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76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9
本申请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开设有注液孔;第一密封结构,密封于注液孔远离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端;以及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端盖上,第二密封结构被构造为能够封堵注液孔,且位于第一密封结构朝向注液孔的一侧的注液孔外,并与端盖之间形成有与注液孔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由于第二密封结构的第一密封段设于注液孔外,故对注液孔无密封作用,注液孔仅在第一密封结构的作用下被密封,从而在密封检测过程中,电池单体内部的惰性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流体通道进入注液孔内,进而能够检测第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确保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可靠。确保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可靠。确保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电解液的注液,并且在注液完成后需要通过密封塑胶钉进行密封,然后将密封铝钉焊接到顶盖上。其中,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密封铝钉的密封性,对于保障电池单体的密封尤为重要。
[0003]在一些检测方式中,可先向电池内部注入检测用的惰性气体,例如氦气,然后依次安装密封塑胶钉和焊接密封铝钉,再将电池单体放入真空环境内进行惰性气体的泄露检测,但存在检测结果并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缓解现有密封铝钉的密封性的检测方式中,存在的检测结果并不可靠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包括:
[0006]端盖,开设有注液孔;
[0007]第一密封结构,密封于注液孔远离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端;以及
[0008]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端盖上,第二密封结构被构造为能够封堵注液孔,且位于第一密封结构朝向注液孔的一侧的注液孔外,并与端盖之间形成有与注液孔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
[0009]上述端盖组件,由于第二密封结构设于注液孔外,故对注液孔无密封作用,注液孔仅在第一密封结构的作用下被密封,从而在密封检测过程中,电池单体内部的惰性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流体通道进入注液孔内,进而能够检测第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确保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可靠。
[0010]另外,由于第二密封结构能够作为端盖组件的一部分,而不落入电池单体的壳体内部,从而不会影响电芯组件等正常工作。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具有密封于注液孔远离电池单体内部的一端的密封面;
[0012]在注液孔的轴向上,第二密封结构朝向第一密封结构的一端与密封面之间的间距为a,密封面与第二密封结构之间的注液孔的深度为b,a≥b。
[0013]通过设置a≥b,能够使第二密封结构完全脱离注液孔,而使其对注液孔不再有密封作用,从而使惰性气体能够成功地进入注液孔内,以实现对第一密封结构的检测。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隔离结构,在注液孔的轴向上,隔离结构设于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密封结构之间,且在注液孔的轴向上,隔离结构的尺寸为c,c≥b。
[0015]通过在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之间设置隔离结构,能够有效地隔开第一密
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以避免第二密封结构在电池单体制作过程中,再重新回至注液孔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与注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与第一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
[0017]隔离结构与注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是指,在注液孔的径向上,隔离结构与注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的径向尺寸向靠近第二密封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9]通过设置隔离结构的径向尺寸向靠近第二密封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能够使作用在隔离结构上的推力,稳靠地施加在第二密封结构上,进而使第二密封结构能够稳靠地向脱离注液孔的方向移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固接于第一密封结构朝向第二密封结构的一侧。
[0021]通过设置隔离结构固接于第一密封结构,能够避免其他外部部件干扰第二密封结构,而使第二密封结构提前脱离注液孔,进而导致密封失效,而造成电解液泄露污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固接于第二密封结构朝向第一密封结构的一侧。
[0023]通过设置隔离结构连接于第二密封结构上,由于第二密封结构密封于注液孔,故隔离结构也能稳靠地安装在端盖上,进而在第一密封结构朝向注液孔运动的过程中,使隔离结构稳靠地推动第二密封结构向脱离注液孔的方向运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与第一密封结构在注液孔内相抵接。
[0025]如此,能够避免第二密封结构在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后,在其他作用力下又回至注液孔内,进而影响第一密封结构的泄露检测。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包括支撑段和连接段,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支撑段,另一端连接第二密封结构,连接段与注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与第一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
[0027]支撑段支撑在注液孔内,支撑段与第一密封结构之间形成第一流体空间;
[0028]支撑段开设有连通第一流体空间与第二流体通道连通的第四流体通道。
[0029]通过设置支撑段支撑在注液孔内,可避免第二密封结构完全脱离注液孔,而掉落至电池单体的内部,进而影响电池单体的性能。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注液孔的轴向上,支撑段与第一密封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以形成第一流体空间。
[0031]通过设置在注液孔的轴向上,支撑段与第一密封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能够扩大第一流体空间的空间,从而使流体能够充分进入第一流体空间内,进而到达第一密封结构与注液孔的密封处,提高了检测可靠性。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第一孔与第二孔沿轴向相连以形成一台阶孔,支撑段支撑于台阶孔的台阶处。
[0033]通过设置台阶支撑的方式简单,使得注液孔的结构形式也简单,并且对第二密封结构的支撑也可靠。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具有与注液孔连通的承接腔,第二密封结构收容于承接腔。
[0035]通过设置承接腔承接第二密封结构,能够对第二密封结构进行可靠承接,进而避免其掉落至电池单体的内部,进而影响电池单体的性能。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接腔的腔壁与第二密封结构之间具有第三间隙,以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0037]通过设置承接腔的腔壁与第二密封结构之间具有第三间隙,以形成第一流体通道,使得第一流体通道的形成方式简单。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及设于端盖本体一侧的下塑件,端盖本体开设有注液孔,下塑件具有承接腔或者下塑件与端盖本体之间界定形成承接腔。
[0039]将承接腔设于下塑件上,如此,充分利用了注液孔下方的位置,简化了整体结构。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塑件朝向端盖本体的一侧部分凹陷形成承接腔。
[0041]通过凹陷形成承接腔,能够方便第二密封结构从凹陷形成的开口端进入承接腔内,并且承接过程也稳靠。
[004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
[0043]上述电池单体,由于第二密封结构设于注液孔外,故对注液孔无密封作用,注液孔仅在第一密封结构的作用下被密封,从而在密封检测过程中,电池单体内部的惰性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流体通道进入注液孔内,进而能够检测第一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确保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可靠。
[0044]另外,由于第二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开设有注液孔;第一密封结构,密封于所述注液孔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一端;以及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被构造为能够封堵注液孔,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朝向所述注液孔的一侧的所述注液孔外,并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具有密封于所述注液孔远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端的密封面;在所述注液孔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密封面之间的间距为a,所述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之间的所述注液孔的深度为b,a≥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隔离结构,在所述注液孔的轴向上,所述隔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之间,且在所述注液孔的轴向上,所述隔离结构的尺寸为c,c≥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与所述注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的径向尺寸向靠近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固接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固接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在所述注液孔内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支撑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永涛李彦朋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