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37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电容芯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电容芯包括第一电容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下侧的第二电容芯,所述第一电容芯上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一电容芯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位于第一铜片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对侧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所述第四铜片位于第三铜片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保障焊点的质量。障焊点的质量。障焊点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产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在现有的电容器连接结构中,对于电容器上的铜片,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焊接,导致焊接的不确定性增加,产品的质量隐患也会有所上升。
[0003]并且,同一电容芯端面上的焊接点过近,容易造成焊接烫伤的问题。此外,焊接过程中,铜片的弯折也可能造成焊点脱落,提高了生产成本,并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保障焊点的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电容芯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电容芯包括第一电容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下侧的第二电容芯,所述第一电容芯上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一电容芯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位于第一铜片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对侧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所述第四铜片位于第三铜片外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均为U字形,所述第三铜片内侧与第一电容芯接触处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呈倒L形,所述第二接口下侧与第一铜片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铜片下部通过第一焊点与第一电容芯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铜片下部通过第二焊点与第二电容芯的下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铜片相连;所述第三铜片下部通过第三焊点与第一电容芯的下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四铜片相连;所述第四铜片下部通过第四焊点与第二电容芯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接口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芯与第二电容芯连接处中部为空腔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铜片下部通过第一焊点与第一电容芯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铜片下部通过第二焊点与第二电容芯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铜片相连;所述第三铜片下部通过第三焊点与第二电容芯上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四铜片相连;所述第四铜片下部通过第四焊点与第二电容芯下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接口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芯和第二电容芯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11]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其技术效果如下:
[0012](1)电容芯端面上的焊接次数减少,可以节省焊接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使用效果。
[0013](2)铜片为预先弯折型,不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弯折,有效保障了焊点的质量。
[0014](3)通过铜片位置及焊接位置的不同设置,实现了电极连接正负极的切换。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电容器连接的旧结构正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同电极连接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同电极连接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不同电极连接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不同电极连接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绝缘板;2、第一铜片;3、第二铜片;4、第三铜片;5、第四铜片;6、第一焊点;7、第二焊点;8、第三焊点;9、第四焊点;10、第一电容芯;11、第二电容芯;12、绝缘层;13、第一接口;14、第二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4]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附图2

3所示,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电容芯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电容芯包括第一电容芯10、设置于第一电容芯10下侧的第二电容芯11,第一电容芯10上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第一电容芯10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片2和第二铜片3,第二铜片3位于第一铜片2外侧,第一连接组件对侧设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铜片4和第四铜片5,第四铜片5位于第三铜片4外侧。
[0027]第一铜片2、第二铜片3、第三铜片4及第四铜片5均为U字形。第三铜片4内侧与第一
电容芯10接触处设有绝缘板1,绝缘板1呈倒L形,第二接口14下侧与第一铜片2相连。
[0028]第一铜片2下部通过第一焊点6与第一电容芯10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第二接口14相连;第二铜片3下部通过第二焊点7与第二电容芯11的下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铜片2相连;第三铜片4下部通过第三焊点8与第一电容芯10的下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四铜片5相连;第四铜片5下部通过第四焊点9与第二电容芯11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与第一接口13相连。
[0029]并且,第一电容芯10与第二电容芯11连接处中部为空腔结构。
[0030]此种连接结构,实现了两个电容器中间同电极连接,即第一电容芯10下端面和第二电容芯11上端面引出时为同电极,并且连接处不需设置单独的绝缘层。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附图4

5所示,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电容芯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电容芯包括第一电容芯10、设置于第一电容芯10下侧的第二电容芯11,第一电容芯10上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口13、第二接口14,第一电容芯10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片2和第二铜片3,第二铜片3位于第一铜片2外侧,第一连接组件对侧设有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铜片4和第四铜片5,第四铜片5位于第三铜片4外侧。
[0033]第一铜片2、第二铜片3、第三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容芯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电容芯包括第一电容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下侧的第二电容芯,所述第一电容芯上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一电容芯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位于第一铜片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对侧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所述第四铜片位于第三铜片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均为U字形,所述第三铜片内侧与第一电容芯接触处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呈倒L形,所述第二接口下侧与第一铜片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灵活切换电极连接正负极的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下部通过第一焊点与第一电容芯的上端面焊接,其上部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铜片下部通过第二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枝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创格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