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34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釜体、搅拌机构、刮擦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釜体的上盖的中心开孔安装轴承,釜体内侧壁上部向外铣除2mm形成沉台,轴承内套装搅拌管,搅拌管内转动套装刮擦机构,刮擦机构包括丝杆,丝杆的外围套装升降螺母,升降螺母的左右两侧壁向外焊接加强筋,左右加强筋分别穿出左右矩形通槽,其端部分别与刮擦环固定连接在一起,丝杆的上端延伸出搅拌管的上端面,其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第一电机的机体与从动齿轮螺纹连接,第一电机的外围安装有电池固定架,电池固定架的上部安装有电池包,搅拌管后部的盖子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避免搅拌时刮擦环磨损,提高清洁效果。提高清洁效果。提高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领域,涉及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化工产品生产过车中,经常用到的反应容器,一般为罐状结构,由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进行反应的原料,因此,需要对反应釜的内部进行清洁,避免不同类型的化学原料相互掺杂,发生污损,传统反应釜需要人工进行清洗,工作劳动强度大,且由于罐状结构,人工清洗困难,而且,现有的一些带有清洁机构的反应釜,大多采用在搅拌轴上连接对反应釜内侧壁刮擦清洁的机构,在反应过程中,搅拌的同时,就对反应釜内侧壁进行管擦,这样大大增加了清洁机构与反应釜内侧壁的磨损,导致清洁机构与反应釜内侧壁的间隙越来越大,从而造成清洁效果不佳。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釜体、搅拌机构、刮擦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釜体的上盖的中心开孔安装轴承,所述釜体内侧壁上部向外铣除2mm形成沉台,所述轴承内套装所述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管,所述搅拌管的下端延伸至反应釜体的釜底,所述搅拌管的前后侧壁分别均匀开设搅拌齿,所述搅拌管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所述搅拌管的上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所述搅拌管内转动套装所述刮擦机构,所述刮擦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围套装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的左右两侧壁向外焊接加强筋,左右所述加强筋分别穿出左右所述矩形通槽,其端部分别与刮擦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丝杆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搅拌管的上端面,其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机体与所述从动齿轮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围安装有电池固定架,所述电池固定架的上部安装有电池包,所述搅拌管后部的盖子上安装有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在反应釜内侧壁开设2mm深的沉台,保证在日常搅拌的同时,刮擦环与反应釜内侧壁之间分离,确保其不会受到反应釜内侧壁的磨损,在需要清洁内壁时,第一电机带动丝杆正反转动,使得刮擦环在反应釜内侧壁上下移动刮擦,从而对反应釜的内侧壁进行自动清洁,从而提高清洁的效果。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釜体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开孔安装限位传感器,所述釜体的底面呈锥形,其端部开孔连接L型排液管;通过采用限位传感器,可以确保刮擦环在反应釜内侧壁上下的移动的范围,防止其超限,造成损坏,确保安全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后所述搅拌齿的前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刮擦环的内环的直径;避免在进行刮擦过程中,前后的搅拌齿与刮擦环的内环发生干涉。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刮擦环的外径等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的直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丝杆延伸出所述搅拌管的下端,其端部朝
向反应釜的倾斜底面焊接连接柱,所述接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倾斜刮擦板,所述倾斜刮擦板与反应釜的倾斜底面内侧壁接触;通过采用倾斜刮擦板,可以对反应釜的倾斜底面的内侧壁进行刮擦清理。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右两侧通过L型固定件安装在反应釜的盖子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齿牙啮合。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反应釜内侧壁开设2mm深的沉台,保证在日常搅拌的同时,刮擦环与反应釜内侧壁之间分离,确保其不会受到反应釜内侧壁的磨损,在需要清洁内壁时,第一电机带动丝杆正反转动,使得刮擦环在反应釜内侧壁上下移动刮擦,从而对反应釜的内侧壁进行自动清洁,从而提高清洁的效果;同时,整个清洁过程无需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釜体剖面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釜体细节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机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刮擦机构剖面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刮擦机构剖面细节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釜体,2

搅拌机构,3

刮擦机构,4

驱动机构,11

轴承,12

沉台,13

限位传感器,14

L型排液管,21

搅拌管,211

矩形通槽,22

搅拌齿,23

从动齿轮,31

丝杆,32

升降螺母,33

加强筋,34

刮擦环,35

第一电机,36

电池固定架,37

电池包,38

连接柱,39

倾斜刮擦板,41

第二电机,42

L型固定件,43

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上盖的中心开孔安装轴承11,所述釜体1内侧壁上部向外铣除2mm形成沉台12,所述釜体1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开孔安装限位传感器13,上下的限位传感器13分别位于刮擦环34沿着反应釜内侧壁上下行程的两端,所述釜体1的底面呈锥形,其端部开孔连接L型排液管14,所述釜体1内设置所述搅拌机构2,所述搅拌机构2的上端外侧壁与所述轴承11的内环固定套装在一起。
[0021]如图4所示,所述搅拌机构2包括搅拌管21,所述搅拌管21的下端延伸至反应釜体的釜底,所述搅拌管21的前后侧壁分别均匀开设搅拌齿22,所述搅拌管21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211,所述搅拌管21的上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23。
[0022]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搅拌管21内转动套装所述刮擦机构3,所述刮擦机构3包括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外围套装升降螺母32,所述升降螺母32的左右两侧壁向外焊接加强筋33,左右的加强筋33分别穿出左右所述矩形通槽211,其端部分别与刮擦环34固定连接在
一起,所述刮擦环34的内环的直径比前后所述搅拌齿22的前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大5cm,所述刮擦环34的外径等于所述釜体1的内侧壁的直径,所述刮擦环34处于上部所述限位传感器13的下侧时,刚好位于所述沉台12的位置,所述丝杆31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搅拌管21的上端面,其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5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35的机体与所述从动齿轮2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5的外围安装有电池固定架36,所述电池固定架36的上部安装有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清洁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搅拌机构(2)、刮擦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釜体(1)的上盖的中心开孔安装轴承(11),所述釜体(1)内侧壁上部向外铣除2mm形成沉台(12),所述轴承(11)内套装所述搅拌机构(2),所述搅拌机构(2)包括搅拌管(21),所述搅拌管(21)的下端延伸至反应釜体的釜底,所述搅拌管(21)的前后侧壁分别均匀开设搅拌齿(22),所述搅拌管(21)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211),所述搅拌管(21)的上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从动齿轮(23),所述搅拌管(21)内转动套装所述刮擦机构(3),所述刮擦机构(3)包括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外围套装升降螺母(32),所述升降螺母(32)的左右两侧壁向外焊接加强筋(33),左右所述加强筋(33)分别穿出左右所述矩形通槽(211),其端部分别与刮擦环(3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丝杆(31)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搅拌管(21)的上端面,其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5)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35)的机体与所述从动齿轮(2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5)的外围安装有电池固定架(36),所述电池固定架(36)的上部安装有电池包(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兵唐嘉骏石锦珏朱云程郑向博郑聪陈森章林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弗洛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