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转向舵
,具体为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
技术介绍
[0002]襟翼舵由主舵叶和襟翼两部分组成舵叶的舵,襟翼位于主舵叶后缘,可独立地由随动机构控制,襟翼舵有两种,一种是转舵时通过连杆或齿轮机构使襟翼转角大于主舵叶转角,以提高船舶的操纵性,另一种襟翼舵其襟翼的转向与主舵叶相反,目的在于减少舵杆的扭矩或用襟翼来操动主舵叶。
[0003]现有的船舶用的襟翼舵,通常是在主舵的后端设置一组可以与主舵进行翻转的舵,此类襟翼舵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船舶的转弯效率,但是船舶的转弯半径仍然过大,不能满足船舶在较窄的河道内部进行快速的转弯或掉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具备船舶高效率转弯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船舶用的襟翼舵,通常是在主舵的后端设置一组可以与主舵进行翻转的舵,此类襟翼舵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船舶的转弯效率,但是船舶的转弯半径仍然过大,不能满足船舶在较窄的河道内部进行快速的转弯或掉头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包括主舵(1)、第一襟翼舵(2)及第二襟翼舵(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舵(1)位于第一襟翼舵(2)的一侧,且所述主舵(1)与第一襟翼舵(2)之间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襟翼舵(3)位于第一襟翼舵(2)远离主舵(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襟翼舵(3)与第一襟翼舵(2)之间转动设置,所述主舵(1)顶部远离第一襟翼舵(2)的一侧转动设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顶部与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外围固定套设有锥形环(5),所述锥形环(5)靠近第一襟翼舵(2)的一侧开设有锥形太阳齿(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舵(1)靠近第一襟翼舵(2)的一侧面为弧形设置,且所述主舵(1)靠近第一襟翼舵(2)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上下分布的第一铰接槽(101),所述第一铰接槽(101)贯穿主舵(1)的正面及背面,所述主舵(1)的顶部位于第一铰接槽(101)的正上端贯穿开设有第一销孔(102),所述第一销孔(102)贯穿两组第一铰接槽(101)延伸至主舵(1)的底部外围,所述第一襟翼舵(2)靠近主舵(1)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201),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01)贯穿第一襟翼舵(2)的顶部及下部,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01)活动套设在主舵(1)的弧面外围,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组上下分布的第一铰接块(202),两组所述第一铰接块(202)活动插接在两组第一铰接槽(101)内部,两组所述第一铰接块(202)内部贯穿插接有第一销轴(203),所述第一销轴(203)外壁与第一铰接块(202)贯穿部位焊接,所述第一铰接块(202)转动插接在第一销孔(102)内部,所述第一销轴(203)的顶部贯穿第一销孔(102)延伸至主舵(1)的顶部外围,所述第一销轴(203)的顶部外围固定套设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207),所述第一从动锥形齿轮(207)位于主舵(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舵(1)的顶部连接有两组第一轴承座(103),两组所述第一轴承座(103)位于第一销孔(102)的外围,两组所述第一轴承座(103)内部转动插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靠近固定座(4)的一端外围固定套设有驱动锥形齿轮(601),所述驱动锥形齿轮(601)的底部外围与锥形太阳齿(501)啮合,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602),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602)位于两组第一轴承座(103)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602)的底部外围与第一从动锥形齿轮(207)顶部外围啮合,且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602)位于第一从动锥形齿轮(207)靠近固定座(4)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襟翼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襟翼舵(2)远离第一弧形凹槽(201)的一侧为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襟翼舵(2)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郁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阳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