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58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所述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所述腔体在所述解耦组件下方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所述下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气室隔膜,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上方,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与所述解耦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所述上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在气室隔膜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外界对悬置主体所施加的力,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的减振效果。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力悬置系统主要功能为支撑、限位与隔振,使动力总成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动姿态,不与周边件发生干涉,同时将产生的运动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减,使驾乘人员拥有一个安静放松的驾驶环境。液压悬置多采用惯性通道—解耦膜式,该结构液压悬置优势在于,改善橡胶悬置及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提升整车NVH特性,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0003]相关技术中,解耦膜可运动地设置于流道板和底座之间,然后流道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连接,此种解耦膜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现在液压悬置多采用此种结构。但是,悬置的阻尼不能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不能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悬置,该车辆的悬置可以提升或降低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所述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所述腔体在所述解耦组件下方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所述下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气室隔膜,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上方,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与所述解耦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所述上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
[000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悬置,在腔体对应气室隔膜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外界对悬置主体所施加的力,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主体包括:主簧、底座和下壳,所述主簧、所述底座和所述下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所述气室隔膜和所述解耦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且所述气室隔膜和所述解耦组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上方,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限位筋上。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气室隔膜粘接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限位筋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气室隔膜卡设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气室隔膜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气室隔膜硫化连接于所述限位筋上。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硫化在所述下壳的内周壁上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下方。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室腔连通。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封液珠,所述悬置主体对应所述解耦组件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所述封液珠密封于所述注液孔处。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组件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解耦膜设置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共同形成所述惯性通道。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悬置。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的爆炸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悬置;
[0025]10、悬置主体;11、腔体;110、下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2、气室腔;12、主簧;13、底座;130、限位筋;14、下壳;140、卡接部;15、注液孔;20、解耦组件;21、惯性通道;22、上流道板;23、下流道板;24、解耦膜;30、气室隔膜;40、橡胶环;50、通气管;60、封液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
[0028]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包括:悬置主体10、解耦组件20和气室隔膜30。悬置主体10为悬置1的主体部分,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解耦组件20可以控制悬置1内液体的流动,满足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工况需求。而气室隔膜30可以产生形变,起到调节悬置1整体刚度的目的。
[0029]如图2所示,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解耦组件20设置于腔体11内,而且解耦组件20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21,腔体11在解耦组件20下方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110,下液室腔110与惯性通道21相连通,气室隔膜30设置于腔体11内,而且气室隔膜30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上方,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与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1与惯性通道21相连通,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
[0030]也就是说,解耦组件20整体设置于腔体11内的一个位置,腔体11在解耦组件20的下方形成下液室腔110,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与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可以充入液体,而解耦组件20内形成有惯性通道21,并且惯性通道21分别与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连通,这样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惯性通道21流通。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低频大振幅激励时,解耦组件20处于上极点或下极点,此时液体仅能通过惯性通道21在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流动,使整个悬置1刚度增大,起到增加阻尼衰减振动的作用。而在高频小振幅下,悬置主体10随着外界的振动进行压缩和伸长,导致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容积发生高频的小幅变化,惯性通道21液体的动态响应渐趋衰减,流动趋于截止,主要是解耦组件20在其自由行程内运动,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液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上下运动而达到压力平衡,另一方面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液体也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外沿流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主体(10),所述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解耦组件(20),所述解耦组件(20)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21),所述腔体(11)在所述解耦组件(20)下方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110),所述下液室腔(110)与所述惯性通道(21)相连通;气室隔膜(30),所述气室隔膜(30)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20)的上方,所述腔体(11)在所述气室隔膜(30)与所述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1),所述上液室腔(111)与所述惯性通道(21)相连通,所述腔体(11)在所述气室隔膜(30)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体(10)包括: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所述主簧(12)、所述底座(13)和所述下壳(14)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11),所述气室隔膜(30)和所述解耦组件(2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3),且所述气室隔膜(30)和所述解耦组件(2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130),所述限位筋(130)位于所述解耦组件(20)的上方,所述气室隔膜(30)设置于所述限位筋(13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隔膜(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赵春一平立芳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