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式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0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其包括镜框、镜脚、振动单元和发声单元;振动单元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镜脚的骨传导接触部;发声单元包括具有收容空间和倒相通道的壳体、固定于壳体的发声单体以及安装于倒相通道内的倒相管,壳体分别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第一倒相孔和第一泄露孔,发声单体将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耦合后腔,前腔通过第一出声孔与外界连通,倒相管依次穿过倒相通道与第一倒相孔后与外界连通,耦合后腔分别通过第一泄露孔和倒相管与外界连通;发声单元通过第一出声孔发出的声波与发声单元通过第一泄露孔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反。与相关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性能好。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性能好。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穿戴式眼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的智能穿戴式眼镜。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穿戴式眼镜广泛运用于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性能成为用户体验感的重要因素。
[0003]相关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包括镜框、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呈中空结构的镜脚以及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组件和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镜脚的发声孔将中低频的声音传至人耳,保证音质效果,所述振动组件内侧可直接与头骨贴紧,易于声波传输将中高频的声波传至人耳,实现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音重放。
[0004]然而,相关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镜脚的发声孔传导到使用者的耳朵的过程中,高频衰减,并且开放式的交互声音直接辐射向空气,不利于隐私保护,漏音严重,尤其在100Hz~450kHz范围内低频的声音的声压级较低。而振动组件采用骨传导开放式听觉交互虽然可以减小漏音,提升隐私性,但是骨传导在低频的振动幅度过大,易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如何提高智能穿戴式眼镜在低频段声音传播,提高声压级(SPL)和减少漏音,从而提高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指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性能好的智能穿戴式眼镜。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其包括镜框和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单元和发声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用于与使用者头部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使用者;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具有收容空间和倒相通道的壳体、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倒相通道内的倒相管,所述壳体设有分别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第一倒相孔和第一泄露孔,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耦合后腔,所述前腔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倒相管依次穿过所述倒相通道与所述第一倒相孔后与外界连通,所述耦合后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和所述倒相管与外界连通;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发出的声波与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反。
[0008]优选的,所述镜脚包括由所述镜框延伸的第一镜脚本体、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一镜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一镜脚本体共同围成第一音腔的第一镜脚盖、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镜脚本体的第二出声孔、第二倒相孔和第二泄露孔;所述发声单元收容且固定于所述第一音腔内,所述第一出声孔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倒相孔通过所述第二倒
相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泄露孔通过所述第二泄露孔与外界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镜脚包括由所述镜框延伸的第二镜脚本体和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共同围成第二音腔的第二镜脚盖,所述壳体由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向所述第二音腔延伸形成,所述发声单元收容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音腔内,所述第一出声孔、所述第一倒相孔和所述第一泄露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二镜脚本体。
[0010]优选的,所述镜脚包括用于佩戴时架设于使用者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倒相孔间隔设置于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泄露孔位于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靠近使用者的一侧,所述第一镜脚盖位于所述第一侧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泄露孔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泄露孔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泄露孔与所述第二泄露孔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固定于且收容于所述第一音腔内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周缘向所述第一音腔弯折延伸的侧壁、盖设于所述侧壁的顶盖、由所述底壁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以及倒相管盖,所述底壁、所述侧壁、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倒相管盖共同围成所述倒相通道,所述底壁、所述侧壁、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顶盖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第一出声孔、第一倒相孔和第一泄露孔分别贯穿所述侧壁。
[0013]优选的,所述倒相管的尺寸通过所述前腔的体积、所述耦合后腔的体积以及所述发声单体的TS参数共同计算得出。
[0014]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产生所述振动声信号的振动器、贴合于所述振动器的表面的振动传导层以及贴合于所述振动传导层的振动耦合砧座,所述骨传导接触部贴设在所述振动耦合砧座远离所述振动传导层的一侧,所述振动耦合砧座经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使用者头部的骨骼形成耦合以形成骨传导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为柔性导声介质。
[0016]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和所述发声单元通过分频设计的方式分别进行发声,所述分频设计包括物理分频和软件分频。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式眼镜通过在镜脚内设置发声单元和振动单元。将所述发声单元的壳体设置倒相通道和第一倒相孔,并将倒相管安装在倒相通道内,倒相管依次穿过所述倒相通道与所述第一倒相孔后与外界连通;该结构采用倒相管的声学结构可以大幅提升发声单元低频性能。将所述壳体设置收容空间、第一出声孔和第一泄露孔,通过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耦合后腔,所述前腔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耦合后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和所述倒相管与外界连通,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发出的声波与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反。该结构利用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一泄露孔的声学结构,并根据声波反相抵消原理大幅减小所述发声单元中低频的漏音。而所述振动单元由与骨传导直接通过接触振动将声音传至耳内,避免了漏音现象,保证了中高频的私密性,以达到全频段的漏音减小,私密性提升,从而使得使用者体验好。因此,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声学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应用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镜脚、振动单元和发声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穿戴式眼镜的振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沿图5中A

A线的剖示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其包括镜框和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单元和发声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用于与使用者头部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使用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具有收容空间和倒相通道的壳体、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倒相通道内的倒相管,所述壳体设有分别贯穿其上的第一出声孔、第一倒相孔和第一泄露孔,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耦合后腔,所述前腔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倒相管依次穿过所述倒相通道与所述第一倒相孔后与外界连通,所述耦合后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和所述倒相管与外界连通;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发出的声波与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泄露孔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脚包括由所述镜框延伸的第一镜脚本体、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一镜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一镜脚本体共同围成第一音腔的第一镜脚盖、以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镜脚本体的第二出声孔、第二倒相孔和第二泄露孔;所述发声单元收容且固定于所述第一音腔内,所述第一出声孔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倒相孔通过所述第二倒相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泄露孔通过所述第二泄露孔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脚包括由所述镜框延伸的第二镜脚本体和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共同围成第二音腔的第二镜脚盖,所述壳体由所述第二镜脚本体向所述第二音腔延伸形成,所述发声单元收容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音腔内,所述第一出声孔、所述第一倒相孔和所述第一泄露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二镜脚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孟义明孙舒远黄翔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