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65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制动器,属于机械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定子、衔铁、线圈、弹性件、摩擦盘、尾板、紧固件和支撑件,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支撑部、延伸部和避让部,支撑部设于定子和尾板之间,支撑部在轴向上开设有通孔,延伸部设于线圈和摩擦盘之间,延伸部在轴向上限位线圈,延伸部在径向上避让衔铁,避让部在径向上避让摩擦盘;其中,延伸部远离定子的端面边缘具有斜面或弧面,且在斜面或弧面的范围内,延伸部在轴向上的厚度自摩擦盘的边缘向中心方向具有减小趋势。如此设置,可以增大摩擦盘的外径,减少摩擦盘的厚度和整个制动器的厚度,防止线圈出现翘起的情况,增大延伸部与摩擦盘之间的轴向间隙,防止摩擦盘出现卡滞或干涉情况。或干涉情况。或干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制动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制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制动器主要依靠定子、线圈、衔铁、摩擦盘、弹性件等结构配合,起到制动的作用,其中,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线圈外周会产生磁场,定子和衔铁之间的间隙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而衔铁与磁极面之间的间隙,即,衔铁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大小,会影响磁力的大小。
[0003]传统技术中,通常在定子上开设容纳槽,将线圈设置在容纳槽中,将衔铁设置在容纳槽的开口侧,从而实现线圈对衔铁的吸引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线圈会出现翘起的情况,进而将衔铁顶起,增大定子与衔铁之间的间隙,从而削减磁力,降低制动效果。
[000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在连接定子和尾板的支撑柱上设置延伸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利用延伸部防止线圈翘起,但是,这一方案容易使衔铁和摩擦盘在配合过程中出现卡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制动器,旨在解决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柱上设置延伸部容易使衔铁和摩擦盘在配合过程中出现卡滞情况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制动器,包括:定子、衔铁、线圈、弹性件、摩擦盘、尾板、紧固件和支撑件,所述定子、所述衔铁、所述摩擦盘和所述尾板依次层叠设置且均为具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定义层叠方向为轴向;
[0008]所述定子在所述轴向上开设有容纳槽和收容槽,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衔铁,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朝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摩擦盘分离;
[0009]所述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支撑部、延伸部和避让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定子和所述尾板之间,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轴向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摩擦盘之间,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限位所述线圈,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衔铁中心孔的径向上避让所述衔铁,所述避让部在所述摩擦盘中心孔的径向上避让所述摩擦盘,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在所述定子、所述通孔和所述尾板中;
[0010]其中,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定子的端面边缘具有斜面或弧面,且在所述斜面或所述弧面的范围内,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的厚度自所述摩擦盘的边缘向中心方向具有减小趋势。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凸出于所述容纳槽设置,且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定子的端面抵接,所述衔铁开设有避让所述线圈的避让槽。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支撑部上的正投影宽度定义为第一正投影宽度,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延伸部上的正投影宽度定义为第二正投影宽度,所述第一正投影宽度所在方向和所述第二正投影宽度所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轴向,所述第一正投影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宽度,且所述第一正投影宽度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宽度的居中位置。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避让部和所述支撑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通孔,所述避让部的平均壁厚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平均壁厚。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衔铁朝向所述容纳槽的端面为对应面,所述对应面与所述容纳槽共同围合形成磁路空间,所述磁路空间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在远离所述定子中心孔的方向上具有增大趋势,所述线圈的形状适配所述磁路空间。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对应面的锥面,所述锥面部分覆盖或全部覆盖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且所述锥面与所述轴向之间为锐角。
[00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摩擦盘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绕所述摩擦盘中心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定子,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径与所述摩擦盘的外径围合成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尾板,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径与所述摩擦盘的外径围合成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衔铁接触,所述第二摩擦面与所述尾板接触。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摩擦盘在朝向所述定子的端面还具有圆台,所述圆台在所述轴向上开设有所述摩擦盘中心孔,所述圆台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过渡倒角,所述衔铁套设于所述圆台,且所述衔铁具有与所述过渡倒角对应的适配倒角。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板开设有多个绕所述尾板中心孔的应力槽,所述应力槽与所述尾板中心孔连通,且所述应力槽在所述轴向上贯穿所述尾板。
[0020]本技术提供的电磁制动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中,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延伸部和避让部,通过支撑部连接定子和尾板;通过避让部可以避让摩擦盘,增大摩擦盘的外径,从而使摩擦盘更薄,使得整个制动器也更薄;通过延伸部可以限位线圈,防止线圈出现翘起的情况,保证预设大小的磁力和制动效果,同时,通过延伸部的斜面或弧面,可以增大延伸部与摩擦盘之间的轴向间隙,防止摩擦盘出现卡滞或干涉情况。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制动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定子、衔铁、线圈、摩擦盘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定子、衔铁、线圈、摩擦盘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制动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磁制动器省略衔铁、摩擦盘和尾板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制动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摩擦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摩擦盘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摩擦盘的剖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电磁制动器,10、定子,11、容纳槽,111、槽底面,12,收容槽,13、内磁极面,14、外磁极面,15、内圈圆周面,16、外圈圆周面,20、衔铁,21、对应面,22、适配倒角,23、避让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衔铁、线圈、弹性件、摩擦盘、尾板、紧固件和支撑件,所述定子、所述衔铁、所述摩擦盘和所述尾板依次层叠设置且均为具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定义层叠方向为轴向;所述定子在所述轴向上开设有容纳槽和收容槽,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衔铁,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朝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摩擦盘分离;所述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支撑部、延伸部和避让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定子和所述尾板之间,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轴向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摩擦盘之间,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限位所述线圈,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衔铁中心孔的径向上避让所述衔铁,所述避让部在所述摩擦盘中心孔的径向上避让所述摩擦盘,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在所述定子、所述通孔和所述尾板中;其中,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定子的端面边缘具有斜面或弧面,且在所述斜面或所述弧面的范围内,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的厚度自所述摩擦盘的边缘向中心方向具有减小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凸出于所述容纳槽设置,且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定子的端面抵接,所述衔铁开设有避让所述线圈的避让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支撑部上的正投影宽度定义为第一正投影宽度,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延伸部上的正投影宽度定义为第二正投影宽度,所述第一正投影宽度所在方向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婷张丹琪吴孔建鲁查叶逸祥
申请(专利权)人: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