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287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排导槽,所述主排导槽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述主排导槽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边坡坡体两侧,沿边坡坡面,在两主排导槽之间设有若干交错阶梯式设置的次级排导槽,从而在两主排导槽之间形成格构式网络排水机构;每个格构中设有固土单元;所述固土单元表面高出对应次级排导槽一定高度,所述次级排导槽末端高出对应主排导槽一定高度,便于固土单元表面径流经次级排导槽排入主排导槽。该生态护坡结构具有良好的固土效果,同时能有效减小降雨对裸露土坡的直接冲击,增大泥石流的初始启动流速,增强坡体稳定,避免坡体中的松软物质在降雨的作用下被冲刷而逐步形成泥石流。流。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涉及水土流失及边坡治理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在极端降雨或长时间降雨后,土体孔隙吸水后达到超饱和状态,孔隙之间的压力增大,土壤的结构性减弱,抗冲和抗滑强度降低,坡体和坡脚的松散物质在坡面汇流形成的水流冲刷下形成沟道,并不断加大加宽,裹挟土体及块石,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发生时会裹挟着块石与泥沙,冲毁公路及城镇,大范围泥石流还可能导致大方量泥沙涌入河道、挤压河道迫使河流改道,甚至形成堰塞湖,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0003]目前,从防护泥石流防治方法出发,可以将泥石流的治理措施分为固土、清渣和导排等多种措施。其中固土通常采用传统植被或土工织物,减少降雨对裸露土体的直接冲刷,提高土体的启动流速;清渣则通过人工清理大型堆积物,减少泥石流物质来源,进而达到预防泥石流的目的;导排则通过构建导排槽网,汇集坡面径流,减少坡面径流对裸露土地的冲刷,通常导排沟槽需要配合拦挡坝、格栅坝或停淤场等土体截流建筑物。对于传统植被固土手段,通常需要在散土体上进行植被种植,而传统树木移栽中,植被根系恢复较慢,难以起到较好的固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生态护坡结构具有良好的固土效果,同时能有效减小降雨对裸露坡土的直接冲击,增大泥石流的初始启动流速,增强坡体稳定,避免坡体中的松软物质在降雨的作用下被冲刷而逐步形成泥石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排导槽,所述主排导槽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述主排导槽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边坡坡体两侧,沿边坡坡面,在两主排导槽之间设有若干交错阶梯式设置的次级排导槽,从而在两主排导槽之间形成格构式网络排水机构;每个格构中设有固土单元;所述固土单元表面高出对应次级排导槽一定高度,所述次级排导槽末端高出对应主排导槽一定高度,便于固土单元表面径流经次级排导槽排入主排导槽。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固土单元包括若干排灌木和若干香根草,所有排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每排灌木包括若干丛灌木,每丛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有丛灌木沿边坡坡面横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排的灌木错开设置;所有香根草均匀种植在灌木之间以及灌木外侧对应的格构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灌木为柳树。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主排导槽内设有若干WES堰,所有WES堰沿主排导槽纵向间隔设置,
并且每个次级排导槽的末端位于对应WES堰上游。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边坡坡体两侧,沿边坡坡面纵向开挖主排导槽;(2)在两主排导槽之间开挖若干次级排导槽,使得所有次级排导槽在两主排导槽之间形成格构式网络排水机构,并使每个次级排导槽末端高出对应主排导槽一定高度;(3)在每个格构内布置若干排柳条,所有排柳条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每排柳条包括若干柳条,每根柳条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每排上所有柳条沿边坡坡面横向间隔设置,并使相邻两排的柳条错开设置,然后在每根柳条的两端设置压设件,以将柳条两端压埋在土壤内;(4)在柳条之间以及柳条外侧对应的格构内均匀种植香根草。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设件为横木,所述横木沿边坡坡面横向设置,相邻两排的柳条共用同一根横木。
[0010]进一步地,沿边坡坡面,相邻两根横木之间的距离为0.8~1.0 m。
[0011]进一步地,沿边坡坡面,每排柳条上相邻两柳条之间的间距0.2~0.3 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柳条和香根草在冬季无降雨期种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技术,采用柳树和香根草作为固土植物,柳树与香根草耐寒耐水湿,同时也能生于土层贫瘠的高燥地区。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两类植物其萌芽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特点,且原生种植植物生长能保证良好的根系和固土能力,是优秀的坡体固土材料,同时其补种生长速度快,维护成本低。
[0014]2、本专利技术利用柳树和香根草两种植物的生长差异,通过可短时间达到根系丰满的香根草对土体实施保护,配合长期生长的柳树,形成灌木—草甸的分层生态结构,可实现潜在堆积体的长期保护。
[0015]3、本专利技术的径流排泄系统采用两级式排泄,其中主排导槽包括导流消能系统和停淤系统,充分利用停淤系统实现导排槽中的颗粒分选和沉积,便于保证排导槽通畅和后续停淤区域清理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

