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81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上下两片无纺布层,相邻无纺布层之间两侧固定,无纺布层竖直方向上的相对面均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与无纺布层贴合的银纤维面层,所述银纤维面层另一侧设有吸附过滤层,相邻抗菌层之间连接有吸水层,其中一片无纺布层外设有蓬松层,所述蓬松层吸湿性较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无纺布层通常作为连接结构而存在,通过设置抗菌层,利用银纤维面层,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无纺布层上下两侧的结构层上滋生的微生物扩散,从而保护人体不被微生物所感染,通过设置蓬松层,避免无纺布层因吸水而与皮肤紧贴,来防止透气空间被压缩,有效促进皮肤透气。促进皮肤透气。促进皮肤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尿不湿
,具体为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尿不湿采用层级结构,将各种材料层进行叠加,以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尿不湿中主要作为连接各个材料层的结构层而存在,由于尿不湿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尿液等液体,而尿液中积蓄于尿不湿内部层级结构中,难免会滋生细菌等微生物,更不用说当处于天气炎热的季节,微生物更容易滋生,而微生物会经由无纺布在各个结构层之间进行扩散,最终会导致婴儿皮肤产生红肿,严重时会导致生殖器官被感染,给婴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使用效果有待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包括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上下两片无纺布层,相邻无纺布层之间两侧固定,无纺布层竖直方向上的相对面均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与无纺布层贴合的银纤维面层,所述银纤维面层另一侧设有吸附过滤层,相邻抗菌层之间连接有吸水层,其中一片无纺布层外设有蓬松层,所述蓬松层吸湿性较差。
[0006]优选地,所述吸附过滤层为活性炭滤片。
[0007]优选地,所述活性炭滤片呈条状,且活性炭滤片沿银纤维面层表面间隔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蓬松层包括多层网面结构,相邻网面结构之间固定有填充体,所述网面结构和填充体均由聚丙烯纤维铺设而成。
[0009]优选地,所述活性炭滤片沿银纤维面层宽度方向等距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吸水层包括基片,所述吸水层上下两侧表面均填充有吸水块。
[0011]优选地,所述基片上开设有用于嵌入吸水块的嵌设凹槽,且所述吸水块沿基片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无纺布层通常作为连接结构而存在,通过在无纺布层内侧设置抗菌层,利用银纤维面层,来阻断细菌的呼吸和繁殖过程,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无纺布层上下两侧的结构层上滋生的细菌等微生物经过无纺布层向上下两侧扩散,从而保护人体不被微生物所感染,通过设置蓬松层,来增加无纺布层的蓬松程度,避免无纺布层因吸水而与皮肤紧贴,来防止透气空间被压缩,有效促进皮肤透气,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的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的蓬松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的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无纺布层1、吸水层2、基片21、嵌设凹槽22、吸水块23、抗菌层3、银纤维面层31、活性炭滤片32、蓬松层4、网面结构41、填充体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上下两片无纺布层1,相邻无纺布层1之间左右两侧固定,两侧通过热熔机压合固定,无纺布层1竖直方向上的相对面均设有抗菌层3,即位于上方的无纺布层1的底部设有抗菌层3,位于下方的无纺布层1顶部设有抗菌层3,抗菌层3包括与无纺布层1贴合的银纤维面层31;银纤维面层31与无纺布层1之间不通过胶水进行连接,可采用编织手段进行连接;根据图示可知,两片无纺布层1将抗菌层3包裹于其中,也就是说,上下两片外滋生的微生物想要扩散的必经之路为抗菌层3,而抗菌层3所包含的银纤维面层31是由银纤维编织而成的网面,保证银纤维面层31内存在透气通道,银纤维中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处于尿不湿内部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使其极易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其中就包括了细菌及病毒等类似微生物想要繁殖所必需的蛋白质,使得微生物无法进行呼吸也就阻断了繁殖过程;
[0020]具体的,由于无纺布层1通常作为连接结构而存在,通过在无纺布层1内侧设置抗菌层3,利用银纤维面层,来阻断细菌的呼吸和繁殖过程,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无纺布层1上下两侧的结构层上滋生的细菌等微生物经过无纺布层1向上下两侧扩散,从而保护人体不被微生物所感染。
[0021]银纤维面层31另一侧设有吸附过滤层;通过设置吸附过滤层,来对产生的微生物进行吸附,将产生的微生物锁在相邻的吸附过滤层之间,进一步阻断扩散通道;
[0022]相邻抗菌层3之间连接有吸水层2,其中一片无纺布层1外设有蓬松层4,蓬松层4吸湿性较差;换句话说,蓬松层4疏水性较强,避免因吸水过多使蓬松层4向内收缩,降低透气性;
[0023]进一步地说,吸附过滤层为活性炭滤片32。
[0024]进一步地说,活性炭滤片32呈条状,且活性炭滤片32沿银纤维面层31表面间隔设置;
[0025]进一步地说,活性炭滤片32沿银纤维面层31宽度方向等距设置;
[0026]具体的,若是活性炭滤片32完全覆盖于银纤维面层31上,那么若是活性炭滤片32上吸附了过多有毒物质和微生物而堵塞了活性炭滤片32的孔隙,也就意味着,其透气性受到极大影响,还会对液体的流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将其设置为条状,不仅能起到吸附过滤
作用,还不影响透气性以及液体的流动。
[0027]进一步地说,蓬松层4包括多层网面结构41,相邻网面结构41之间固定有填充体42,网面结构41和填充体42均由聚丙烯纤维铺设而成;聚丙烯纤维具有弹性,且吸水性较差,因此在使用时结构强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能够维持蓬松效果;网面结构41和填充体42之间通过热粘合固定;
[0028]具体的,通过设置蓬松层4,来增加无纺布层1的蓬松程度,避免无纺布层1因吸水而与皮肤紧贴,来防止透气空间被压缩,有效促进皮肤透气,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0029]进一步地说,吸水层2包括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基片21,吸水层2上下两侧表面均填充有吸水块23;吸水块23具有高吸水性,可采用高吸水树脂;
[0030]进一步地说,基片21上开设有用于嵌入吸水块23的嵌设凹槽22,且吸水块23沿基片21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0031]具体的,结合上文所述,吸水块23的设置方向更好与活性炭滤片32的方向垂直,既避免吸水块23与活性炭滤片32完全重合,又保证两者有重叠的部位,既促进吸水,又留出了一定的透气空间。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上下两片无纺布层(1),其特征在于:相邻无纺布层(1)之间两侧固定,无纺布层(1)竖直方向上的相对面均设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包括与无纺布层(1)贴合的银纤维面层(31),所述银纤维面层(31)另一侧设有吸附过滤层,相邻抗菌层(3)之间连接有吸水层(2),其中一片无纺布层(1)外设有蓬松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层为活性炭滤片(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滤片(32)呈条状,且活性炭滤片(32)沿银纤维面层(31)表面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抗菌复合型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慕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