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91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包括透明培养装置,透明培养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透明管段端面盖板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透明培养装置外侧分别连接有排气阀、真空阀以及水位传感器,透明培养装置内设有集成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包括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外侧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内部的藻种输入管,藻种输入管出口位于透明培养装置边沿,藻种输入管外壁设有清洗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透明培养装置内藻类生长环境、水体的持续自动循环,全程无菌、自动控制藻类的培养,实现可持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现可持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现可持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藻类培育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 目前藻类基本培养方式:
[0003](一)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0004]1、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设施,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彻底灭菌,操作严格,培养成功率高,是进行生物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
[0005] 2、单种培养在生产性培养中不排除细菌存在而有别于纯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称为单种培养。
[0006] (二)一次性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0007]1.一次性培养在各种容器中,配制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一般5~7天),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一次全部收获。一次性培养是微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
[0008] 2.半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细胞达到或接近收获的密度时,每天收获一部分藻液并补充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也是微藻饵料生产性常用的培养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来确定。
[0009]从上述
技术介绍
不难看出,目前不存在一种可以隔菌循环培养的藻类培育装置或者方法,本案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实现隔菌循环培养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提供一种藻类单次培养量大、成活率高、具有大规模商业培养价值的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
[0011]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包括透明培养装置,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之间通过法兰盘配合螺栓紧固连接,透明管段端面盖板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外侧分别连接有排气阀、真空阀以及水位传感器,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内设有集成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所述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包括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外侧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内部的藻种输入管,藻种输入管出口位于透明培养装置边沿,藻种输入管外壁设有清洗喷嘴。
[0012]所述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连接进水管一端的固定连接管,固定连接管另一端连接转换接头内的一个轴承,转换接头内设有另一个独立轴承,独立轴承连接带有键销面的管状旋转接头一端,管状旋转接头外周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电机上的主动齿轮,管状旋转接头另一端连接管状驱动接头,管状驱动接头另一端连接藻种输
入管。
[0013]所述的管状驱动接头外周分别套接有第一法兰盘、固定密封圈、旋转密封圈、第二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杆夹持连接透明培养装置外壁;所述的旋转密封圈外周套有弹簧。
[0014]所述第一法兰盘与固定密封圈之间设有平面轴承,旋转密封圈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设有第一平面轴承。
[0015]所述固定密封圈、旋转密封圈内部均安装有金属密封圈,两个金属密封圈相互贴合密封。
[0016]从上述实施方案,不难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实现了透明培养装置内藻类生长环境、水体的持续自动循环,全程无菌、自动控制藻类的培养,实现可持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0018] 2、本技术通过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大大增加了单次培养藻类的数量,提高藻类培养的经济价值。
[0019] 3、本技术通过透明培养装置内设有集成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解决了藻种的自动供应、循环培养,以及在长期培养后藻类附着透明培养装置管壁后的清理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炸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3,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3之间通过法兰盘4配合螺栓9紧固连接,增加透明培养装置容量的同时避免漏水。透明管段3端面盖板10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30和出水管29;透明培养装置外侧分别连接有排气阀23、真空阀22以及水位传感器5,透明管段3进水时排气阀排气,培养完成放藻时真空阀自动打开避免出现负压而无法放藻,水位传感器实时控制透明培养装置的水位及时补水。
[0023]透明培养装置内设有集成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包括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外侧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内部的藻种输入管1,藻种输入管1出口位于透明培养装置边沿,藻种输入管1外壁设有清洗喷嘴2。藻种输入管1出液带动整个透明培养装置内液体流动防止藻类沉淀,更加有利于藻类的培养形成培养循环,清洗喷嘴2利用喷嘴高压达到对于透明培养装置的清洗性能,防止藻类附着。
[0024]作为结构优选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8包括连接进水管30一端的固定连接管18,固定连接管18另一端连接转换接头17内的一个轴承,转换接头17内设有另一个独立轴承,独立轴承连接带有键销面19的管状旋转接头16一端,管状旋转接头16外周连接有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啮合连接电机7上的主动齿轮,管状旋转接头16另一端连接管状驱动接头31,管状驱动接头31另一端连接藻种输入管1。该种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8实现了藻种
输入管1的旋转性能,达到输出的液体具有旋转流速进一步防止藻类沉淀。
[0025]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密闭性能,管状驱动接头31外周分别套接有第一法兰盘20、固定密封圈15、旋转密封圈21、第二法兰盘11,第一法兰盘20与第二法兰盘11之间通过螺杆夹持连接透明培养装置外壁10。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一法兰盘20与第二法兰盘11之间对于透明培养装置外壁10夹持松懈在旋转密封圈21外周套有弹簧13。
[0026]作为结构优选第一法兰盘20与固定密封圈15之间设有平面轴承,旋转密封圈21与第二法兰盘11之间设有第一平面轴承12,降低管状驱动接头31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固定密封圈15、旋转密封圈21内部均安装有金属密封圈14,两个金属密封圈14相互贴合密封,实现机械面与面的密封提高整体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水。旋转密封圈21轴向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在旋转密封圈21受到压缩时内壁可以产生对于管状驱动接头31外壁的压紧密封力,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包括透明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3),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透明管段(3)之间通过法兰盘(4)配合螺栓(9)紧固连接,透明管段(3)端面盖板(10)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30)和出水管(29);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外侧分别连接有排气阀(23)、真空阀(22)以及水位传感器(5)所述的透明培养装置内设有集成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所述的藻种输入、循环培养以及清洗系统包括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外侧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位于透明培养装置内部的藻种输入管(1),藻种输入管(1)出口位于透明培养装置边沿,藻种输入管(1)外壁设有清洗喷嘴(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隔菌循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种输入管旋转驱动装置(8)包括连接进水管(30)一端的固定连接管(18),固定连接管(18)另一端连接转换接头(17)内的一个轴承,转换接头(17)内设有另一个独立轴承,独立轴承连接带有键销面(1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百成白志毅袁屹平刘曙光傅煜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