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监测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通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在陆地交通的管制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维护交通秩序,通常会在路面的上方设置交通监测装置,以便对路面经过的车辆情况进行监测,例如公开号为“CN216218510U”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息化监测装置,通过第一电机、曲杆、转杆、第一齿轮、第一齿圈和扇叶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一电机可通过曲杆带动转杆以第一电机为中心进行公转,而转杆可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一齿圈之间的啮合相连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转杆可带动扇叶对本体的内腔进行均匀的散热处理,解决了轨道交通通信信息化监测装置内部没有散热系统,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导致温度过高,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大多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扇叶进行旋转,继而对本体的内腔进行均匀的散热处理,但是会使得装置的使用成本增加;公开号为“CN210199984U”的一种环保型智能交通监测装置,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其可给本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柱(1)一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板(2),所述支撑板(3)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旋转杆(4)的外侧倾斜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5),所述横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收集室(10),所述横板(2)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盒体(6);所述横板(2)下表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盒体(8),所述第一盒体(6)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本体(7),所述第二盒体(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本体(9),所述收集室(10)内壁两侧的上方均连接有挡板(11);所述收集室(10)内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漏斗(14),所述横板(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6),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顶部贯穿收集室(10)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叶轮(15);所述收集室(10)内壁底部的一侧贯穿连接有排水管(19),所述排水管(19)的底部贯穿横板(2)的内部,所述漏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套块(33);所述固定杆(3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挡板(11)底部的一侧与第二套块(33)的一侧通过活动杆(13)相连接,所述横板(2)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29);所述第二壳体(29)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30),所述第二壳体(29)内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挤压块(31),所述第一盒体(6)右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7),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底部贯穿第一壳体(17)的顶部;所述第二盒体(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传动杆(21),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左端贯穿第一壳体(17)的右侧,所述第一盒体(6)内部右侧的下方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0),所述第一转动杆(20)的右端贯穿第一壳体(17)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一端与收集室(10)的内壁为活动轴连接,所述活动杆(13)的两端分别与挡板(11)底部的一侧和第二套块(33)的一侧均为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9)关于收集室(10)中心点对称设置在横板(2)的上表面,所述挤压块(31)的两端与第二壳体(29)的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王陈,刘懿,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智启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