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03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属于风机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离心风轮风量小、静压小的问题。本离心风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若干片叶片,叶片周向均布地固连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前盘和后盘之间为出风口,前盘中部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进风口,前盘由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依次为圆柱面段、圆弧段一和圆弧段二,圆弧段一和圆弧段二均向后盘侧凸出,圆弧段二的外缘低于圆弧段二最高处的弧身设置,后盘的轴向投影呈圆环状,后盘的截面呈向远离前盘侧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后盘的外缘垂直于出风口设置,后盘的轴向高度为其外径的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风轮


[0001]本技术属于风机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风轮。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设备,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构,离心风机广泛应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船舶、建筑物和锅炉的通风、排尘和冷却。
[0003]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后向型离心风机[申请号:201320671509.X;授权公告号:CN203548269U],其包括电机和固连在电机转子外的离心风轮,离心风轮呈圆筒状,离心风轮包括与电机转子固连的上端面板、下端面板,下端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在上端面板和下端面板之间固设置有若干片能与上端面板的内侧壁、下端面板内侧壁形成导向风道的导向叶片,导向叶片呈弧形片状,在每个导向叶片上设有导向筋一和导向筋二。
[0004]上述的后向型离心风机通过导向筋一和导向筋二的设置,能增加送风风量,但是流道损失较大,风量仍不够理想,静压以及静压效率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降低流道损失,增加风量、静压的离心风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离心风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若干片叶片,所述的叶片周向均布地固连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前盘和后盘之间为出风口,前盘中部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盘由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依次为圆柱面段、圆弧段一和圆弧段二,圆弧段一和圆弧段二均向后盘侧凸出,所述的圆弧段二的外缘低于圆弧段二最高处的弧身设置,所述的后盘的轴向投影呈圆环状,后盘的截面呈向远离前盘侧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后盘的外缘垂直于出风口设置,后盘的轴向高度为其外径的8%

12%。
[0007]在上述的一种离心风轮中,所述的叶片宽度的最窄处位于前盘外径减去其内径此段距离的中垂线处,将中垂线位于前盘和后盘之间的宽度命名为A,叶片宽度最窄处至中垂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A。
[0008]在上述的一种离心风轮中,所述的叶片为扭曲状的翼型设计,叶片截面最大厚度至叶片内端的弦长和叶片弦长的比值为28%

36%,叶片截面最大厚度和叶片弦长的比值为40
‰‑
46

,叶片的上出口角小于下出口角且两者角度之差为4
°‑
12
°

[0009]在上述的一种离心风轮中,所述的前盘的外缘具有一圈向圆柱面段侧翻折的翻边,翻边的内壁具有周向均布并与圆弧段二底面连成一体的加强筋一,所述的加强筋一呈三角形状。
[0010]在上述的一种离心风轮中,所述的后盘的顶面具有一圈与其同轴设置的环形凸台,所述的环形凸台的外壁具有周向均布并与后盘顶面连成一体的加强筋二,所述的加强
筋二呈三角形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离心风轮的结构合理,流道损失小,风量大,静压大,静压效率高,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离心风轮的立体结构图。
[0013]图2是本离心风轮的结构主视图。
[0014]图3是本离心风轮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4是本离心风轮中叶片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0016]图中,1、前盘;11、圆柱面段;12、圆弧段一;13、圆弧段二;2、后盘;3、叶片;4、出风口;5、进风口;a、叶片截面最大厚度;b、叶片截面最大厚度至叶片内端的弦长;c、叶片弦长;d、上出口角;e、下出口角;6、翻边;7、加强筋一;8、环形凸台;9、加强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离心风轮包括前盘1、后盘2和若干片叶片3,叶片3周向均布地固连在前盘1和后盘2之间,前盘1和后盘2之间为出风口4,前盘1中部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进风口5,前盘1由进风口5至出风口4方向依次为圆柱面段11、圆弧段一12和圆弧段二13,圆弧段一12和圆弧段二13均向后盘2侧凸出,圆弧段二13的外缘低于圆弧段二13最高处的弧身设置,后盘2的轴向投影呈圆环状,后盘2的截面呈向远离前盘1侧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后盘2的外缘垂直于出风口4设置,后盘2的轴向高度为其外径的8%

12%。
[0019]本离心风轮通过前盘1和后盘2的结构优化,圆弧段二13外翻,使得出风口4的宽度加宽,圆弧段一12、圆弧段二13和后盘2的设置,导向、引流效果好,降低了流道损失,增加了风量、静压,提高了静压效率,使用效果好。本实施例中后盘2的轴向高度为其外径的10%。
[0020]关于前盘1形状的相关试验数据如下所示:
[0021]前盘形状风轮转速RPM最大风量m3/h最高静压Pa最大静压效率%圆柱面段+圆弧段+水平面2550142561865.4圆柱面段+圆弧段+锥面段2550143361265.8圆柱面段+圆弧段一+圆弧段二(本技术)2550150065068.3
[0022]关于后盘2轴向高度的相关试验数据如下:
[0023]轴向高度与外径的比值%风轮转速RPM最大风量m3/h最高静压Pa最大静压效率%02550153558263.910(本技术)2550150065068.3152550146058064.7
[0024]进一步细说,叶片3宽度的最窄处位于前盘1外径减去其内径此段距离的中垂线处,将中垂线位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的宽度命名为A,叶片3宽度最窄处至中垂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A。这样布局合理,使得气流在流道中形成先加速后减速的效果,降低了流量损失,增加了风量、静压,本实施例中叶片3宽度最窄处至中垂线的间距为5%A。
[0025]叶片3为扭曲状的翼型设计,叶片截面最大厚度至叶片内端的弦长b和叶片弦长c的比值为28%

36%,叶片最大厚度和叶片弦长c的比值为40
‰‑
46

,叶片3的上出口角d小于下出口角e且两者角度之差为4
°‑
12
°
。叶片3于前盘1的外缘的外端面与圆周面切面的夹角为上出口角d,叶片3于后盘2的外缘的外端面与圆周面切面的夹角为下出口角e,这样叶片3设计合理,叶片3导流效果好,风量大,静压大,静压效率高,本实施例中叶片截面最大厚度至叶片内端的弦长b和叶片弦长c的比值为32%,叶片截面最大厚度a和叶片弦长c的比值为41

,叶片3的上出口角d小于下出口角e且两者角度之差为7
°
,下出口角e为34
°

[0026]关于叶片3形状的相关试验数据如下所示:
[0027]叶片形状上、下出口角度差
°
风轮转速RPM最大风量m3/h最高静压Pa最大静压效率%单板02550137056857.3翼型常规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轮,包括前盘(1)、后盘(2)和若干片叶片(3),所述的叶片(3)周向均布地固连在前盘(1)和后盘(2)之间,前盘(1)和后盘(2)之间为出风口(4),前盘(1)中部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进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盘(1)由进风口(5)至出风口(4)方向依次为圆柱面段(11)、圆弧段一(12)和圆弧段二(13),圆弧段一(12)和圆弧段二(13)均向后盘(2)侧凸出,所述的圆弧段二(13)的外缘低于圆弧段二(13)最高处的弧身设置,所述的后盘(2)的轴向投影呈圆环状,后盘(2)的截面呈向远离前盘(1)侧方向凸出的圆弧状且后盘(2)的外缘垂直于出风口(4)设置,后盘(2)的轴向高度为其外径的8%

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3)宽度的最窄处位于前盘(1)外径减去其内径此段距离的中垂线处,将中垂线位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的宽度命名为A,叶片(3)宽度最窄处至中垂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A。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韦宇林德标薛登才葛侠侠陈筱琦华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洋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