在储油棉2内,所述PCB控制板7上设有通电计数模块701,所述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通过发热丝连接端口702连接PCB控制板7,PCB控制板7一端上设有充电口703,且电池15通过电池连接端口704与PCB控制板7电性连接。PCB控制板7用于控制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的发热雾化作业,且通过电池15进行电力供给,用户可通过充电口703为其电池15进行充电作业,而通电计数模块701能够分别统计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的工作次数,并反馈给PCB控制板7,所述充电口703为TYPE

C充电口。TYPE

C充电口具有更好的充电效率,且更适应多数用户的充电习惯。
[0018]所述雾化主体1包括了吸嘴11、上吸油棉12、油仓上密封硅胶13、油仓14、电池15、油仓下密封硅胶16、MIC硅胶件17、保护外壳18、下吸油棉19、保护底壳110,所述吸嘴11设置在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上,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一端上设有上吸油棉12,且油仓上密封硅胶13另一端设置在油仓14的一端上,油仓14的另一端上设有油仓下密封硅胶16,且油仓14内设有储油棉2,油仓下密封硅胶16上设有下吸油棉19与MIC硅胶件17,MIC硅胶件17上设有PCB控制板7,所述电池15设置在油仓14的外壁上,且电池15与PCB控制板7电性连接,所述油仓14与电池15设置在保护外壳18的内腔上,保护外壳18的一端上设有保护底壳110。当用户进行使用本雾化主体1时,可通过吸住吸嘴11,此时,气流会通过保护底壳110进入,而PCB控制板7将会启动其第二发热丝4与第一发热丝3,此时,第二发热丝4与第一发热丝3轮流进行加热雾化储油棉2,使其储油棉2内的油液雾化,雾化后的油液将可以给其用户进行使用,而上
吸油棉12与下吸油棉19能够有效吸收储油棉2内的油液,防止其油液发生泄露,电池15能够为其设备进行电力供给。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本雾化装置时,用户应当为其储油棉2注入足量的液体,使用时,用户通过吸嘴11进行吸气,此时,PCB控制板7会启动第一发热丝3或第二发热丝4,通过第一发热丝3或第二发热丝4进行加热雾化其储油棉2内的液体,使其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雾化主体(1)、储油棉(2)、第一发热丝(3)、第二发热丝(4)、第一玻纤管(5)、第二玻纤管(6)、PCB控制板(7),所述第一发热丝(3)设置在第一玻纤管(5)内,第二发热丝(4)设置在第二玻纤管(6)内,且第一发热丝(3)与第二发热丝(4)均电性连接在PCB控制板(7)上,且第一玻纤管(5)与第二玻纤管(6)的外壁套接在储油棉(2)内,储油棉(2)设置在雾化主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发热丝自切换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1)包括了吸嘴(11)、上吸油棉(12)、油仓上密封硅胶(13)、油仓(14)、电池(15)、油仓下密封硅胶(16)、MIC硅胶件(17)、保护外壳(18)、下吸油棉(19)、保护底壳(110),所述吸嘴(11)设置在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上,油仓上密封硅胶(13)一端上设有上吸油棉(12),且油仓上密封硅胶(13)另一端设置在油仓(14)的一端上,油仓(14)的另一端上设有油仓下密封硅胶(16),且油仓(14)内设有储油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维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