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60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21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0
一种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于国军标GJB2446A(对应国内J30J系列连接器)或美军标MIL

DTL

83513(对应国外MDM系列连接器)标准产品的开发,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标准中规定的结构进行开发,该类电连接器插合端截面呈梯形,插孔结构凸出插座绝缘体,弹性的绞针部件被插头绝缘体保护,该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a、1b所示。
[0003]标准产品没有防舀挖(即防斜插歪拔)的功能,插合时,需要插头与插座对正插合,此时如果产品舀挖,插头壳体或插头绝缘体会触碰插孔结构,则会造成插座连接器的插孔结构损伤、插头连接器的绝缘体掉块、插头连接器的插针堆针等故障,使连接器损坏,影响连接器的传输性能。而部分设备空间受限,当设备空间受限时,连接器在插合过程中不易施力时,插头和插座存在舀挖(不能有效对正插拔)的情况。
[0004]标准型微矩形电连接器结构如图2所示,插孔结构露出插座绝缘体,插孔结构距离插座壳体插合面深度较浅。当产品舀挖(未对正插合)时,插座的插孔结构未被引导进入插头绝缘体的孔内,插头壳体或插头绝缘体能直接接触到插座的插孔结构,造成插座的插孔结构的孔口受损、插头绝缘体掉块、插头接触件堆针的故障,进而造成连接器失效。
[0005]目前市面上的防舀挖产品,产品壳体改动较大,改动后需要用户设备做相应调整,同时仅仅针对对正之后的斜插斜拔情况,不能满足360
°
防舀挖需求,盲插使用时,仍有损伤连接器的风险。因此需要对连接器结构进行优化,在插合后外形尺寸不变,用户处设备不调整的情况下,对连接器额外增加防舀挖设计,来确保连接器能够360
°
防舀挖,并能应用于空间受限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电连接器不能实现360
°
防舀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孔结构,插座壳体的插合端设置插合腔,插孔结构的插合端位于插合腔内,定义H为插头与插座舀挖时,插头伸入插合腔的最大深度,C1为插合腔入口处的倒角,B为插合腔的宽度,C2为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倒角,L为插孔结构插合端端面与插座壳体插合端端面的距离,H=B/2,H+C1

C2<L;所述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外壁、插座壳体插合腔的壁体中的一个设置沿插合方向延伸的凸键、另一个设置与凸键匹配的凹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外壁、插座壳体插合腔的壁体中的一个分布多个凸键、另一个分布多个凹槽。
[000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凸键的宽度不完全相同或者均不相同,对应的,多个所述凹槽
的宽度不完全相同或者均不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壳体插合端的截面为梯形,对应的,插座壳体上的插合腔截面为梯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凸键位于插头壳体的平行边上,插头壳体的侧壁上的靠近外侧的凸键外边缘与另一侧壁对应的凸键外边缘对齐,同一侧壁的凸键宽度互不相同,插座壳体上的凹槽与凸键相匹配。
[0012]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壳体内设置插头绝缘体,插头绝缘体上分布多个孔,孔内插装有绞针部件;插座壳体内设置插座绝缘体,插座绝缘体上分布多个孔,孔内插装有插孔结构;插头绝缘体上的孔与插座绝缘体上的孔数量、位置对应,插头与插座插合后,插头壳体的插合端插入插座壳体的插合腔,插孔结构插入插头绝缘体对应的孔,绞针部件插入插孔结构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结构的后端连接插座导线,插孔结构与插座导线连接处的插座空腔内灌胶;所述绞针部件的后端连接插头导线,绞针部件与插头导线连接处的插头空腔内灌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优化尺寸结构,在插座外形轮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插头壳体的插合长度,插座绝缘体及插孔结构向后收缩;同时插头壳体插合端的两外壁增加凸键,插座壳体插合腔的两内壁增加凹槽,当舀挖时,凸键、凹槽对插头插座的插合方向进行限位;插合时,插座的插孔结构、插头绝缘体、插头壳体不会受损,从而实现360
°
防舀挖功能;在插合后,整体外形尺寸不变,与原连接器外尺寸保持一致,可以原位替换原系列产品,可以对标准产品进行迭代升级,用户设备无需调整,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当在狭小空间使用连接器时,为了不占用过多空间,可以先将插头斜插在插座上,然后逐渐纠正,按照正常插合方向进行插合,可以适用于狭小空间环境。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a为现有标准的电连接器未插合时的示意图;
[0017]图1b为图1a的左视剖视图;
[0018]图2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舀挖插合时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插头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插座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舀挖时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角度舀挖时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极限舀挖时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插头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插座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
插头,101

L型锁紧组件,102

插头壳体,103

插头绝缘体,104

绞针部件,105

灌封胶I,106

插头导线,107

凸键,2

插座,201

P型锁紧组件,202

插座壳体,203

插座绝缘体,204

插孔结构,205

胶垫,206

灌封胶II,207

插座导线,208

凹槽,C1

插座壳体倒角;B

插座内腔宽度;C2

插头壳体的倒角;L

插孔结构前端面与插座壳体前端面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孔结构,插座壳体的插合端设置插合腔,插孔结构的插合端位于插合腔内,其特征在于:定义H为插头与插座舀挖时,插头伸入插合腔的最大深度,C1为插合腔入口处的倒角,B为插合腔的宽度,C2为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倒角,L为插孔结构插合端端面与插座壳体插合端端面的距离,H=B/2,H+C1

C2<L;所述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外壁、插座壳体插合腔的壁体中的一个设置沿插合方向延伸的凸键、另一个设置与凸键匹配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插合端的外壁、插座壳体插合腔的壁体中的一个分布多个凸键、另一个分布多个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键的宽度不完全相同或者均不相同,对应的,多个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完全相同或者均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60
°
防舀挖微矩形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韩浏淼李福洋雷王军李国瑞丁向丽卢毅蔡猛周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