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76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包括原主河道弯段、支流和运河,所述支流从原主河道弯段汇入以将所述原主河道弯段分成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所述运河与原主河道弯段具有两个交汇口,自上游至下游,两交汇口分别为上游交汇口和下游交汇口;所述下游河段内设有消力池;靠近支流对应的下游河段设有导沙坎,便于将支流的泥沙和部分水体导向上游河段;在上游交汇口处设有丁坝,所述丁坝顶端开设若干过水槽,所有过水槽间隔设置,所述过水槽槽底高度高于枯水期运河水位,低于汛期运河洪水位。该生态保护结构能使上游河段的水体常年保持流动状态,保持上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涉及人工运河,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运河作为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缩短了航运里程,以其运距短、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而广受世界各国的青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河的修建通常是在天然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而天然河流存在不少蜿蜒河段,为了缩短运河的航运里程、减小航道的弯曲程度,对于原河道中弯曲程度较大的河段通常采用裁弯取直的方式。
[0003]图1展示了一典型运河裁弯取直河道汇流情况。原主河道100蜿蜒曲折,并在原主河道弯道段有一支流200汇入,以支流200汇入为界,原主河道100被分为上游河段110、下游河段120;运河300将原主河道100裁弯取直,运河300与原主河道100弯段存在两个交汇口,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上游交汇口400和下游交汇口500。支流200若经上游河段110汇入运河300,势必与运河300中主流相对冲,使得上游交汇口400处运河水流流态复杂,不利于运河通航安全,因此,通常在上游交汇口400处修筑堤防,截断运河300与上游河段110间的水流,将支流200的水体经下游河段120经下游交汇口500进入运河300,同时为减小支流200汇入对运河300水体的冲击,通常会在支流下游河段120某一位置设置消力池121。
[0004]然而,这样截断原主河道弯段水流,通常下游河段的河床低于上游河段,支流汇入的水体将顺势流向下游,将使得上游河段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即使在支流汛期,部分水体雍入上游河段,但雍水量较少,上游河段在支流枯水期仍处于干涸状态。上游河段干枯,将严重影响上游河段中的水生生物及河道两岸的植被,使得生物多样性骤减。因此,针对图1所示的运河裁弯取直河道汇流情况,如何减小运河裁弯取直对原河道弯段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上游河段的水体常年保持流动状态,保持上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该生态保护结构能使上游河段的水体常年保持流动状态,保持上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包括原主河道弯段、支流和运河,所述支流从原主河道弯段汇入以将所述原主河道弯段分成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所述运河与原主河道弯段具有两个交汇口,自上游至下游,两交汇口分别为上游交汇口和下游交汇口;所述下游河段内设有消力池。
[0007]靠近支流对应的下游河段设有导沙坎,便于将支流的泥沙和部分水体导向上游河
段。
[0008]在上游交汇口处设有丁坝,所述丁坝顶端开设若干过水槽,所有过水槽间隔设置,所述过水槽槽底高度高于枯水期运河水位,低于汛期运河洪水位。
[0009]进一步地,在上游河段设有若干U型坝,所有U型坝间隔设置,且每个U型坝的开口朝向原主河道水流的来向。
[0010]进一步地,所述U型坝的坝顶高度高于上游河段枯水期水位,低于上游河段汛期水位。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U型坝的坝体中部和两端头呈圆弧状,使得水流流态平稳过渡。
[0012]进一步地,所述U型坝采用格宾石笼构筑而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沙坎顶端呈弧形,便于支流水流平顺流入下游河段。
[0014]进一步地,在丁坝内侧原主河道两岸种植有挺水植物,减少运河船行波对上游河段土质河岸的冲刷。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丁坝采用堆石或格宾石笼构筑而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使上游河段的水体常年保持流动状态,在枯水期,形成生态涵养区,为底栖生物、鱼类提供栖息环境,为岸边水生生物及岸坡植被提供水源,保持上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在汛期,储存水体,以减小消力池受冲刷的程度,并减少支流携入运河的输沙量。
[0017]2、本专利技术在靠近支流对应的下游河段设置导沙坎,该导沙坎兼备导流及导沙的作用,能将支流入汇后的部分水体导入上游,使得上游河段的水体常年处于流动状态;同时可将支流的沙导向上游河段,以减小支流汇入运河的输沙量,使得上游河段还可作为支流泥沙蓄积区,减少运河内泥沙淤积。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游河段内设置U型坝,可调整支流进入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分流比,协同导沙坎作用,在保证支流部分水流流向上游河段的同时促使支流大部分水流流向下游河段。U型坝的开口朝向原主河道水流来向,U型坝坝后形成半封闭的静水区域,构造出急流

缓流交替的多样化流场,为生物栖息提供庇护场地,从而有利于保证上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
[0019]4、本专利技术在上游交汇口处设置丁坝,且丁坝顶端开设有过水槽,在枯水期,运河水体不会流入原主河道弯段,从而减小运河的横向流速,保证运河航运需求;在汛期,运河水体可经过水槽流入上游河段,以起到蓄洪作用。同时,当支流处于汛期时,可将支流的部分水体通过上游河段排入运河中,减小下游河段汇入流量与流速,提高船舶通航保障,此外,还可减轻支流对消力池的冲刷。
[0020]通过导沙坎、丁坝和U型坝,可实现枯蓄洪调,保证汛期与枯期上游河道与人工运河、支流的能量与物质交换,有效保持上游河段水体流动,保护上游河段的水生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21]图1

典型运河裁弯取直河道汇流情况示意图。
[0022]图2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

丁坝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

U型坝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00

原主河道;110

上游河段;111

丁坝;112

U型坝;120

下游河段;121

消力池;122

导沙坎;200

支流;300

运河;400

上游汇流口;500

下游汇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0028]参见图1和图2,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包括原主河道100弯段、支流200和运河300,所述支流200从原主河道100弯段汇入以将所述原主河道100弯段分成上游河段110和下游河段120,所述运河300与原主河道100弯段具有两个交汇口,自上游至下游,两交汇口分别为上游交汇口400和下游交汇口500;所述下游河段120内设有消力池121。
[0029]靠近支流200对应的下游河段120设有导沙坎122,便于将支流200的泥沙和部分水体导向上游河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包括原主河道弯段、支流和运河,所述支流从原主河道弯段汇入以将所述原主河道弯段分成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所述运河与原主河道弯段具有两个交汇口,自上游至下游,两交汇口分别为上游交汇口和下游交汇口;所述下游河段内设有消力池;其特征在于:靠近支流对应的下游河段设有导沙坎,便于将支流的泥沙和部分水体导向上游河段;在上游交汇口处设有丁坝,所述丁坝顶端开设若干过水槽,所有过水槽间隔设置,所述过水槽槽底高度高于枯水期运河水位,低于汛期运河洪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游河段设有若干U型坝,所有U型坝间隔设置,且每个U型坝的开口朝向原主河道水流的来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运河的原主河道生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倩袁浩何小泷刁伟谢春航胡瑞昌胡亮亮宋翔陈亮徐启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