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61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纤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包括无纺布本体、纳米聚酯纤维层、弹性层、聚醚砜层和保护层。纳米聚酯纤维层上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弹性层,弹性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聚醚砜层上表面固定粘接保护层,保护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的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聚酯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本体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解决了无纺布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的问题;聚醚砜层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变形量更小,稳定性更强,提高无纺布的抗撕裂性,克服了无纺布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的问题;多组透气孔可以使透气性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纤维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0003]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衬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0004]目前,现有的无纺布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且不能像其他布料那样耐清洗,因为纤维是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无纺布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
[0005]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6](1)现有的无纺布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
[0007](2)不能像其他布料那样耐清洗。
[0008](3)纤维是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无纺布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
技术内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
[0010]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包括无纺布本体、纳米聚酯纤维层、弹性层、聚醚砜层和保护层。纳米聚酯纤维层上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弹性层,弹性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聚醚砜层上表面固定粘接保护层,保护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的表层。
[0011]进一步,弹性层分为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有弹性带组成,弹性带由弹性纤维组成,弹性纤维内设置有纳米合成材料。
[0012]进一步,聚醚砜层设置有第一聚醚砜层和第二聚醚砜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弹性层的上表面和第二弹性层的上表面,聚醚砜层内设置有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由纳米二氧化硅材料构成。
[0013]进一步,保护层包括竹原纤维层和抗菌纤维层,竹原纤维层下表面固定粘接聚醚砜层上表面,竹原纤维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抗菌纤维层下表面,抗菌纤维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表层。
[0014]进一步,竹原纤维层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
质素混织而成。
[0015]进一步,抗菌纤维层设置为通过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和聚酰胺混织而成。
[0016]进一步,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0017]进一步,无纺布本体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透气孔贯穿整个无纺布本体。
[0018]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19]本技术设置的聚酯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本体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通过设置的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从而大大增加了无纺布的弹性和韧性,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使用使连接变得更为牢固,不易发生分离,从而大大提升了无纺布的使用寿命;聚醚砜层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变形量更小,稳定性更强,提高无纺布的抗撕裂性;竹原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的透气性、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的性能更好,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过程中对给与其一定压力,防止其混织品过于松散,更加轻薄;抗菌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的抗菌杀菌功能更好;无纺布本体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可以使无纺布的透气性更好,使人们在使用无纺布时更舒适,提高了实用性。
[0020]本技术聚酯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本体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解决了无纺布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的问题;聚醚砜层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变形量更小,稳定性更强,提高无纺布的抗撕裂性,克服了无纺布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的问题;竹原纤维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过程中对给与其一定压力,防止其混织品过于松散,更加轻薄,无纺布本体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可以使无纺布的透气性更好,可以使无纺布更加耐清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聚酯纤维层、弹性层、聚醚砜层结构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层结构图。
[0024]图中:1、无纺布本体;2、纳米聚酯纤维层;3、第一弹性层;4、第二弹性层;5、第一聚醚砜层;6、竹原纤维层;7、抗菌纤维层;8、第二聚醚砜层;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技术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包括无纺布本体1、纳米聚酯纤维层2、弹性层、聚醚砜层和保护层。纳米聚酯纤维层2上下表面固定粘接有
弹性层,弹性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聚醚砜层上表面固定粘接保护层,保护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1的表层。
[0028]弹性层分为第一弹性层3和第二弹性层4,第一弹性层3和第二弹性层4均有弹性带组成,弹性带由弹性纤维组成,弹性纤维内设置有纳米合成材料;聚醚砜层设置有第一聚醚砜层5和第二聚醚砜层8,分别设置在第一弹性层3的上表面和第二弹性层4的上表面,聚醚砜层内设置有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由纳米二氧化硅材料构成;保护层包括竹原纤维层6和抗菌纤维层7,竹原纤维层6下表面固定粘接聚醚砜层上表面,竹原纤维层6上表面固定粘接抗菌纤维层7下表面,抗菌纤维层7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1表层。
[0029]竹原纤维层6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而成;抗菌纤维层7设置为通过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和聚酰胺混织而成;第一弹性层3和第二弹性层4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9,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0;无纺布本体1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透气孔贯穿整个无纺布本体。
[0030]本技术设置的聚酯纤维层可以使无纺布本体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包括:无纺布本体、纳米聚酯纤维层、弹性层、聚醚砜层和保护层;纳米聚酯纤维层上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弹性层,弹性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聚醚砜层上表面固定粘接保护层,保护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无纺布本体的表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分为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有弹性带组成,弹性带由弹性纤维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无纺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砜层设置有第一聚醚砜层和第二聚醚砜层,分别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孔维恒常亮王艺凯任荔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