施工时,排导槽与固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

主排导槽侧视图。
[0019]其中:1

主排导槽;2

次级排导槽;3

固土单元;31

柳条;32

香根草;33

横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排导槽1,所述主排导槽1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述主排导槽1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边坡坡体两侧,沿边坡坡面,在两主排导槽1之间设有若干交错阶梯式设置的次级排导槽2,从而在两主排导槽1之间形成格构式网络排水机构;每个格构中设有固土单元3;所述固土单元表面高出对应次级排导槽一定高度,所述次级排导槽末端高出对应主排导槽一定高度,便于固土单元表面径流经次级排导槽排入
主排导槽,而后排入河流。
[0021]这样固土单元用于对应格构的土壤进行固定,减少降雨对裸露土体的直接冲刷,提高土体的启动流速,从而减小甚至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同时,固土单元表面径流就可以顺利流入次级排导槽,而后沿着次级排导槽流入主排导槽,最终流入河流,使得表面径流快速排走,避免降雨期间过多水分进入土体孔隙形成软化饱和土,保证坡体的稳定,从而减小泥石流灾害或山洪等极端降雨此生灾害的影响。
[0022]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土单元3包括若干排灌木和若干香根草32,所有排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每排灌木包括若干丛灌木,每丛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有丛灌木沿边坡坡面横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排的灌木错开设置;所有香根草32均匀种植在灌木之间以及灌木外侧对应的格构内。
[0023]图2是施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固土单元周边的导排槽可能是由主排导槽和次级排导槽构成的,也可能是全部由次级排导槽构成,如图1所示,形成的格构结构也不一定是规则的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
[0024]这里的灌木可以有效减小降雨对边坡土体的直接冲刷,而香根草的根系发达能起到良好的固土效果,灌木和香根草形成灌木

草甸的分层生态结构,不但能对边坡土体进行起到良好固土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边坡上方潜在堆积体的长期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排导槽,所述主排导槽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述主排导槽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边坡坡体两侧,沿边坡坡面,在两主排导槽之间设有若干交错阶梯式设置的次级排导槽,从而在两主排导槽之间形成格构式网络排水机构;每个格构中设有固土单元;所述固土单元表面高出对应次级排导槽一定高度,所述次级排导槽末端高出对应主排导槽一定高度,便于固土单元表面径流经次级排导槽排入主排导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单元包括若干排灌木和若干香根草,所有排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每排灌木包括若干丛灌木,每丛灌木沿边坡坡面纵向设置,所有丛灌木沿边坡坡面横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排的灌木错开设置;所有香根草均匀种植在灌木之间以及灌木外侧对应的格构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为柳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导槽内设有若干WES堰,所有WES堰沿主排导槽纵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次级排导槽的末端位于对应WES堰上游。5.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何小泷梁浩然孙倩胡亮亮谢春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