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3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的低温干燥环境舱,所设置的柔性稳压袋、空压机、低压吸附干燥装置、节流孔板及各种调节阀相互配合作用,可以使舱内压力始终保持微正压(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干燥环境舱,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

技术介绍

[0002]环境舱(环境测试舱)是合理模拟环境条件对零部件等进行测试的一种设备,低温干燥环境舱则是模拟低温干燥环境的测试设备。现有的低温干燥环境舱设有具有舱门的舱体及转轮除湿机(送风设备),转轮除湿机的出口通过进风管路与舱体相通,在进风管路上安装有进风调节阀,舱体与转轮除湿机的进口之间相接有回风管路,在回风管路上安装有回风调节阀,与转轮除湿机的进口还相接有新风管路,在新风管路上安装有新风调节阀。在舱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接,控制器控制送风设备、进风调节阀、回风调节阀及新风调节阀。制冷设备为舱体内提供测试用低温,转轮除湿机向舱体内送风以置换舱内空气,维持与低温匹配的干燥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监测室内温度、湿度,通过控制器输出信号至制冷系统,进而控制制冷设备实现温度调节,而湿度调节则是由控制器通过控制回风调节阀、新风调节阀、进风调节阀的开度及转轮除湿机来实现。由于现有环境舱并没有对舱体内外压差进行监控,当舱内温度过低或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时,就会导致舱体内外压差剧烈变化,可直接破环舱体的密封结构,增加舱体与外界之间的湿度泄漏量,难以维持舱体低温干燥的环境,导致试验失败。因此,现有环境舱内最低温度一般为

60℃,相对湿度最低为5%,温度变换速率最多为10℃/h左右,难以模拟温度更低、湿度更小的超低温测试环境,适用测试的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有舱体及送风设备,送风设备的出口通过进风管路与舱体相通,在进风管路上安装有进风调节阀,舱体与送风设备的进口之间相接有回风管路,在回风管路上安装有回风调节阀,与送风设备的进口还相接有新风管路,在新风管路上安装有新风调节阀,在舱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接,控制器控制送风设备、进风调节阀、回风调节阀及新风调节阀,所述舱体的顶棚外安装有与舱体连通的柔性稳压袋;所述送风设备是相互连接的空压机、冷却及低压吸附干燥装置及节流孔板,与节流孔板并联有节流控制阀;在舱体内安装有与控制器相接的压力传感器。
[0005]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舱体的顶棚与连通管密封相接,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柔性稳压袋密封相接。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柔性稳压袋是由复合材料制备而成的圆柱状袋体,所述复合材料由聚氯乙烯内层、阻燃织物及聚氯乙烯外层压合而成。
[0007]本技术舱所设置的柔性稳压袋、空压机、低压及吸附干燥装置、节流孔板及各种调节阀相互配合作用,可以使舱内压力始终保持微正压(0

50Pa)状态,避免由于舱体内外压差剧烈变化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破环舱体的密封结构,增加舱体与外界之间的湿度泄漏量,难以维持舱体低温干燥的环境,导致试验失败),有效模拟舱体低温干燥的环境,可模拟超低温、极低露点(相对湿度为0.045%)及温度变换速率为40℃/h左右的环境,明显减少低温干燥环境舱压差的波动范围(可减少约70%),适用测试的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用柔性稳压袋结构及安装示意图。
[001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压差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如图1

图3所示:有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舱体1及送风设备2,送风设备2的出口通过进风管路101与舱体1相通,在进风管路101上安装有进风调节阀3,舱体1与送风设备2的进口之间相接有回风管路102,在回风管路102上安装有回风调节阀4,与送风设备2的进口还相接有新风管路103,在新风管路103上安装有新风调节阀5,在舱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6及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6及湿度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相接,控制器8控制送风设备2、进风调节阀3、回风调节阀4及新风调节阀5,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所述舱体1的顶棚外安装有与舱体1连通的柔性稳压袋9,具体结构可如图3所示,即舱体1的顶棚与连通管12通过密封板13等实现密封相接,连通管12另一端与柔性稳压袋9密封相接,所述柔性稳压袋9是由复合材料制备而成的圆柱状袋体,所述复合材料由聚氯乙烯内层9

1、阻燃织物9

2及聚氯乙烯外层9

3压合而成,安装时轴线水平放置。所述送风设备2是相互连接的空压机2

1、冷却及低压吸附干燥装置2

2及节流孔板2

3,与节流孔板2

3并联有节流控制阀2

4,所述冷却及低压吸附干燥装置2

2是能够对于高温压缩气体实现冷却降温、吸附干燥的装置;在舱体1内安装有与控制器8相接的压力传感器10。为了保证安全,与舱体1还相接有由控制器8控制的泄压控制阀11。当模拟湿度少于5%的干燥环境时,湿度传感器7可选用露点传感器。
[0013]工作过程:
[0014]舱体1内的温度由制冷设备提供,控制器8根据温度传感器6输出控制信号至制冷系统,进而控制制冷设备实现舱体1内的温度调节;控制器8控制进风调节阀3、回风调节阀4、新风调节阀5及节流控制阀2

4以及空压机2

1,舱体1内的回风与新风进入空压机2

1并输出高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经过冷却及低压吸附干燥装置2

2及由节流控制阀2

4调节流量的节流孔板2

3后,变为常压常温极低露点气体通过进风调节阀3进入舱体1内,进而通过回风调节阀4与新风合并进入空压机2

1,循环增压,形成一个闭式环路,循环风量变化幅度20%~100%。当舱体1内的压力由于温度剧烈变化等原因而变化时,首先通过柔性稳压袋9的膨胀和收缩,实现舱体1内外压差的Ⅰ级控制;进而由控制器8根据湿度传感器7及压力传感器10的信号,模糊控制进风调节阀3、回风调节阀4、新风调节阀5、节流控制阀2

4的开
度以及空压机2

1的转速等,实现舱体1内外压差的Ⅱ级控制,最终保持舱内压差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若舱体1内压力过高,控制器8控制泄压控制阀11,保证舱体1安全。
[0015]本技术对比实验:
[0016]对照设备是本技术实施例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微压差恒定及极低露点的低温干燥环境舱,有舱体(1)及送风设备(2),送风设备(2)的出口通过进风管路(101)与舱体(1)相通,在进风管路(101)上安装有进风调节阀(3),舱体(1)与送风设备(2)的进口之间相接有回风管路(102),在回风管路(102)上安装有回风调节阀(4),与送风设备(2)的进口还相接有新风管路(103),在新风管路(103)上安装有新风调节阀(5),在舱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6)及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6)及湿度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相接,控制器(8)控制送风设备(2)、进风调节阀(3)、回风调节阀(4)及新风调节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顶棚外安装有与舱体(1)连通的柔性稳压袋(9);所述送风设备(2)是相互连接的空压机(2

1)、冷却及低压吸附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赵振波冷志勇孙道鹏杨富华单莉倪泉军陈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