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115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低氮燃烧器,该超低氮燃烧器的燃烧头与燃烧室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头包括外筒和进风筒;所述外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两端敞口;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中心燃气系统;所述中心燃气系统包括中心燃气管和中心燃气喷嘴;所述外筒靠近进风筒的位置设置有主燃气系统,所述主燃气系统包括主燃气集气包和多个主燃气喷嘴,所述外筒靠近燃烧室的位置设置有辅燃气系统,所述辅燃气系统包括辅燃气集气包和多个辅燃气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段燃烧的方式,上游为贫燃预混燃烧,燃烧温度低,下游为惰性烟气参与燃烧,利用外围贫燃预混燃烧后的热烟气中的氧气完成后续的补充燃烧,燃烧温度低,利于抑制NOx生成。于抑制NOx生成。于抑制NOx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氮燃烧器


[0001]本新型属于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燃气的燃烧来说,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热力型,即当火焰温度足够高,会破坏N2共价键得到游离的N离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NOx,锅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x,对NOx进行处理,增加工厂的成本,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如何降低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NOx,避免大气污染排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超低氮燃烧器,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进一步降低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NOx,避免大气污染排放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超低氮燃烧器,应用于燃烧室,包括燃烧头:
[0006]所述燃烧头与燃烧室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头包括外筒和进风筒;所述外筒的一端与进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在燃烧室内;所述外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两端敞口;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供风通道;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中心燃气系统;所述中心燃气系统包括中心燃气管和中心燃气喷嘴;
[0007]所述外筒靠近进风筒的位置设置有主燃气系统,所述主燃气系统包括主燃气集气包和多个主燃气喷嘴,所述主燃气集气包与外筒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主燃气喷嘴设置在供风通道内;所述外筒靠近燃烧室的位置设置有辅燃气系统,所述辅燃气系统包括辅燃气集气包和多个辅燃气喷嘴,所述辅燃气集气包与外筒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辅燃气喷嘴设置在燃烧室内。
[0008]进一步,所述主燃气系统还包括多个主燃气支管,所述主燃气集气包与主燃气喷嘴之间通过主燃气支管进行连通;所述辅燃气系统还包括多个辅燃气支管,所述辅燃气集气包与辅燃气喷嘴之间通过辅燃气支管进行连通。
[0009]进一步,所述主燃气喷嘴和辅燃气喷嘴均为四根。
[0010]进一步,所述供风通道内设置有旋流片,所述旋流片位于主燃气喷嘴和燃烧室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旋流片在供风通道内为倾斜设置,且旋流片在内筒的外侧周向位置均匀设置多组。
[0012]进一步,所述外筒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燃烧室紧密贴合。
[0013]进一步,所述中心燃气喷嘴外套设有旋流盘;所述中心燃气喷嘴周向均布多个孔。
[0014]进一步,所述主燃气喷嘴围绕燃烧头的中轴线均匀分布,且主燃气喷嘴的端部与
主燃气支管螺接固定。
[0015]进一步,所述进风筒为收缩口,所述进风筒靠近外筒一端的孔径小于进风筒远离外筒一端的孔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采用分段燃烧的方式,上游为贫燃预混燃烧,燃烧温度低,利于抑制NOx生成。下游为惰性烟气参与燃烧,利用外围贫燃预混燃烧后的热烟气中的氧气完成后续的补充燃烧,燃烧温度低,利于抑制NOx生成,且由于热烟气参与其燃烧可进一步降低NOx生成;
[0018]与纯预混燃烧器相比,可以保证消耗掉多余的空气,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氮燃烧器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氮燃烧器的流场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氮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氮燃烧器的立体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5]燃烧头100;供风通道110;旋流片111;外筒112;内筒113;进风筒114;密封套115;主燃气系统120;主燃气集气包121;主燃气支管122;主燃气喷嘴123;中心燃气系统130;中心燃气管131;中心燃气喷嘴132;旋流盘133;辅燃气系统140;辅燃气集气包141;辅燃气支管142;辅燃气喷嘴143;燃烧室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超低氮燃烧器,应用于燃烧室200,包括燃烧头100:
[0028]所述燃烧头100与燃烧室200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头100包括外筒112和进风筒114;所述外筒112远离燃烧室200的一端与进风筒114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12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在燃烧室200内,用于向燃烧室200内输送预混气体;所述外筒112内同轴设置有内筒113,所述内筒113的两端敞口;所述内筒113与外筒112之间形成供风通道110,用于输送大量的助燃风、少量的燃气及其预混气体;大量的助燃风和少量的燃气在供风通道110内完成预混;
[0029]所述内筒113内设置有中心燃气系统130,所述中心燃气系统130包括中心燃气管131和中心燃气喷嘴132;所述中心燃气管131和内筒113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燃气喷嘴132设置在中心燃气管131靠近燃烧室200的一端;所述中心燃气管131为L形燃烧管;所述中心燃气管131与内筒113之间形成中心风道;少部分助燃风从中心风道内通过,与中心燃气喷嘴132喷射出的燃气发生燃烧;
[0030]所述外筒112靠近进风筒114的位置设置有主燃气系统120,所述主燃气系统120包括主燃气集气包121和多个主燃气喷嘴123,所述主燃气集气包121与外筒11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所述主燃气喷嘴123设置在供风通道110内,主燃气系统120通过主燃气喷嘴123向供风通道110内喷射燃气;燃气与助燃风在供风通道110内完成掺混;
[0031]所述外筒112靠近燃烧室200的位置设置有辅燃气系统140,所述辅燃气系统140包括辅燃气集气包141和多个辅燃气喷嘴143,所述辅燃气集气包141与辅燃气外筒11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辅燃气喷嘴143设置在燃烧室200内;辅燃气系统140通过辅燃气喷嘴143向燃烧室200内喷射燃气并与燃烧后的烟气完成燃烧。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使大量的助燃风通过进风筒114进入到内筒113和外筒112夹层之间的供风通道110,少部分的燃气通过主燃气系统120中的主燃气喷嘴123均匀地向供风通道110内喷射燃气,助燃风与燃气在供风通道110内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在燃烧室200内进行预混燃烧。由于混合后的气体,其过量空气系数α>1.4,空气含量相对过量,此时在燃烧室200内发生的燃烧为贫燃预混燃烧,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氮燃烧器,应用于燃烧室(200),包括燃烧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头(100)与燃烧室(200)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头(100)包括外筒(112)和进风筒(114);所述外筒(112)的一端与进风筒(114)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12)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在燃烧室(200)内;所述外筒(112)内同轴设置有内筒(113),所述内筒(113)的两端敞口;所述内筒(113)与外筒(112)之间形成供风通道(110);所述内筒(113)内设置有中心燃气系统(130);所述中心燃气系统(130)包括中心燃气管(131)和中心燃气喷嘴(132);所述外筒(112)靠近进风筒(114)的位置设置有主燃气系统(120),所述主燃气系统(120)包括主燃气集气包(121)和多个主燃气喷嘴(123),所述主燃气集气包(121)与外筒(11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主燃气喷嘴(123)设置在供风通道(110)内;所述外筒(112)靠近燃烧室(200)的位置设置有辅燃气系统(140),所述辅燃气系统(140)包括辅燃气集气包(141)和多个辅燃气喷嘴(143),所述辅燃气集气包(141)与外筒(11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辅燃气喷嘴(143)设置在燃烧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气系统(120)还包括多个主燃气支管(122),所述主燃气集气包(121)与主燃气喷嘴(123)之间通过主燃气支管(122)进行连通;所述辅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陈令请刘刚周建颜珂丁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