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9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具有至少1层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层的至少1层中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通式(1)*-(-Ar↓[1]-L↓[1]-)↓[n1]-*[式中,Ar↓[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杂亚芳基;n↓[1]表示2以上的整数;L↓[1]表示2价的连结基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也称为有机EL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从前,作为发光型的电子显示器件,可以举出电致发光显示器(ELD)。作为ELD的构成要素,可以举出无机电致发光元件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无机电致发光元件可以用作平面型光源,但为了驱动发光元件,必需施加交流高电压。另一方面,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具有由阴极和阳极夹持着含有发光化合物的发光层的结构,向发光层注入电子及空穴,通过再结合而生成激子(exciton),利用该激子失活时放出的光(荧光、磷光)进行发光的元件,用数V~数十V左右的电压就可以进行发光,另外,由于是自发光型,视角大、目视性高、薄膜型的完全固体元件,从节省空间、便携性等方面考虑而引人注目。今后,作为面向实用化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开发,希望提供电耗更低、效率高、发光亮度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例如,已知有人提出通过在茋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或三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中掺杂微量荧光体,来达到提高发光亮度、使元件长寿命化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作为宿主化合物,往其中掺杂微量荧光体而成为具有有机发光层的元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还有,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作为宿主化合物,往其中掺杂喹吖酮(キナクリドン)类色素而成为具有有机发光层的元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等。采用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技术,当采用从激发单重线发光时,用于使单重线激子与三重线激子的生成比成为1∶3所需的发光性激发种的生成几率为25%,由于光的发出效率为约20%,故外部发出量子效率(ηext)的界限为5%。但是,采用从比普林斯顿(プリンストン)大的激发三重线的磷光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报告(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发表以来,正在积极地进行对室温下呈现磷光的材料的研究(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4)。当使用激发三重线时,由于内部量子效率的上限达到100%,故与激发一重线相比,原理上说发光效率达到4倍,得到与冷阴极管几乎同样的性能,还可用于照明,从而引进人们注意。例如,人们正在研究以铱配合物系等重金属配合物为中心合成多种化合物(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另外,人们正在研究使用三(2-苯基吡啶)铱作为掺杂剂(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此外,正在进行使用L2Ir(acac)(此处,L表示2座的配体,acac表示乙酰丙酮)、例如(ppy)2Ir(acac)(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作为掺杂剂,另外,使用三(2-(p-甲苯基)吡啶)铱(Ir(ptpy)3)、三(苯并喹啉)铱(Ir(bzq)3)、Ir(bzq)2ClP(Bu)3等作为掺杂剂的研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另外,为了得到高的发光效率,使用空穴输送性的化合物作为磷光性化合物的宿主(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6)。另外,使用各种电子输送性材料作为磷光性化合物的宿主,向其中掺杂入新型的铱配合物来使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进而,通过空穴阻挡层的导入得到高的发光效率(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然而,对于绿色发光,虽然可以达到接近作为理论界限的2 0%的外部取出效率,但是存在着特别是在高亮度发光时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另外对于其它的发光色,还得不到充分的效率,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良,例如作为实现高效率蓝色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研究例,可以举出专利文献5。另外,对于今后走向实用化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希望进一步开发低电耗、高效率、高亮度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对于用于有机EL元件的磷光性掺杂剂,迄今为止公开了很多专利文献,例如专利文献6、7、8、9、10、11等。这些文献公开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获得高的发光效率、高的色纯度和优良的耐久性。但是,到目前为止,作为用于有机EL元件的磷光性掺杂剂化合物所要求的诸多要素还不能说很充分,还要求进一步改良。另一方面,当使有机EL元件大面积化的情况,在使用低分子化合物制作有机EL元件时,通常采用真空蒸镀法进行制造,已知存在着设备和能效方面的问题,因此人们希望开发包括喷墨法和丝网印刷法等方法在内的印刷法或者旋转涂布或者称为流延涂布的涂布法。另外,在制作例如白色发光元件时,虽然必须将具有不同发光极大波长的多数发光性化合物设置于发光层中,但特别是在磷光发光元件的情况,难以采用真空蒸镀法将多数磷光性掺杂剂以每次相同的比率进行蒸镀,在制造时的合格率方面出现问题,这是预想到的,但是如果使用溶剂溶解性优良的材料按照上述印刷法或涂布法就可以制造有机EL元件的话,通过配制以相同比率混合磷光性掺杂剂而形成的溶液,就可以使其含有相对于所制造的任一个有机EL元件皆为相同比率的磷光性掺杂剂,从而可以稳定地制作相同发光色的白色发光有机EL元件。例如,已知使属于聚亚苯基1,2-亚乙烯基衍生物(PPV)、聚烷基芴衍生物(PAF)等高分子的发光体(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7、8)、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基咔唑(PVK)等高分子中分散或溶解低分子的发光色素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非专利文献9)。另外,据报导,乙烯基咔唑聚合物与铱配合物的共聚物是非常优良的有机EL元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9379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特开昭63-264692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3-255190号公报(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097147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2-100476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1-181616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2001-247859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2002-83684号公报(专利文献9)特开2002-175884号公报(专利文献10)特开2002-338588号公报(专利文献11)特开2003-7469号公报(专利文献12)特开平4-21228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M.A.Baldo等,nature、395卷、151-154页(1998年)(非专利文献2)M.A.Baldo等,nature、403卷、17号、750-753页(2000年)(非专利文献3)S.Lamansky等,J.Am.Chem.Soc.,123卷、4304页(2001年) (非专利文献4)M.E.Tompson等,The 10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Inorganic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EL′00、浜松)(非专利文献5)Moon-Jae Youn.Og,Tetsuo Tsutsuiet al.,The 10th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organic and 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EL′00、浜松)(非专利文献6)Ikai等,The 10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Inorganic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EL′00、浜松)(非专利文献7)Nature、Vol.357、477、1992年(非专利文献8)アドバンスドマテリアルズ、4项、1992年(非专利文献9)第38届应用物理学关系联合讲演会预稿集31p-G-12、1991年(非专利文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具有至少1层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层的至少1层中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通式(1)*-(-Ar↓[1]-L↓[1]-)↓[n1]-*[式中,Ar↓[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或杂亚芳基,杂亚芳基的杂原子数为2以下;L↓[1]表示从下述连结基团组1中选出的任一个连结基团;n↓[1]表示2以上的整数]连结基团组1***[R↓[1]~R↓[6]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或芳基,R↓[3]与R↓[4]、R↓[5]与R↓[6]可以相互连结形成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秀雄北弘志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